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新课标要求 知识目标
识记文化的内涵。
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文化的涵义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展示文化素材和实例,让学生感悟文化的涵义,以及文化的力量。 ★教学过程 引入新
前面我们接触过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模块,这学期我们要开设一门全新的课程——文化生活。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提到“文化”一词,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它的真正内涵,我们却不一定懂得。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进行新
一、文化“万花筒”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这些图片材料表现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这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内容――艺术。文化的内容和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请大家阅读教材5―6页内容。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 在。
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新兴的乡镇,还是偏居边远、古朴的村落,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这些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二、文化是什么 文化的涵义
我们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准确把握文化的涵义应注意两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是与人的活动密切相连的,不是纯自然的;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 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人的文化素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 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1范文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