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课题申报参考样:6877-创新驱动背景下湖北省高校知识创新激励机制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创新驱动背景下湖北省高校知识创新激励机制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中国投入了大量资源激励创新,每年的论文数量、专利数量都居世界前列,但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造成上述创新悖论的原因之一是高校知识创新激励机制不能良好地引导知识创新为经济增长服务,高校知识创新成果与市场经济下的技术创新脱节,存在供需错位问题。湖北省高校众多,知识创新资源集聚程度较高,因而合理的知识创新激励制度是湖北省高校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高校知识创新激励机制是湖北省在“新常态”下进一步贯彻创新驱动的重要问题。

2.课题界定

(1)创新驱动背景。“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十九大报告指出,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到2035年,中国将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目前,中国正处于由要素驱动全面转型为创新驱动的关键时期。(2)知识创新,指的是对已有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演绎,应用新的观念或思想进行创造,以论文等形式表达出来。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通过一定的载体转化后,知识创新可以转化为技术创新,实现创新驱动,推动经济增长。(3)激励。在经济学分析中,创新过程是有投入和产出的经济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投入的各类创新资源是稀缺的,要把有限的创新资源用在刀刃上。因而在创新过程中,需要对投入各类创新资源的创新主体进行激励,以提高创新资源配置的效率。

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高校知识创新。赵丽梅(2013)对面向知识创新的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整合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整合的流程、知识整合网络的构建与分析、知识整合与团队知识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等进行研究。胡曙虹等(2014)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2002—2011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三角、西三角5个\成长三角\及相关省、市的高校知识创新绩效,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沈能和吴思慧(2016)基于技术异质性视角,结合BCC模型和Meta-frontier效率函数,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高校知识创新效率进行测度与分析。王健聪(2017)采用DSGE方法分析了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企业、政府和大学科研院所的知识创新行为。目前学术界对于高校知识创新的相关成果较为丰富,但主要集中于高校知识创新的绩效测度,较少涉及到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脱节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2)创新激励。赵丽梅和张庆普(2013)结合当前中国科研资助的实践,提出\当期资助与未来奖励\并存的知识创新激励机制。王开良和秦慧(2016)在知识互补性视角下分析了高校产学研创新激励机制。秦蓉(2017)探讨了“企业-高校协同知识创新团队”的激励因素,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各激励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排序,提出“企业-高校协同知识创新团队”的激励对策和建议。创新激励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相关文献缺乏对于创新驱动背景下优化高校知识创新激励机制的研究,为本课题留下了研究空间。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课题范本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了多年的高速增长。然而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近年来中国步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长期依赖投资驱动和经济粗放增长所积累的矛盾已经成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瓶颈。由于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地位、要素价格的上升和比较优势的变化,“新常态”下中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需要找到新动力的驱动,即创新驱动。在中国存在创新悖论的背景下,探讨高校知识创新激励机制,对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二 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1.理论依据

(1)创新理论。只有通过创新引起的技术进步不断将生产边界向前推进,才能实现可持续的长期增长。索洛模型以来,经济学界一直致力于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探索。

(2)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在研究用资本和劳动无法解释的索洛残值时开创了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素质。具体地说,人力资本是是靠后天的投资和努力获得的,并可以带来价值增值,而不是人本身。创新型人力资本是高校知识创新过程中的主要生产要素。

(3)委托代理理论。高校知识创新过程存在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目标不一致,在信息不对称时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进而影响创新产出的数量和质量。需要采用合理的激励机制平衡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目标,提高创新效率。

2.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衡量高校知识创新过程中的投入和产出,分析这一过程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探讨高校知识创新供需错位的原因,最后从激励机制的角度提出相应建议以促使高校知识创新体系满足创新驱动的需求。

3.研究内容

子课题1:湖北省高校知识创新激励制度的历史演化分析

要分析创新驱动背景下高校知识创新激励机制问题,首先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对已有的高校激励机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激励制度影响高校知识创新产出的经济机理。

子课题2:创新驱动背景下湖北省高校知识创新投入与产出分析

本课题选取相应变量对湖北省高校知识创新投入与产出进行衡量,并建立数学模型对二者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课题范本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子课题3:创新驱动背景下湖北省高校知识创新产出的需求研究

当前湖北省高校知识创新产出成果丰富,本课题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湖北省高校知识创新产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此分析社会对于高校知识创新产出的需求。

子课题4:创新驱动背景下湖北省高校知识创新的供需错位与解决途径研究

目前中国存在创新悖论问题,高校知识创新不能迅速提高全社会自主创新能力,高校知识创新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在错位。本课题将建立委托代理模型对高校知识创新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错位进行分析。同时,从激励机制的角度提出相应建议,以促使高校知识创新产出能满足社会需求,进而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

