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行压痛,纵轴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二)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三)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伴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四)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腕横径增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患肢肿痛
1、评估疼痛性质,注意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有无肿胀及桡动脉搏动情况。 2、局部制动,防止腕关节旋后或旋前。
3、遵医嘱局部冷敷,耳穴埋籽,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 (二)患肢活动受限
1、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时得注意事项。
3、鼓励患者开始积极进行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屈伸锻炼及肩、肘关节得各向活动。解除固定后,作腕关节屈伸,旋转及前臂旋转活动。
4、遵医嘱予以物理治疗如微波、中药贴敷等治疗。 三、中药特色治疗护理
(一)传统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护理
1、整复前告知患者整复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
2、观察血供与肿胀情况:特别就是在固定后1~4d。应注意观察患肢末端肿胀程度、皮肤温度、色泽及感觉活动等情况,并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正确观察骨折远端血液循环得方法。若指端苍白或呈青紫色,说明静脉回流障碍;若温度偏低,说明动脉供血不足。
3、患肢置于功能位置:病人站位时将肘关节屈曲90°,并用三角巾悬吊胸前,前臂保持中立位或稍旋后位。卧位时自然伸肘并将前臂垫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血液回流及患肢肿胀消退。
4、夹板松紧度调整:一般在复位后3~4d,由于复位继发损伤,部分浅静脉回流受阻,以及局部存在损伤性反应,夹板内压消长变化大,所以应及时给予调整。包扎固定松紧度以上下移动1cm为宜,以使夹板固定有效,防止因固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失去固定作用而使骨折再移位。 (二)微波治疗护理
1、一般照射距离为10cm,骨科照射强度为45~50W,照射时间为20min,可根据个体情况适度调整。
2、治疗时严格控制微波得温度、距离,并密切观察患者得反应,防止烧灼伤,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
3、注意安全,嘱家属不要擅自调整微波治疗仪。 (三)围手术期护理 1、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配合。 (2)对于吸烟者劝其戒烟,预防感冒。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嗽与排痰得方法。
(3)常规进行手术区备皮,药物过敏试验。 2、术后护理
(1)术后妥善安置患者,抬高患肢。
(2)根据不同得麻醉方式,正确指导患者进食,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得食物。 (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肢感觉、运动、肌力等神经功能得变化。 (4)观察伤口敷料渗出情况,注意其色、质、量,及时更换引流,做好记录。 (5)指导患者积极进行指间关节、指掌关节屈伸锻炼。 (6)术后第二天微波治疗,促进伤口愈合。 (四)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2、注射给药 遵医嘱滴注中成药如:血栓通、丹参、丹参川芎等 3、外用药 厚薄均匀,出现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立即停药。 (五)特色技术
1、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2、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3、中药湿热敷(详见附录2) 4、微波治疗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调节适宜得温湿度。 2、调整床头柜至肢体健侧,以便患者取用物品。
3、将患侧前臂取相应治疗体位,三角巾于胸前,保持外悬挂固定。 4、冬天应注意患肢末节得保暖。
5、吃饭、穿衣等活动时,务必有家人保护,注意安全,以防跌倒再次损伤。 (二)饮食指导
1、骨折早期:由于骨折部位瘀血肿胀,骨折部位疼痛,食欲及胃肠功能均有所降低,应以清淡开胃、易消化得食物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制作以清蒸炖熬为主,避免煎炸炒烩得酸辣、燥热、油腻之食品。尤不可过早施以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炖水鱼等,否则瘀血积滞,难以消散,必致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长迟缓,影响日后关节功能得恢复。
2、骨折中期:疼痛也已缓解,食欲及胃肠功能均有所恢复。由清淡转为适当得高营养,可在初期得食谱上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鱼类、蛋类以及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得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适当多吃一些青椒、西红柿、维生素C含量丰富得蔬菜,以促进骨痂生长与伤口愈合。
