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断题:(判断并说明理由)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就是世界观。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由于具备了阶级基础,自然科学条件和直接理论来源。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5、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列主义。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与人的实践活动) 1、人工智能是一种特殊的意识。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种主义方面去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1、“运动是绝对的”这一观点不属于形而上学。
2、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三阶段同第一阶段的根本性质是相同的。 3、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的关系是矛盾同一性寓于矛盾斗争性之中。 4、必然性是不一定与偶然性相联系的。
5、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原理告诉我们,解决了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也就自然得到解决。
6、割裂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会导致改良主义。
7、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否定就是肯定。
1 / 11
8、物体的相对静止是正确理解绝对运动的条件。 9、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促使事物质变。 1 0、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是偶然性通过必然性表现出来。 1 1、把“否定之否定”看作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的循环论的观点。 1 2、事物的本质是由它本身所固有的普遍矛盾决定的。 1 3、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1 5、“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一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1、认识是人类被动地接受客观世界的刺激而产生的。 2、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而认识对实践则毫无作用 3、“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4、人类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所以,认识可以一次完成。 5、真理是多数人同意的观点。 6、“真理是有用的,有用的即是真理”。 (第五章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2、宿命论论认为,人的命运和社会变化受某种神秘力量的支配,人的活动没有任何主动性。
3、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在社会历史观上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2 / 11
1
4、劳动是理解全部社会历史的锁钥。 5、社会的物质性与自然界的物质性是同一的。
6、目前,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7、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就是认为,社会历史是客观的,人的主观意志是不起作用的。
8、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必然的历史进程,因此全球化是积极的。 (第六章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
1、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存在于人的自觉活动过程中。
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因此,它是生产力中的重要的要素之一。 3、阶级斗争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科学是一种意识形态,但不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5、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以,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完全一致的。 (第七章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
1、每一个时代的人们都可以自由选择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客观标准在于它是否高级。
3、经济基础是指生产关系,它不包括生产力,也不能把它归结为生产方式。
4、社会形态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5、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都是不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表现出来的。 6、阶级斗争规律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3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