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填写表: 化学键 填“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 能量变化kJ 2molH2中的化学键 ______ 拆开化学键 ____ ____ ____ ____ 1molO2中的化学键 ______ 形成化学键 总能量变化 4molH-O键 ______ ______
(4)氢氧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其中,氢气在________(填“正”或“负”)极发生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电路中每转移0.2mol电子,标准状况下消耗H2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_L。
【答案】ABC A 吸收热量 872 吸收热量 496 放出热量 1852 放出热量 484 负 氧化 2.24 【解析】 【分析】 【详解】
(1)常用的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是:升高温度,加入正催化剂,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压强(浓度也增大)等,故选ABC;
(2)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称为放热反应。氢气的燃烧反应属于典型的放热反应,所以能正确表示反应能量变化的是A;
(3)拆开1mol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或是形成1mol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称为键能。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吸收的总能量减去释放的总能量为该反应的能量变化,若为负值,则为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则拆开
2molH2中的化学键436×2=872kJ,拆开1molO2中的化学键496kJ,共吸收1368kJ,
形成4molH-O键,放出463×4=1852kJ,反应的总能量变化为放出484kJ; (4)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作负极反应物发生氧化反应,氧气作正极反应物发生还原反应,根据反应式,每有2molH2参与反应,转移电子4mol电子,故每转移0.2mol电子,参与反应的氢气为0.1mol H2,标准状况下2.24L。 【点睛】
反应热的计算:1. 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2.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燃料电池注意升失氧化,负极氧化(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燃料做负极反应物,空气或者氧气作正极反应物。
9.CH4超干重整CO2技术可得到富含CO的化工原料。回答下列问题: (1)CH4超干重整CO2的催化转化如图所示:
①关于上述过程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实现了含碳物质与含氢物质的分离 b.可表示为CO2+H2=H2O(g)+CO c.CO未参与反应
d.Fe3O4、CaO为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ΔH
②其他条件不变,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反应CH4(g)+CO2(g)=2CO(g)+2H2(g)进行相同时间后,CH4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a点所代表的状态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b点CH4的转化率高于c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刚性密闭容器中,加入Ni/α-Al2O3催化剂并加热至1123K,使CH4和CO2发生反应CH4(g)+CO2(g)=2CO(g)+2H2(g),初始时CH4和CO2的分压分别为20kPa、25kPa,研究表明CO的生成速率υ(CO)=1.3×10-2·p(CH4)·p(CO2)mol·g-1·s-1,某时刻测得p(CO)=20kPa,则p(CO2)=________kPa,υ(CO)=________mol·g-1·s-1。
【答案】cd 不是 b和c都未达平衡,b点温度高,反应速率快,相同时间内转化率高 15 1.95 【解析】 【分析】
(1)①a.过程Ⅱ中,CO、CO2都转化为CO,H2转化为H2O;实现了含碳物质与含氢物质的分离;
b.从起始反应物和产物分析可得,CO2与H2反应生成H2O(g)和CO; c.从反应过程看,CO先转化为CaCO3,后CaCO3再转化为CO;
d.Fe3O4、CaO起初参加反应,后来又生成,所以为催化剂,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
②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但可改变平衡前的转化率,通过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的转化率比较,可判断a、b、c三点的CH4的转化率都小于同温度下的最高转化率,由
此可确定反应仍正向进行。
(2)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利用某时刻某物质的压强,可计算出该时刻另一物质的压强,由此可计算出反应速率。 【详解】
(1)①a.过程Ⅱ中,CO、CO2都转化为CO,H2转化为H2O;实现了含碳物质与含氢物质的分离,a正确;
b.从起始反应物和产物分析可得,CO2与H2反应生成H2O(g)和CO,b正确; c.从反应过程看,CO先转化为CaCO3,后CaCO3再转化为CO,c不正确;
