【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化学《酸和碱》技巧小结及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pH<7的雨水叫酸雨
B.pH<7的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弱 C.pH>7的溶液,pH越大,碱性越强
D.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定某酸溶液的pH时,则测得值与真实值比较偏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酸雨是pH<5.6的雨水;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即可。A、pH<5.6的雨水叫酸雨,故选项说法错误;B、pH<7的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故选项说法错误;C、pH>7的溶液,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故选项说法正确;D、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定某酸溶液的pH时,稀释了待测酸溶液,使溶液的酸性减弱,pH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2.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Cu、Zn)提取Cu,并得到ZnSO4溶液,主要转化流程如图。已知:①反应条件已略去;② Cu + H2SO4 + H2O2 = CuSO4 + 2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加快铜帽反应溶解的速率,过程I宜控制在80℃左右进行 B.过程II中,只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C.过程III的物质D选用稀盐酸
D.溶液E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即可析出硫酸锌晶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为加快铜帽反应溶解的速率,过程I宜控制在107.35℃以下进行,因为过氧化氢的闪点为107.35℃,选项错误;
B、溶液A中的溶质有硫酸锌、硫酸铜和硫酸三种物质,物质B 为金属锌,锌分别与稀硫酸、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反应中锌、铜、氢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选项错误; C、固体C中含有锌、铜两种金属单质,为得到硫酸锌,加入的物质D应为稀硫酸,选项错误;
D、溶液E中的溶质为硫酸锌,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即可析出硫酸锌晶体,选项正确,故填D。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明显升高 B.蔗糖溶液上半部分的甜度比下半部分的甜度低 C.稀硫酸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硝酸钾饱和溶液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再溶解硝酸钾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性,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等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C、稀硫酸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在条件不变时不能再溶解该物质,在升高温度时硝酸钾饱和溶液能再溶解少量硝酸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4.下列物质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并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浓硫酸 【答案】B 【解析】
A. 浓硫酸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因吸水而质量增加,但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 苛性钠固体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质量增加;C. 浓盐酸 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因挥发质量减少; D. 碳酸钠晶体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分解反应,失去结晶水,而质量减少;选B
B.苛性钠固体
C.浓盐酸
D.碳酸钠晶体
5.托盘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在两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此时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在左盘烧杯中加入5g锌粒,在右盘烧杯中加入5g铁粉,充分反应后,两烧杯底部均有固体剩余,则此时天平 A.偏向左边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于反应之前,天平保持平衡,而且,反应之后两烧杯底部都有固体剩余,说明金属过量,盐酸量不足,所以,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所以反应之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故B项正确。 【点睛】
金属过量,盐酸量不足,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B.仍然平衡
C.偏向右边
D.无法判断
6.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Na+、SO42?、Cl? C.NH4+、K+、OH?、SO42? 【答案】A 【解析】
离子间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水、气体时不共存;A四种离子间不能生成沉淀、水、气体时能共存;B、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共存;C、铵根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氨气;D银离子和氯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不共存。选A。 点睛:熟记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溶液中的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
B.Na+、H+、NO3?、HCO3? D.Ag+、Mg2+、NO3?、 Cl?
7.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为了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和受潮,生产厂家往往在食品包装袋中放入装有某些化学物质的小袋。你认为放在这些小袋中的物质应该是( ) A.蔗糖和无水硫酸铜 C.还原铁粉和生石灰 【答案】C 【解析】
A.无水硫酸铜能吸收水分,但蔗糖不能防止食品被氧化,故A错误;B.生石灰能防止食品受潮,但食盐不能防止食物被氧化,故B错误;C.还原铁粉能吸收氧气并发生反应,生石灰则能吸收水分,故C正确;D.烧碱与生石灰都能吸收水分,但不能防止食物被氧化,故D错误;故选C。
B.食盐和生石灰 D.烧碱和生石灰
8.下列物质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能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的是( ) A.CuO B.Fe(OH)3 C.Fe2O3 D.Na2CO3 【答案】D 【解析】
A、CuO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得溶液为蓝色溶液,故选项错误; B、Fe(OH)3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所得溶液为黄色溶液,故选项错误; C、Fe2O3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所得溶液为黄色溶液,故选项错误; D、碳酸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得溶液为无色溶液,故选项正确;
9.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必须借助其他试剂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A.紫色石蕊、HCl、MgSO4、NaOH B.H2SO4、FeCl3、NaOH、NaCl C.NaCl、Ba(OH)2、Na2CO3、Na2SO4
D.K2SO4、Na2CO3、BaCl2、HCl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详解】
A、紫色石蕊溶液是紫色的,首先鉴别出紫色的石蕊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的是盐酸,不变色的是硫酸镁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A不正确;
B、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红褐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硫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B不正确;
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Ba(OH)2溶液与Na2CO3、Na2SO4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故C正确;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K2SO4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D不正确。故选C。 【点睛】
解此类题的思路是:先用物理性质,一般先看颜色、闻气味;再用化学性质,用已鉴定出的药品依次去鉴别其他物质,有不同现象时方可鉴别。
10.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是利用的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正确.
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与酸性土壤中的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C、Al(OH)3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D、NaOH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1.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B点表示此时液体为纯净物 C.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氢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起点可知,是盐酸溶液滴入氢氧化钠中,错误; B.B点表示此时液体是氯化钠溶液,属于混合物,错误; C.A点时的溶液pH>7,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正确; D. 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氢,和氯化钠,错误。故选C。
12.酸溶液中都含有H,因此不同酸表现出一些共同性质。下列关于盐酸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C.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盐酸可以与石蕊试剂反应变为红色,其他的酸也具有此性质,正确;
B、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其他的酸也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正确;
C、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是盐酸中氯离子的特性,其他的酸不一定能与硝酸银反应,故错误;
B.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水 D.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