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口语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近年来,小学英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信息化和多元化的社会使人们更加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它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已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
我校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口语课程,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已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然而客观地反思我们近年来的英语课堂,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主要体现在:1、课堂模式基本以教师控制为主,学生的自主性活动不多;2、教师过多地把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讲解和机械的语言训练上,模仿→机械性操练→对话的模拟表演,这从形式上看是让学生运用新语言交际,实际只是背诵课文,学生真正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说”英语的机会比较少;3、由于课堂思维含量低,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4、纵观四个年级,从低年级、中年级到高年级,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口语训练没有系统目标,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缺乏梯度。我们调查发现,一旦离开课本,学生就成了“哑巴”,他们不能自如地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述。为了改变现状,更好地贯彻教育部关于《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实现知识、技能向能力的转化,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概念界定、理论支撑与研究基础 (一)关键词语的界定:
英语口语能力:指学生用正确的英语语音语调进行会话、表述信息、交流思想的能力。
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策略:策略指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方法,本课题指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英语口语能力所采取的方法,措施。
(二)理论依据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口语表达是人脑处理和控制语言的心理过程。它大致有四个步骤:①第一步起始于大脑搜索与选择表达所需的恰当概念
(selecting appropriate conceptualizations)。即过去已有的、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的社会、文化、语言知识与对上下文理解后储存的短期记忆中的知识相结合,为寻求恰当的概念提供依据。②一旦找到相关概念,便根据已知的规则对它们进行整和与排序(accessing and sequencing appropriate formulations)。在这一步骤中,掌握规则的熟练程度对处理加工概念的速度与准确性有决定性的影响。③将使用规则后的结果与发音相连接(relating formulations to articulations)。④产生音义结合的口语(producing the articulations that combine sounds and meanings)。在上述心理过程中,人脑内部对每一个步骤进行监控(monitor),随时调节个部门的工作,纠正偏差。
(三)研究基础
现行使用的PEP小学英语教材,内容丰富,贴近生活,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供了大量语言材料。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教材依托。
我校英语组师资力量强,有多名教师在市、区级评优课比赛中获奖,有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科研氛围浓厚。参与此次课题研究的教师分布在各年级,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人员保证。
三、研究目标
1、探索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途径,使学生在理解语言的意义和功能的基础上,正确灵活地运用英语,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2、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由以前的被控制者,转变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 四、研究内容
如何在小学这一阶段让学生既能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口语能力。本课题试图就此加以研究,真正从学生的角度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争取在现有的基础上,用两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日常的教学探索出一套呈梯级发展的、有效的、可行的、易操作的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探究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口语能力的提高;并在口语能力提高的同时,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得以增强。
1、研究如何让低年级学生养成正确的听、说习惯,并运用儿歌歌曲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以及简单的会话能力。
2、在继续培养学生会话能力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发展中年级学生的提问能力。
3、研究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口头复述课文、自由谈话的能力。 五、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以研究实验法为主,辅以调查法,文献参考法,经验总结法。 本课题的研究拟用两年的时间完成,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7.9——2007.12)
成立课题组,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客观分析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现状,进行课题研究的论证和研究方案的设计,广泛征求意见,讨论、制订并完善课题方案,开题。
2、研究阶段(2008.1——2008.12)
制订阶段实施计划,组织教师有重点地进行课堂教学研究。 3、总结提高阶段(2009.1——2009.6)
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鉴定,进行成果展示。 六、成果形式
阶段性成果:阶段报告、科研论文、课堂教学。
终结性成果:研究报告、科研论文、典型教案集、课堂教学、儿歌歌曲集、
学生口语展示录音带。
七、研究组织
英语课题研究人员职责分明,分工合作,相互促进。 课题组组长:马建霞
襄阳中心小学 200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