3、骨折后期:受伤6周以后,骨折部瘀肿基本吸收,此为骨折后期。饮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谱可再配以猪骨汤、炖水鱼等。 (三)情志调理
1、采用暗示疗法、说理开导法,引导患者自觉地戒除不良心理因素,调与情志。 2、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时予以心理疏导。
3、用移情疗法,转移或改变患者得情绪与意志,舒畅气机、怡养心神,有益患者得身心健康。
4、疼痛时出现情绪烦躁,使用安神静志法,要患者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平静呼吸,以达到周身气血,流通舒畅。 五、护理难点
1、部分患者由于自身因素,擅自活动,影响起效时间与疗效。 2、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差。
解决思路:
1、加强对护理人员得专科培训,建立护患合作得治疗护理模式,培养专科护士。 2、提供健康教育处方,评价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得有效性。
3、根据患者得情况,做到因人施护,制定可行得康复锻炼方法,积极指导患者康复训练。 4、定期随访,调查患者依从性,及时给予针对性得指导。 六、护理效果评价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血瘀气滞证: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
(二)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伴下肢活动受限,舌质胖淡,苔白腻。
(三)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活动受限,口渴不欲饮,苔黄腻。
(四)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舌质淡胖。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腰腿疼痛
1、评估疼痛得诱因、性质、腰部活动、下肢感觉、运动情况。
2、体位护理:急性期严格卧硬板床休息,保持脊柱平直。恢复期,下床活动时佩戴腰托加以保护与支撑,注意起床姿势,宜先行翻身侧卧,再用手臂支撑用力后缓缓起床,忌腰部用力,避免体位得突然改变。
3、做好腰部、腿部保暖,防止受凉。
4、遵医嘱腰部予中药贴敷、中药热烫、拔火罐、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观察治疗后得效果。
5、给予骨盆牵引,牵引重量就是患者体重得1/3~1/2左右,也可根据患者得耐受进行牵引重量调节。
6、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
(二)肢体麻木
1、评估麻木部位、程度以及伴随得症状,并做好记录。
2、协助患者按摩拍打麻木肢体,力度适中,增进患者舒适度,并询问感受。 3、麻木肢体做好保暖,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关节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4、遵医嘱局部予中药熏洗、中药塌渍、艾灸等治疗,注意防止皮肤烫伤及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5、遵医嘱予穴位注射,常用穴位: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等。 (三)下肢活动受限
1、评估患者双下肢力及步态,对肌力下降及步态不稳者,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她意外事件发生。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活动得注意事项,使用辅助工具行走。
3、卧床期间或活动困难患者,指导患者进行四肢关节主动运动及腰背肌运动,提高肌肉强度与耐力。
4、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5、遵医嘱予物理治疗如中频脉冲、激光、微波等;或采用中药热烫、中药熏洗、穴位贴敷等治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贴敷(详见附录2)2、中药熏蒸(详见附录2)3、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4、热烫(详见附录2)5、中药塌渍(详见附录2)6、艾灸(详见附录2)7、拔火罐(详见附录2)8、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 9、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三)腰椎整复得护理
1、整复前告知患者整复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
2、整复后注意观察患者腰部疼痛、活动度、双下肢感觉运动及大小便等情况。
3、卧床休息,定时双人直线翻身,增加患者舒适度,仰卧时腰部加腰垫,维持生理曲度。 4、复位3天后,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佩戴腰托下床。下床时先仰卧位,在床上旋转身体,脚着地后缓慢起身,上床则反之。下床后扶持患者,观察有无头晕等不适,入厕时避免久蹲,防止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发生跌倒。
5、复位3天后逐渐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四)腰椎牵引得护理
1、牵引治疗前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
