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提升县区融媒体中心建设质量(最新)
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是中央巩固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重大部署。作为全省首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县区,X市X区紧扣“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目标定位,坚持“三个导向”,做好“四则运算”,高起点打造,高质量推进,努力在县区融媒体中心建设上走在前列。
针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历史遗留问题多、部门壁垒厚、产业支撑弱的现状,必须紧扣“三个导向”提升建设质量,即聚焦主业,无论格局、方式、机构发生怎样改变,始终把融媒体中心建设作为基层意识形态主阵地不偏离,把思想宣传作为融媒体中心“主动脉”不动摇;服务群众,把更多的流量、镜头、版面留给群众,让更多的通道成为满足群众需求、引导服务大众的平台;提升效益,兼顾公益性要求和市场化规律,以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实现效益全面提升。要把这“三个导向”作为区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初心”和“准星”,持续发力,精准用力,深处着力。着重做好四项工作:
做好“加法”,在资源整合、力量聚合上下功夫
“融”的前提在“加”,没有“加”就谈不上“融”,就不可能催生新生力量。推动“平台+”。策应县级机构改革,整合区广播电视台、区宣传信息中心、区政府网站等主流宣传阵地和区直部门、镇(街道)所办的网站、微信账号、客户端等平台,以及区委宣传部承担的新闻外宣网络业务性宣传职能,组建区融媒体中心,化零为整,握指成拳,打造县级媒体宣传的“独角兽”。推动“职能+”。由单向度的宣传向多元化的服务平台拓展、向全领域的产业发展延伸,更多承担起地方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民生服务、文化娱乐等功能,创设服务项目,研发服务系统,开辟服务窗口,做足服务文章。加挂区传媒集团牌子,支持将可以开放的数据、信息、服务等优先向融媒体中心开放,支持将公共广告资源向融媒体中心倾斜,支持承办本地政府性重大活动,增强造血功能,推动良性发展。推动“保障+”。在去年新增500万元财政支持资金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完善财政保障机制,将设备购置维护、重点融合项目、基础人员保障等费用全部纳入预算,实行足额“兜底”,努力解决融媒体中心建设发展的后顾之忧。
做好“减法”,在转型提质、全面提效上下功夫
“融”的关键在“减”,通过媒体布局、工作流程改造再造,实现精准高效传播,提升引导和服务能级。一方面,减少资源消耗,聚力打造“一微一端”。改变县域媒
体分头采访、分散传播格局,推行一组记者、全媒采集,提升工作效率。邀请专家团队策划包装,集中优势兵力,集聚优质资源,打造一个微信公众号和一个客户端,让“X声音”唱得更响、传得更远。另一方面,精简内设机构,重点组建“六个中心”。按照融媒体运行规则,减少管理层级,重新创设内部科室,将原先分散在相关部门的近20个科室,归并设置采访中心、编发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技术中心、经营发展中心、综合服务中心6个核心部门,围绕“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全媒传播”,重构策采编发网络,再造策采编发流程,建立全媒体内容管理系统,形成符合新闻规律的运转架构。
做好“乘法”,在壮大实力、扩大影响上下功夫
“融”的目的在“乘”,运用杠杆原理,力争倍增效应。用活互联网这一杠杆。坚持“互联网+微传播+融媒体”的理念,培育壮大龙头微信公众号和客户端,从融媒体产品采集端开始,注重与互联网相切合、相匹配,做到高水平制作、精细化打造,以此提升宣传的精准度和传播的抵达率,更好地引领主流舆论。撬动市场侧这一杠杆。紧盯市场需求,增强服务用户意识,运用互联网思维,注重用户体验,在细致服务中开发新市场、提升附加值。转变经营方向,从单一性广告创收向商务、会展、节庆及电商服务等综合性经营转变,培植新增长极,筑高增收平台。把握开放性这一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