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第一章
复习课时所提重点:1.什么是城市?特征?内涵?
2.不同阶段城市的发展特征
3.什么是城镇化?定义、内涵、S型曲线3阶段
1.城市的概念:
城: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 字面意思:防御和交易的场所
2.城市的内涵: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聚地,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职能 (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的居民点) 3.城市的特征:
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 2)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 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 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4.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特征及影响因素
城市发展两阶段:农业社会(前工业化时期、古代的城市)---工业社会(工业化时代、近代的城市)
1)古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与防御要求;
社会形态发展(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与城市的布局; 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统治中心; 欧洲:封建城邦,神权统治 经济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2)近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大量的农业人口 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圈层式向外扩张
1 / 1
城市布局变化; 城市与环境; 居住条件恶化; 卫生条件差; 环境污染; 交通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人口的聚集——生产力的聚集; 3)二战后的城市的发展: 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快; 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变化;
城镇群/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城市群——有核心城市;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的外延扩展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态:大城市----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
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 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形式 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 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城镇群
城市:集聚效应----第三产业的集中造成
辐射效应----强大的经济实力带动
小汽车进入家庭会造成城市蔓延,市中心的衰退
建新城的优点:与大城有关联,疏解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大于卫星城 5.城镇化
1)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内涵:农业劳动力转移;人口地域空间积聚;城市物质和环境的改善;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和完善 3)“S”型曲线:
1 / 1
三个阶段及其特征:
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城镇化速度缓慢 加速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速度加快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的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中国城镇化的特征:速度慢,发展不平衡,东南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内地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农业社会,城市化差异大。
中国的城镇化已步入s型曲线的第二阶段----快速发展的阶段。 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中小城市 发展的模式:多元化 第二章
1.古代、中外城市规划理念思路(了解)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受到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和社会等级的深刻影响,南北向中轴对称的空间布局方法由住宅组合 2.现代城市规划面临的问题及产生的背景: 1. 问题:
1) 城市公共利益与公共领域;社会矛盾与平/贫民问题; 2) 政府与市场;领域与范围;技术与手段; 2. 背景:
1)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新协和村: 1817年欧文提出“新协和村”。居住人口300-2000
人,耕地面积0.4英亩。取消天井、胡同、小巷,村中央建设公共大院,设置食堂、幼儿园、小学等。1825年,带领900人移居美国印地安那州,购买了12000英亩土地建设共产村,2年后失败。) 2) 城市卫生与工人住房:公共卫生法;贫民窟清理法;工人住房法; 3) 城市美化运动;
4) 巴黎改建(1853年奥斯曼主持巴黎改建。道路网为“大十字干道加环状路”。爱丽舍
田园大道作为东西轴线,将布伦、维星斯公园引入市区。除市中心外还设置了若干区中心,形成功能分区,对后来的城市规划发展影响巨大。)(路网改建、功能分区); 3. 田园城市: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