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三年级学生,关于古桥的认识有限,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激发学生对“桥”的兴趣,然后再通过对赵州桥的特点、外观、历史地位的学习来充分认识赵州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教学活动的设计,既要关注文本的人文内涵,又要注意归纳和领悟文本的读写方法。这篇课文就是要引领学生了解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目标:
1. 利用对比,生活识字等方法,认识“县、济”等11个生字,会写“赵”、“省”等13个生字。
2. 通过抓关键词句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精巧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3. 利用图示法,学习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自学生字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赵州桥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感受赵州桥的美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纸的发明》,知道了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闻名的伟大贡献之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从另一个侧面继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再走进课文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座古桥。(配乐欣赏古桥)。
古桥的美不仅仅体现于它外形的美观,还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赵州桥》。
2.齐读课题。一起读一读课题:《赵州桥》,注意读准“赵(zhào)和州(zh
ōu)”这两个字是翘舌音。
3. 生字认读指导
(1)在了解赵州桥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本课要求会认的词语,请你自己读一读。
(2)观察:哪些生字的字音容易出错呢?
(重点指导:“洨”河的“洨”的读音,关注多音字“爪”,读zhǎo时,指的是指甲或趾甲;鸟兽的脚趾。读zhuǎ时,指的是禽兽的脚(多指有尖甲的);某些器物上像爪的东西。)
4. 整体感知:读了《赵州桥》,你知道了什么信息?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5.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读课文,相信学完之后一定能找到答案。
三.精读课文,学习特点,感受赵州桥的精巧
1.以读促悟,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赵州桥的精巧
【过渡】赵州桥之所以能千年长存,至今仍横跨在河面上,依然保持着
当年的雄姿,是因为它在设计上有与众不同独特的地方。到底独特在哪里呢?
(1)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赵州桥特点的句子。 (2)出示: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抓住“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体会设计者周全的构想,设计的精巧。 出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宽的河面上。
抓住“全部、没有、只有”三个重点词语,体会赵州桥的建造技术巧妙。 (3)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抓住大桥洞,小桥洞不同的功能,体会赵州桥的设计的巧妙。
【过渡】赵州桥的设计如此巧妙,难怪作者说 (出示: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理解“创举”的意思,读出对这种设计的赞美。
?指导“既……又……”的用法,用“既……又……”关联词说话。
2.合作讨论、总结学法:第2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教师小结:第一句话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总—分”,写出了赵州桥精巧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图示概括,学习第3自然段,感受赵州桥的美观。 1.出示第一句话:赵州桥不但精巧,而且美观。
2.引导设疑:第一句话“这座桥不但精巧,而且美观”可不可以换成“这座桥不但美观,而且精巧”呢?为什么?
(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前一个小分句与上边一个自然段紧密相连;后一个小分句又与本自然段紧密相连。一句话把两个自然段连接在一起,在文章的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3.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主要是栏板上精美的图案)找出描写这些雕刻美观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
预设:
句子: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吐出美丽的水花。(栩栩如生,逼真) (2)栏板上还有许多龙,姿态各异,还有什么样的呢?(教师引导:“有的刻着……有的刻着……”,姿态各异)
(3)作者只写了几幅最精美的图案,其他图案雕刻怎么样?(出示:“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4)引发思考:龙真的在游动吗?(写出了雕刻的逼真,图案的精美,技艺的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