4.研究假设

(1)资源稀缺性假设。资源具有有限性,高校在知识创新过程中投入的资源是稀缺的,需要合理配置,并对资源主体进行合理激励。(2)机会主义倾向假设。在本课题的分析中,创新型人力资本是高校创新活动的微观实施主体,并且遵循机会主义倾向,追求利益最大化。

5.创新之处

(1)研究角度的创新。本课题从高校视角作为切入点,认为高校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分析高校的知识创新激励机制优化,进而缓解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脱节、提升整体自主创新水平。(2)研究方法的创新。本课题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建立博弈模型分析高校知识创新过程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广泛存在于技术创新过程,但已有文献较少分析高校知识创新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缺乏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高校创新激励机制分析。

三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预期成果形式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应用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对中国高校知识创新过程中的激励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具体有四个子课题、三个研究模块。

(1)子课题1属于第一个研究模块

第一个研究模块首先从历史角度对高校知识创新激励制度进行梳理。在历史考察的基础上,本模块进一步分析中国高校知识创新激励机制与投入产出之间的影响机理。

(2)子课题2和3构成第二个研究模块

第二个研究模块属于现状的分析。中国高校知识创新的投入与产出之间有何作用机理,产出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如何,上述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本课题将建立数学模型分层次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课题范本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逐步分析。

(3)子课题4属于第三个研究模块

第三个研究模块属于解决途径的分析。创新驱动背景下,中国高校知识创新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错位,这一问题的解决途径要从供给侧的激励制度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

(1)统计分析法。本课题选取相应指标衡量高校知识创新产出,同时对这一过程中高校投入的各类资源的构成和比例进行统计描述,以反映当前中国高校知识创新的现状。

(2)回归分析法。本课题选取相应指标建立回归分析,对高校知识创新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并分析高校知识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此探讨中国存在的创新悖论问题。

(3)模型构建法。在创新驱动背景下,高校知识创新过程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本课题建立博弈模型探讨解决上述委托代理问题的途径。

3.实施步骤

本课题预期在两年内完成,实施步骤共分为4个阶段:

(1)第一阶段研究计划

时间进度:2019.7—2019.12;

研究目标:完成子课题1;

(2)第二阶段研究计划

时间进度:2020.1—2020.6;

研究目标:完成子课题2;

(3)第三阶段研究计划

时间进度:2020.7—2020.12;

研究目标:完成子课题3;

(4)第四阶段研究计划

时间进度:2021.1—2021.6;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课题范本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研究目标:完成子课题4和全部课题,发表论文并撰写研究报告

4.预期成果形式

预期最终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阶段性成果为论文。成果作为政策咨询报告,提交给相关政府部门和相关高校,为制定政策和决策作参考。

四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等。

1.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

课题组负责人在攻读博士学位以及工作以来,长期关注中国技术创新问题,并以该领域的研究为主题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与激励研究》是本课题的重要研究基础。课题组成员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是一支学术交叉、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有着多年的教学与科研经验,主持参与过多项省部级项目,成果丰富。

2.前期相关研究成果

[1]《企业集群下的内生性技术进步研究》,CSSCI核心期刊;

[2]《三种产权制度与企业技术创新激励》,CSSCI核心期刊;

[3]《基于二重委托代理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探析》,北大核心期刊;

[4]《中国高技术产品价格贸易条件:区分贸易方式的测算与分析》,CSSCI核心期刊;

[5]《中国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与激励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3.核心观点

(1)物质资本产权、知识产权、人力资本产权等不同产权制度的完善均有利于激励创新活动。

(2)基于二重委托代理模型,对研发人员实行产权激励与业绩激励均可促进创新产出:在短期,两种激励的结果是等价的;在长期,产权激励优于业绩激励。

五 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

[1]初向华,侯景亮:《考虑合作和能力声誉的知识型项目团队成员激励分析》,《统计与决策》,2015年第20期,第58-61页。

[2]邓修权,康云鹏,席俊锋等:《高校科研团队资源能力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科学学研究》,2012年第1期,第102-110页。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课题范本

课题申报参考样:6877-创新驱动背景下湖北省高校知识创新激励机制研究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创新驱动背景下湖北省高校知识创新激励机制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中国投入了大量资源激励创新,每年的论文数量、专利数量都居世界前列,但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造成上述创新悖论的原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nbo226a189o8y29wt5t6vudb8bhu400zb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