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儿童的识别与学校干预
作者:赵卫国
来源:《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17年第10期
目前,多动症儿童正日益成为教育难题,教师不知如何帮助和教育多动症儿童,也不擅长与多动症儿童沟通。“多动症”的全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它是一种发展性的异常,通常出现于童年早期,发生率通常在3%~7%左右。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吴增强研究员认为,多动症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分散、活动过度和情绪冲动的一组症候群。
近几年的一些研究表明,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儿童多动症的出现,包括遗传因素、脑器质性损伤、心理社会因素及环境因素等,如父母患有多动症,母亲在孕期吸烟、喝酒、使用药物甚至精神状态不佳,其子女患有多动症的概率会增加;在学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同伴的相处方式等也是引发儿童多动症的因素。
若在儿童成长的早期不能及时发现多动症并进行干预,儿童成年后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如自尊问题、社会关系问题、职业失败甚至发生物质滥用等情况,因此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多动症儿童来说就显得极为重要。对多动症儿童的早期识别可以从小学一二年级开始进行,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儿童的课堂行为和作业情况,如观察儿童是否在课堂学习中反应迟缓、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效果差、频繁出现行为问题等来识别儿童的多动症。
学校干预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重要手段。多动症儿童在学校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教师可以根据多动症儿童的课堂表现对其进行个别辅导,促使他们良好课堂行为的产生和保持。个别辅导应包含以下要点:切合儿童实际,制定相应契约:安排多动症儿童担任班级职务,为他们提供发生转变的机会:注重维护自尊,培养多动症儿童的自信心。在课堂管理方面,教师应强调课堂需要遵守的纪律和规则,鼓励和赞扬多动症儿童积极的课堂行为,并对违反纪律的行为进行矫正:安排一些行为表现良好的儿童给多动症儿童做榜样示范: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创新性,吸引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团体游戏辅导的方法来增强多动症儿童的自我控制力和注意力,提示他们遵守规范、注重沟通交流等。
学校干预离不开家庭的配合,这就需要在学校干预的基础上引导多动症儿童的父母转变教育模式,改良家庭教养方式,从儿童的日常生活习惯抓起,制订合适的计划,逐渐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多动症儿童的治疗需要家庭、学校和医院携手合作,减少他们的破坏性行为,引导他们改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