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由感知到建构——从问题“圆柱体容易滚动还是容易推动”说起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教例剖析

由感知到建构

——从问题“圆柱体容易滚动还是容易推动”说起

安徽黄山市屯溪东城实验小学(245000)唐浩瑛

[摘

要]在认真研读教材、对比分析学生练习情况的基础上,探究一年级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路径及实施策略。在“认识图

形”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实物载体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以丰富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完善学生对立体图形知识的建构,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圆柱体;滚动;推动;感知;建构[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9)26-0025-02

问题缘起: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单元

是“几何与图形”板块的起始单元。通过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各种立体图形的一般属性与特点。但学生在做相关课后练习时,出现了较多的分歧,答案不一。这一问题,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课后练习:

2试一试,判一判。(能的画“√”,不能的画“×”)容易滚动

容易推动

关于立体图形的推动和滚动,教材是让学生在实践

操作的基础上去感知的。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对立体图形的推动与滚动的理解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球体容易滚动也容易推动;第二层次:长方体与正方体有“角”,不容易滚动但容易推动;第三层次:圆柱摆放的位置不同,与地面接触的表面不同,因此圆柱的滚动和推动要视摆放位置而定。

对于第三层次的理解,大多数教师都比较赞同。圆柱体既有平面,又有曲面,若是它的曲面接触地面,则它容易滚动;若是它的平面接触地面,则容易推动。

厘清概念:所谓“滚动”是指转动体沿转动方向的运动,所谓“推动”是指物体在受力状态下的运动方式,即向前用力使物体前进。因此,当物体的表面是平面时,是不容易滚动的,而当物体的表面是曲面时就很容易滚动了。从这个角度看,长方体和正方体不容易滚动,球体和圆柱体容易滚动。

基于对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的解读,应让学生认识这四种立体图形的外部特征和自身特点,在观察、触摸、操作、实践等过程中逐渐丰富对立体图形的本质的理解。当然,这只是初步认识。那么是否要求学生对“滚动”和“推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觉得这里的“推动”更像初中物理学中所说的“滑动”,即一个物体在另

一个物体上保持接触面不变地移动。因此,长方体和正

方体容易推动不容易滚动,至于球体容易滚动而不容易推动已经没什么异议了。这样,问题就指向了圆柱是容易滚动还是容易推动,抑或是既容易滚动也容易推动。

以上都是我们成人的理解,但对于一年级学生,基于儿童的认知水平,只需要他们有最直观的感知即可。可是在他们做家庭作业中一旦有家长的辅导,成人的意识是否会介入?于是,我决定让一年级学生先进行原生态的理解,再借助实践操作来完成这道题的解答。

再次研究:我在一年级的另外一个班级(全班50人)中进行了随堂练习。在练习中发现,学生对于圆柱是容易滚动还是容易推动还是存在疑惑。我现场询问了学生,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

生1:圆柱容易滚动,也容易推动,且容易倒下。生2:圆柱竖着放不能滚动,也不能推动。……

反馈如下:

容易滚动(正确率)

900%

容易推动(正确率)

90?%5%

对于数学中的结论或论断,只要有一种情况不符合

逻辑,那么就不成立。为什么圆柱容易滚动或是容易推动难以定论呢?我想原因可能在于圆柱的接触面不确定。

进一步分析:以上数据表明,学生对于“滚动”的理解是最直接的:不借助外力,自己能滚动的就是球和侧着放的圆柱,而认为圆柱和球容易推动的学生比例也很高。我让学生操作演示,发现学生对于推动与滚动的区别不明晰,甚至很多学生都认为它们是同一种操作方式,学生根本就不会考虑推动中变与不变的关系,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是“动”了就是一种自然运动,另一种是外

25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19·9

由感知到建构——从问题“圆柱体容易滚动还是容易推动”说起

教例剖析由感知到建构——从问题“圆柱体容易滚动还是容易推动”说起安徽黄山市屯溪东城实验小学(245000)唐浩瑛[摘要]在认真研读教材、对比分析学生练习情况的基础上,探究一年级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路径及实施策略。在“认识图形”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实物载体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以丰富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理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o0y73kybr5dq8n1sig30fluh9boav00ul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