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经纬网定位的学习是地理学的基础,也是地球和空间科学的基础,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地球仪反复观察运用及经纬网的学习,树立地球上空间概念的“骨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
2.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3.了解地球仪的主要用途和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认识是循序渐进的,感受人类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2.通过计算生活事物与地球尺寸的对比,感知地球之大小。
3.通过动手亲自制作地球仪,掌握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建立地球空间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学生感知到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价值观。 【重点和难点】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的形状,用数字说明地球的大小。 2.会观察、使用地球仪。 【教学准备】
1.每两人一个小地球仪、一个大地球仪。 2.学生收集地球形状的证据。
3.每组准备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材料(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播放“地球美景”升空的视频。
师: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家园如此美丽,那大家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1 / 4
生:球体。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我们看来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在古代科技极端落后的年代,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让我们追寻古人的足迹经历以下古人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学习新课
板书:1.认识地球的形状 活动一 角色扮演-认识地球形状
角色1:天圆地方;角色2:天如斗笠,地如覆盘;角色3:麦哲伦;角色4:加加林。 (小组合作准备5分钟,要充分发挥想象,表演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教师总结: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之所以现在比较容易得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是因为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过渡)生活中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的形状呢? 合作探究
探究(1):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给我们的启示? 学生自由说感悟。
探究(2):生活中有哪些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地球是球体的图片或资料,并在班级交流。 (教师演示帆船、月食动画)
(引导)人类第一位亲自证实的地球形状的伟大航海家是麦哲伦,为了科学他奋不顾身,请大家阅读p3《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了解他的事迹。
(过渡)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了3年的时间,那么地球到底有多大呢? 板书 2.地球的大小
2 / 4
学生自主学习然后看图1.2表述
教师总结: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拓展)地球是一个正球体吗?大家注意这里是平均半径6371千米,(地球半径图片)对比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71千米,原来地球并非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过渡)地球到底有多大呢?让我们用身边的事物与地球比一比。 活动二 计算地球的大小
1.足球场面积约7000平方米,地球的表面积相当于 多少个足球场?
2.赤道周长约相当于多少个400米跑道? 学生计算并交流出答案。 教师公布答案。
(过渡)古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地球实在太大了,我们在地球上很难看清楚地球的全貌。为了研究地球的方便,我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板书 3.地球仪
教师演示讲解 地球仪是一个规则的正球体,地球仪上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是一个假想的轴,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
(过渡)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好帮手,你能否亲手制作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地球仪呢?动手试一试吧。
活动三 制作地球仪
学生小组合作按照P4活动用10分钟的时间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 请部分学生拿自己制作的地球仪进行展示并讲解地球仪的结构。
3 / 4
【课堂总结】
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