d.Fe3O4、CaO起初参加反应,后来又生成,所以为催化剂,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不能降低反应的ΔH,d不正确; 故选cd。答案为:cd;
②相同温度下,尽管所使用的催化剂不同,但达平衡时CH4的转化率应相同,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CH4的转化率比同温度下的催化剂Ⅰ作用下的转化率低,则表明a点所代表的状态不是平衡状态;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b点CH4的转化率高,但仍低于同温度下的最高转化率,说明反应仍未达到平衡,b点CH4的转化率高于c点,只能是反应速率快所致,故原因是b和c都未达平衡,b点温度高,反应速率快,相同时间内转化率高。答案为:不是;b和c都未达平衡,b点温度高,反应速率快,相同时间内转化率高; (2)利用题给数据,我们可建立如下三段式:
CH4(g)?CO2(g)=2CO(g)?2H2(g)起始量(kPa)202500
变化量(kPa)10102020某时刻量(kPa)10152020p(CH4)·p(CO2)mol·g-1·s-1=1.3×10-2×10×15 mol·g-1·s-从而得出p(CO2)=15kPa,υ(CO)=1.3×10-2·
1
=1.95 mol·g-1·s-1。答案为:15;1.95。
【点睛】
对于一个可逆反应,尽管不同催化剂影响反应速率,使平衡前相同时刻的转化率有所不同,但温度相同时,平衡转化率相同。
10.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碳、氮、硫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对缓解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1)CO还原NO的反应为2CO(g)+2NO(g)(2)用焦炭还原NO的反应为:2NO(g)+C(s)
2CO2(g)+N2(g)?H=-746kJ·mol-1。 N2(g)+CO2(g)
写出两条有利于提高NO平衡转化率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恒容恒温条件下,向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焦炭和一定量的NO,测得各容器中NO的物质的量[n(NO)]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表所示:
t/min n(NO)/mol 0 40 80 120 160 容器 甲/400℃ 乙/400℃ 丙/T℃ 2.00 1.00 2.00 1.5 0.80 1.45 1.10 0.65 1.00 0.80 0.53 1.00 0.80 0.45 1.00
①?H______________0(填“>”或“<”);
②乙容器在160min时,v正_________v逆(填“>”、“<”或“=”)。
(3)某温度下,向体积为2L的恒容真空容器中通入2.00molNO2,发生反应:2NO2(g)
N2O4(g)?H=-57.0kJ·mol-1,已知:v正(NO2)=k1·c2(NO2),v逆(N2O4)=k2·c(N2O4),其
中k1、k2为速率常数。测得NO2的体积分数[x(NO2)]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表: t/min x(NO2) 0 1.0 20 0.75 40 0.52 60 0.50 80 0.50
k1①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 k2②已知速率常数k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则升高温度后k1增大的倍数___________k2增大的倍数(填“>”、“<”或“=”)。
(4)用间接电化学法除去NO的过程,如图所示:
①已知电解池的阴极室中溶液的pH在4~7之间,写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
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吸收池中除去NO的原理:______________。
【答案】降低温度 增大压强、增大CO与NO的投料比等 < > 2 < 2HSO3-+2e-+2H+===S2O42-+2H2O 2NO+2S2O42-+2H2O===N2+4HSO3- 【解析】 【分析】 【详解】
(1)提高NO平衡转化率,目的是时平衡向正向移动,可以使平衡向正向移动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增大CO与NO的投料比等; (2)2NO(g)+C(s)
N2(g)+CO2(g)这个反应是一个自发的反应,从有序变为无序,故为放
热反应?H<0;根据甲容器可以算出这个反应的平衡常数K=0.5625,乙容器中160min时,的浓度商Q=0.3735,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因此v正>v逆; (3)①根据反应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比这一结论可以得出
v正(NO2)k1c2(NO2)??2(1),有可以知道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v逆(N2O4)k2c(N2O4)c(N2O4)0.25k1??1K=2(2),将化学平衡常数带入式子(1)可以得到=2;②因速率常数k
k2c(NO2)0.52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该反应还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时平衡向左移动,故k1增大的倍数小于k2增大的倍数;
(4)根据电池结构可以看出,电解中阴极为HSO3-得电子,故电极方程式为2HSO3-+2e-+2H+===S2O42-+2H2O;吸收池中NO得到电子生成N2,化学方程式为2NO+2S2O42-+2H2O===N2+4HSO3-。
11.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n)随着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