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也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赏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文章按游览顺序记叙,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通过描写路上景色的明艳、溪流的欢唱、外洞的宽敞,以及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低、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轮美奂,令人感到身临其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本课是一篇游记,在写作顺序及语言的运用上是一大特色,也是学生学习的好范本。教学本课时,抓住“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这一语文要素,帮助学生感悟游记的特点,掌握写作的方法。本文的另一大特色是作者观察仔细,语言朴实准确,描写生动形象,叙述有详有略,能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使人感觉身临其境。所以,教学时采用“以读促学,读写结合”的方法,注重看、听、说、读、写、练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溶洞的景观图片,金华双龙洞的图片。 2.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溶洞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1.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
2.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景色优美,你们瞧!
2.课件出示祖国的山川图片。(例如:西湖、庐山瀑布、黄山、洞庭湖等。) 3.看图交流诗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祖国山川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情境导入,质疑激趣
1.导语: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雕塑大师,它鬼斧神工,不仅在地面上向人们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作品,而且在地下也展示出奇妙的景观。
课件出示溶洞景观的图片,相机介绍关于溶洞、石钟乳、石笋等知识。 今天,让我们随同叶圣陶爷爷去欣赏那让人叹为观止的迷人世界吧。齐读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2.读题质疑。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
这篇课文是游记。游记就是记叙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读了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
(双龙洞在哪里?作者是怎么去的?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双龙洞都有哪些景观?有什么特点?关于双龙洞有哪些美丽的传说?)
3.教师归纳问题,同时板书:游览的顺序、景观特点。就让我们快速跟随叶老的文字一起去游览一番。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语言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为深入学文奠定基础。每个人都是在问题的驱使下学习的,让学生读题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归纳出典型问题就会理清学习的重点,明确学习的目标,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过渡: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认真读文。 课件出示初读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号。
(2)读准字音,圈画生字,遇到不懂的词语,小组合作解决,或者做上标记。 (3)读通句子,尤其是带生字的长句子,要求多读几遍。
(4)在朗读之后,分组学习,重点思考作者游览的顺序,完成课后练习。 同时课件出示课后习题: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路上→( )→( )→( )→( )→出洞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小组合作,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完成填空。
3.检查初读预习及学习情况。师生交流。 (1)认读字词,指导书写。
①课件出示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交流生字的识字方法。
“字族识字”等方法快速识记生字。
②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交流。 油桐、映山红与杜鹃、石钟乳与石笋等。 ③指导难字的书写。
引导学生采用“加一加”
导思:仔细观察这三个字,哪一笔需要特别注意?
指导“鹃”“臀”“笋”“乳”的写法。“笋”是上下结构,下部最后一笔是竖撇。“鹃”是左右结构,左下“月”中的竖撇要写成竖,同样,“臀”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