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电场》教案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的本质,则须有大的电源。 18世纪后期,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发明了电池。伏打把银片、锌片和用盐水浸泡过的硬纸板按一定顺序叠起来,组成一根柱体,称为“伏打电堆”。当用导线连接电堆两端的导体时,导线中产生持续的电流。此后,各种化学电源相继出现。在使用伏打电池过程中,还发现了新的现象,如英国人尼科尔松发现,用锌板和铜板制成的伏打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锌板上出现氧气,铜板上出现氢气。伟大的物理学家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了电解定律。在这以前,法拉第还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确立了电磁感应定律,为电能的开发和利用拓出一条崭新的途径。1862年,韦伯首次以带电粒子的移动解释电流现象,使“静电”与“动电”的本质统一起来了。1871年为了解释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韦伯又提出“带正电的粒子围绕负电中心旋转”,这使认识电的物质基础的范围已缩小到原子内部。化学电源出现之后,人们可能获得比较稳定而持续的电流,并且可以控制电压的高低、电流的强弱。这为进一步研究电流本身的规律,以及电流与其他各种物理现象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就在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不久,不同类型的检流计相继研制出来了,为欧姆发现电流定律做好了物质准备。在1826年,欧姆受傅立叶的热传导理论的启发,在实验的基础上,确立了电流定律。到1848年基尔霍夫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分析并澄清了电位差、电动势、电场强度等概念,把欧姆的理论与静电的一些概念协调起来,在此基础上基尔霍夫解决了分支电路问题,建立了基尔霍夫第一、第二定律。在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同一年里,安培发现了载流平行导线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还发现了电流使磁针方向偏转的规律──安培定则。电与磁间的联系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后不久,楞次独立地宣布了自己的发现,他明确地指出了感应电流方向所遵循的规律,后来把这一规律称为楞次定律。但对电的本质的进一步认识,还是在研究稀薄气体放电现象中得到的。19世纪初,人们在封入稀薄空气的玻璃管两端,加上几百伏以上的电压,观察到放电现象。但由于高真空技术不成熟,研究工作进展不大,直到1855年德国玻璃工人盖斯勒发明了水银空气泵,才创制出真空度较高的盖斯勒发光管。1859年德国学者普留卡用盖斯勒管做实验时,发现在阳极方面的玻璃上出现了荧光,当时他猜想可能有一种神奇的东西从阳极发出来,打在管壁上。这种东西受磁场作用,路径会发生弯曲。后来,他的学生希特洛夫在两个电极中间放个小物体,发现盖斯勒管放电时,在阳极方面的玻璃上呈现出这个物体的阴影。1876年科学界确认了这项发现,称阴极发出的东西为“阴极射线”。英国物理学家约翰·汤姆生经过大量实验后,确认“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并测量出射线中粒子的荷质比。实验表明,不论射线管中充以何种气体,电极用哪种金属材料制成,所得射线中粒子的荷质比都相同。由此汤姆生认为阴极射线中带负电的粒子存在于任何元素之中,是一切物质中共有的粒子,并把这种粒子称为“电子”。1909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油滴实验,测得电子的电荷值为1.6×10-19库仑,证实了汤姆生关于电子性质的预言。电的应用现在遍及各个方面,并在蓬勃发展着,但对电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化,现在人们又在寻找比电子电荷更小的分 数电荷,为电的发展历史谱写新的篇章 3、密立根油滴实验 密立根(R.A.Millikan)在1910-1917年的七年间,致力于测量微小油滴上所带电荷的工作,这即是著名的密立根油滴实验,它是近代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实验。密立根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获得了两项重要的成果:一是证明了电荷的不连续性。即电荷具有量子性,所有电荷都是基本电荷e的整数倍;二是测出了电子的电荷值—即基本电荷的电荷库仑。本实验就是采用密立根油滴实验这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来测定电子的电荷值e。由于实验中产生的油滴非常微小(半径约为m,质量约为kg),进行本实验特别需要严的科学态度、严格的实验操作、准确的数据处理,才能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

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电场》教案 - 图文

的本质,则须有大的电源。18世纪后期,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发明了电池。伏打把银片、锌片和用盐水浸泡过的硬纸板按一定顺序叠起来,组成一根柱体,称为“伏打电堆”。当用导线连接电堆两端的导体时,导线中产生持续的电流。此后,各种化学电源相继出现。在使用伏打电池过程中,还发现了新的现象,如英国人尼科尔松发现,用锌板和铜板制成的伏打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锌板上出现氧气,铜板上出现氢气。伟大的物理学家法拉第,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o7pv6s9aw5v45r56fo51lh1d7s0s50099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