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第6课,内容是“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属于清朝经济史,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从三个方面讲述:一是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二是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三是人口的增长。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是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的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状况,思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史事》《清代纺织图》和相关史料,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概况,感受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分析理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感受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初步了解自然、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
1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尽管前面接触了汉朝、唐朝、宋朝的经济史,但是学生的历史知识的储备和思维能力的水平还比较欠缺、有待提高,尤其是经济史课文对于学生来说感觉枯燥无味,授课时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采用主动教育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精讲释疑、成果检测”五步教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体验收获学习成果的喜悦感,并利用多媒体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力求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带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及人口增长的状况,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大量的图片和数字史料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手工工场的性质 【突破方法】出示《清代纺织图》 教师释疑
2、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突破方法】史料教学突破 【课前准备】
2
◆自学教材,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及人口增长的状况 ◆教师准备导学案。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 多媒体出示
教师设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学生答完后教师总结:图片题做法既要看图画信息又要看图片中文字信息。教师介绍《姑苏繁华图》也叫《盛世滋生图》,姑苏是苏州的别称。作者徐杨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苏州人,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间,他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年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满怀激动之情用自己的笔描绘出了家乡苏州的繁荣景象。今天我们一起走进19课,感受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3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出示《盛世滋生图》和教师的介绍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由此引入新课;又培养了读图和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师活动 :教师板书课题并设疑:社会经济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生答完后教师补充介绍:农业的发展还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清朝初期人口约4200万,到乾隆末年人口高达3亿人,短短100年间增长了6倍多,足以说明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长,经济的繁荣。 教师设疑:三个小标题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设计意图:梳理脉络,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教师活动 :老师把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农业组、手工业和商业组、人口增长组。请同学根据导学案上的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本小组的学习任务。然后老师会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小组的成果,温馨提示:一定要分析出解题思路。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本小组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解题思路的养成。
教师活动 : 多媒体出示
4
教师介绍:这幅图选自《耕织图》南宋画家楼俦所著,画作展示了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耕织图》共45幅,其中耕21幅,织24幅。画作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赞许。清朝康熙帝南巡时首次看到耕织图深受触动,命手下画家焦秉真重绘《耕织图》,耕和织各23幅,康熙帝亲自为每一幅画作诗一首。由此我们知道中国历代帝王都很重视农业。 教师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成果。 背景
材料一 人民多遭惨杀,田土尽成丘墟。官虽设而无民可治,地已荒而无力可耕 。 思考:
1、材料反映了清朝初期经济状况如何?造成这种经济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2、清朝初期的统治者面临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