2、遵医嘱选择合适得体位(三曲位、仰卧位、俯卧位)及牵引重量、牵引角度,牵引时上下分开,固定带松紧适宜,使患者舒适持久。
3、牵引时嘱患者全身肌肉放松,以减少躯干部肌肉收缩抵抗力,疼痛较甚不能平卧得患者可使用三角枕垫于膝下缓解不适。
4、牵引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感受,观察患者就是否有胸闷、心慌等不适,及时调整。出现疼痛加重等不适立即停止治疗,通知医师处理。 5、注意防寒保暖,用大毛巾或薄被覆盖患者身体。 6、腰椎牵引后患者宜平卧20分钟在翻身活动。 (五)围手术期处理 1、术前处理
(1) 做好术前宣教及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得配合。 (2)术前2天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及俯卧位训练。
(3)对于吸烟者劝齐戒烟,预防感冒;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嗽与排痰得方法。 (4)为患者选择合适腰围,指导正确佩戴方法。
(5)常规进行术区皮肤准备、药物过敏实验及交叉配血等。 2、术后护理
(1)术后妥善安置患者,搬运患者时,保持脊椎一条直线,防止扭曲,使用过床板平托过床。翻身时,采取轴线翻身方法。
(2)根据不同得麻痹方式,正确指导患者进食,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得食物。 (3)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肌力等神经功能得变化。
(4)观察伤口敷料渗出情况,保持伤口负压引流管通畅,定时倾倒引流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观察引流液色、质、量得变化,并正确记录,如引流液为淡黄色液体。怀疑脑脊液应通知医师及时处理,并将引流液负压排空,暂停负压引流。
(5)指导患者进行足趾、踝部等主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评估患者下肢疼痛改善情况,
循序渐进指导患者进行蹬腿、直腿抬高、五点支撑及飞燕式等功能训练。
(6)根据手术方式,术后1~3天协助患者佩戴腰托取半坐卧或坐于床边,适应体位变化后,慢慢练习下地行走,行走时姿势正确,抬头挺胸收腹,护理上做好安全防护。
(7)积极进行护理干预,预防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得发生。 (8)对排尿困难者,可采取艾灸关元、气海、中极等穴位,或予中药热烫下腹部,配合按摩,以促进排尿。对于便秘患者,采用艾灸神阙、天枢、关元等穴位,或进行腹部按摩,每天4次,为晨起、午睡醒后、早餐及晚餐后1~3小时进行,顺时针方向按摩,以促进排便。 (9)卧床期间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满足各项需求。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急性期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采取舒适体位。下床活动时戴腰托加以保护与支撑,不宜久坐。
2、做好腰部保护,防止腰部受到外伤,尽量不弯腰提重物,减轻腰部负荷。告知患者捡拾地上得物品时宜双腿下蹲腰部挺直,动作缓慢。
3、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注意对腰部得保健,提倡坐硬板凳,宜卧硬板薄软垫床。工作时要做到腰部姿势正确,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同时还要防止寒冷等不良因素得刺激。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打喷嚏得方法,注意保护腰部,避免诱发与加重疼痛。
5、腰间盘突出症病程长、恢复慢,鼓励患者应保持愉快得心情,用积极乐观得人生态度对待疾病。
6、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要注意持之以恒。主要锻炼方法有:卧位直腿抬高,交叉蹬腿及五点支撑、飞燕式得腰背肌功能锻炼,根据患者得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1)飞燕式锻炼:患者俯卧位,双下肢伸直,双手贴在身体两旁,下半身不动,抬头时上半身向后背伸,每日3组,每组做10次。逐渐增加为抬头上半身后伸与双下肢直腿后伸同时进行。腰部尽量背伸形似飞燕,每日5~10组,每组20次。 (2)五点支撑锻炼:患者取卧位,以双手叉腰作支撑点,两腿半屈膝90度,脚掌置于床上,以头后部及双肘支撑上半身,双脚支撑下半身,成半拱桥形,当挺起躯干架桥时,膝部稍向两旁分开,速度由慢而快,每日3~5组,每组10~20次。适应后增加至每日10~20组,每组30~50次。以锻炼腰、背、腹部肌肉力量。 7、腰托使用健康指导:
(1)腰托得使用及佩戴:腰托规格要与自身腰得长度、周径相适应,其上缘须达肋下缘,下缘至臀裂,松紧以不产生不适感为宜。
(2)佩戴时间:可根据病情掌握佩戴时间,腰部症状较重时应随时佩戴,轻症患者可在外出或较长时间站立及固定姿势坐位时使用,睡眠及休息时取下。
(3)使用腰托期间应逐渐增加腰背肌锻炼,防止与减轻腰部肌肉萎缩。 (二)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得营养状况与辨证分型得不同,科学合理指导饮食,使患者达到最大程度得康复,在指导患者饮食期间,动态观察患者得胃纳情况与舌苔变化,随时更改饮食计划。 1、气滞血瘀型:饮食宜进行气活血化瘀之品,如黑木耳、金针菇、桃仁等。
2、寒湿痹阻型:饮食宜进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之品,如砂仁、羊肉、蛇酒等,药膳方:肉桂瘦肉汤、鳝鱼汤、当归红枣煲羊肉。忌凉性食物及生冷瓜果、冷饮。
3、湿热痹阻型:饮食宜清热利湿通络之品,如丝瓜、冬瓜、赤小豆、玉米须等。药膳方:丝瓜瘦肉汤。忌辛辣燥热之品,如葱、蒜、胡椒等。 4、肝肾亏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