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2版数学一轮精品复习学案:1.2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2版高三数学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二节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高考目标导航】

一、考纲点击 1、理解命题的概念;

2、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3、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二、热点、难点提示

1、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和四种命题及其关系是本节考查的热点;

2、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由于知识载体丰富,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属于中、低档题目;有时也在解答题中出现,考查对概念的理解与应用,难度不会太大。

【考纲知识梳理】

1、命题

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

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1)四种命题

命题 原命题 逆命题 否命题 逆否命题 (2)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表述形式 若p,则q 若q,则p 若?p,则?q 若?q,则?p

(3)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②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注:否命题是命题的否定吗?答:不是。命题的否命题既否定命题的条件,又否定命题的结论,而命题的否定只否定命题的结论。

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若p,则q”为真命题,记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2)如果既有p?q,又有q?p,记作p?q,则p是q的充要条件,q也是p的充要条件。

【要点名师透析】

一、命题的关系与真假的判断 1、相关

(1)对于命题真假的判定,关键是分清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只有将条件与结论分清,再结合所涉及的知识才能正确地判断命题的真假。

(2)四种命题的关系的应用

掌握原命题和逆否命题,否命题和逆命题的等价性,当一个命题直接判断它的真假不易进行时,可以转而判断其逆否命题的真假。

注:当一个命题有大前提而写出其他三种命题时,必须保留大前提,大前提不动。 2、例题解析

〖例1〗设原命题是“已知p、q、m、n是实数,若p=q,m=n,则p+m=q+n”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其真假.

解:逆命题:“已知p、q、m、n∈R,若p+m=q+n,则p=q,m=n(假).

原命题:“已知p、q、m、n∈R,若p≠q,m≠n,则p+m≠q+n”(假)

逆否命题:“已知p、q、m、n∈R,若p+m≠q+n,则p≠q或m≠n”(真) 注,否命题“若p≠q,m≠n”应理解为“p≠q或m≠n”

即是指:①p≠q,但m=n,②p=q但m≠n,而不含p≠q且m≠n.因为原命题中的条

件:“若p=q,m=n.”应理解为“若p=q且m=n,”而这一语句的否定应该是“p≠q或m≠n”.

〖例2〗以下列命题为原命题,分别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①接于圆的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②已知a、b、c、d是实数,若a=b,c=d,则a+c=b+d;

分析:首先应当把原命题改写成“若p则q”形式,再设法构造其余的三种形式命题. 解析:对①:原命题:“若四边形接于圆,则它的对角互补”; 逆命题:“若四边形对角互补,则它必接于某圆”; 否命题:“若四边形不接于圆,则它的对角不互补”; 逆否命题:“若四边形的对角不互补,则它不接于圆”.

对②:原命题:“已知a、b、c、d是实数,若a=b,c=d,则a+c=b+d”,其中“已知a、b、c、d是实数”是大前提,“a=b,c=d”是条件,“a+c=b+d”是结论.所以:

逆命题:“已知a、b、c、d是实数,若a+c=b+d,则a=b,c=d”;

否命题:“已知a、b、c、d是实数,若a≠b或c≠d,则a+c≠b+d”(注意“a=b,c=d”的否定是“a≠b或c≠d”只需要至少有一个不等即可);

逆否命题:“已知a、b、c、d是实数,若a+c≠b+d则a≠b或c≠d”.

逆否命题还可以写成:“已知a、b、c、d是实数,若a+c≠b+d则a=b,c=d两个等式至少有一个不成立”

说明:要注意大前题的处理.试一试:写出命题“当c>0时,若a>b,则ac>bc”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分别判定其真假.

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定 1、相关

(1)利用定义判断

①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

注:“p是q的充分条件”是指有p就有q,但无p也可能有q.如“两个三角形全等”是“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但无“两个三角形全等”也可推出“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如“两个三角形同底等高”就又是“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另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

②若q?p,则p是q的必要条件;

注:ⅰ “q是p的必要条件”是指有q才能有p,但有q未必有p.如,一个偶数未必能被6整除(q:为偶数,p:能被6整除).

③若p?q且q?p,p是q的充要条件; ④

⑤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2012版数学一轮精品复习学案:1.2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012版高三数学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二节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高考目标导航】一、考纲点击1、理解命题的概念;2、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3、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nqpw0f0fs5s23r4b01m9s4tl8lgyq00e4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