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尝试]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对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题李愬画像
洪惠
淮阴北面师广武,其气岂只吞项羽。 君得李佑不肯诛,便知元济在掌股。 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 君看鞬橐见丞相,此意与天相始终。
【注】 ①李愬,唐德宗时西平郡王李晟之子,曾生擒叛将吴元济。②广武,赵国谋士。③大梁公,唐朝功臣梁国公狄仁杰。④丞相,唐朝宰相裴度,为平叛的最高统帅。
请结合全诗,概括分析李愬的人物形象。
解析:这首诗的颔联写李愬俘获李佑“不肯诛”,正可以看出其大将风度;颈联“锦袍玉带”写其仪容华美,“拄颐长剑”则渲染其“气度非凡”;尾联中的“见丞相”时的装束,足以看出其谦恭的一面。结合这些角度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①深谋远虑,大将风度。李愬俘获李佑而不杀,从此吴元济的命运已落掌股之中,胜利可期。②仪容华美,气度非凡。画像中的李愬“锦袍玉带”,有其父的仪容风度;“拄颐长剑”又像当年唐朝功臣梁国公狄仁杰。③为人谦恭,赤胆忠贞。李愬破蔡后背着弓箭袋拜见丞相,突出表现他不居功自傲、善识大体的政治品质。
题型二 鉴赏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组合成的意境。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境特点 意境特点 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举例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宫阙” 杜甫《旅夜抒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④
③
②
①
21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 [名师指津] 1.鉴赏意境的技巧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①抓住意象,把握其特征。抓住意象并把握其特征,反复揣摩,是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
②要善于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是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画面的桥梁。
2.画面描述题的技巧 (1)借助意象,缘景明情
①借助意象,品味意境。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品味意境就要借助于意象。
②借助意象,品味情感。首先我们要理解意象本身的特点,其次要注意意象的有关修饰语,这对把握情感很有帮助。
(2)概括画面,重规范
概括画面时可采用“一幅+修饰语+画面”的格式,其中修饰语根据诗歌特点,往往包括“时间”“地点”“景物特点”等。
[温馨提示]
1.描述画面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意境时,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注意要能准确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22
[典例2](2017·天津卷,改编)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 [满分解构]
第一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
明确第二联在这首诗中的重要位置,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这一联写景所烘托的意境:宁静、清幽。
第二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试着用自己的想象再现这一场景,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规范组织答案。
先点明画面的特征,然后具体分析各个景物,最后点出诗中表达的作者思想情感。 [自主尝试] 第二联描绘了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对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渭上秋夕闲望
潘阆
秋夕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树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23
①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贤?
【注】 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解析:“残阳”“过雨”和“鸣蝉”三种意象不难找到,“过雨”和“鸣蝉”,视听结合。对于描绘的“画面”,可先用描写解读该联,最后再用“勾画出……的图景”这种形式来概括。
答案: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轻雨、鸣蝉三种意象。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树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诗人借助不同景物,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景。
题型三 鉴赏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托物言志”是其经常运用的表达技巧,故此,明确“物”的特征,找出“志”的内容,即鉴赏事物形象的两个关键要素。
古诗词中常见的六种意象 类别 常见意象 举例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送别类 杨柳、长亭、南浦、酒 (《诗经·小雅·采薇》) 思乡类 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愁苦类 梧桐、芭蕉、猿猴、杜鹃、斜阳 《声声慢》)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爱情类 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 《长恨歌》)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战争类 投笔、长城、楼兰、柳营、玉门关 《凉州词》) 闲适类 五柳、东篱、三径、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②
24
[名师指津]
1.分析诗歌中事物形象的特点,重点是抓住事物的形态、色彩、特征、生长环境等来概括事物的特点。
2.把握诗歌中常常运用的象征、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自然特点去透视作者赋予其的精神属性,即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熟记特定事物的象征意义,如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都与愁苦有关。当然,必须具体诗歌具体分析。
[答题模式]
①总结概括出诗中主要歌咏物象的特点。
②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或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特点的。 ③作者借所咏之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典例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概括并简要分析“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答: [满分解构]
第一步:分析诗歌中的形象。
从注释看,“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三句,均用屈原《离骚》诗
25
②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