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外企业业绩评价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外企业业绩评价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摘要】 回顾 历史 是为了更好地 总结 、借鉴和指

导未来。本文针对中外 企业 业绩评价历史演进的阐述、 分析 与总结,得出四点重要启示。为更好地设计现阶段企业业绩评价a指标体系,并根据变化了的经营环境把握未来企业业绩评价方向和原则,提供依据和 参考 。

【关键词】 业绩评价;演进;启示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总结、借鉴和指导未来。从 经济 学角度来看,它是一个“路径依赖”的过程。任何事物的 发展 不可能是凭空的,它都是在过去事件的基础上发展的,因此,事物的现今特征离不开其历史发展过程,现今的事物是对过去的一种“扬弃”。笔者现就国内外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作演进史的回顾、分析和总结,以揭示其 规律 ,为展开业绩评价的相关 问题 研究 提供参考。

一、国外企业业绩评价的历史发展

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业绩评价是在 现代 公司制度诞生以后,为了加强资本所有权控制和公司内部控制而提出的,大 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成本业绩评价时期(19世纪初—20世纪初)

从成本业绩评价时期各阶段的特点来看,可分为早期简单成本业绩评价阶段、较复杂成本业绩评价阶段和标准成本业绩评价阶段。 论文网

1.简单成本业绩评价阶段

早期的成本思想与简单的成本 计算 是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出现而随之萌芽的,是在 自然 经济的束缚之下形成和发展的,是处于低级阶段的成本 会计 。早期的成本思想是一种很简单的将本求利思想,成本计算也是一种简单的以盈利为目的的计算。这一阶段的经营业绩评价的重点就是降低生产成本,由此形成了诸如每码成本、每磅成本、每公里成本等的评价指标。这种业绩评价带有统计的性质。 2.较复杂成本业绩评价阶段

较复杂的成本业绩评价是伴随着成本会计第一次革命而到来的。随着资本主义商品货币经济的产生,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出现,原有的在一般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仅仅以计算盈利为目的的简单的将本求利思想已逐渐被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以便尽可能多地获取利润的思想所取代。简单的成本业绩评价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工场的管理需要,于是,在人类早期的成本思想和简单成本业绩评价的基础上出现了较为复杂的成本计算和业绩评价。这一业绩评价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人们核算与评价的依据是实际主要成本(Actual Primary cost),这种主要成本只包括材料和人工费用,而不包括间接制造费用,也称为直接成本计算的业绩评价。 工业 革命后,随着近代工厂制度的建立,企业将全部费用计入成本,认为这种实际全部成本才是唯一真实成本

(True cost)。这样,“实际主要成本”就过渡到了“实际全部成本”核算的业绩评价。然而不久,这种观念就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将间接费用的正常分配额计入产品成本的正常分配 理论 ( The ory of normal burden)。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人们在核算成本时开始根据成本应负担的正常分配额进行计算,超额分配费用(Over applied expense)和不足分配费用(Under applied expense)则另行处理,因此就出现了所谓的“正常成本核算”(Normal cost accounting)。由于“正常成本核算”主要是处理间接费用的分配问题,因此也称之为“间接成本核算”并以之作为该阶段业绩评价的主要依据,从而形成了间接成本业绩评价。 论文网

3.标准成本业绩评价阶段

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竞争意识的加强,这种较复杂的成本会计核算与评价制度已不能满足资本家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以攫取利润的目的要求,这是因为已有的成本核算是事后的分析计算,反应迟钝,不便于成本控制;没有成本目标,不便于进行预防性管理,根据这样的成本评价指标对经营业绩进行考核,不利于预测和控制。于是建立一套以成本控制为中心的企业成本会计,并据此对经营业绩进行评价的制度已成为必要。1903年,美国工程师F·泰罗创造了 科学 的管理理论,他所倡导的“一切工作标准化”制度,为后来标准成本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1911年,美国会计工作者哈瑞设计了最早的标准成本制度,实现了成本会计的

第二次革命。标准成本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人们观念的转变,由被动的事后系统反映分析转变为积极、主动的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达到了对成本进行管理的目的。成本控制的状况即标准成本的执行情况和差异分析结果成为该时期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依据。

(二)财务业绩评价时期(约20世纪初—20世纪90年代) 财务业绩评价时期经历了:

1.以销售利润为中心的财务业绩评价阶段

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时期,大量的现代公司制企业都处于建立与成长阶段。这时的企业经营管理目标是追求市场份额和销售额的增长,公司通常借助于“利润中心”对公司进行管理与控制,与之相适应,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状况的指标主要是销售利润率。 2.以投资报酬率为中心的财务业绩评价阶段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经营所需的大量资金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这时作为投资者——股东的利益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企业对股东投入的资金负有保值增值的义务。围绕着股东价值最大化这一财务管理目标,对企业业绩的评价主要是运用投资报酬率这一指标。20世纪70年代,根据麦尔尼斯(Melnners)对30家美国跨国公司1971年业绩进行评价分析后发现,最常用的业绩评价指标为投资报酬率,包括净资产回报率,其次为预算比较和历史比较。在泊森(Person)莱兹格(Lezzig)对400家跨国公司1979

年经营状况所作的问卷调查分析中显示,采用业绩评价的财务指标还有销售利润率、每股收益(EPS)、现金流量和内含报酬率(IRR)等。其中,经营利润和现金流量已成为该时期业绩评价的重要要素。对管理者的补偿也是根据EPS及其增长以及与竞争对手相比的回报指标情况而定。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3.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业绩评价阶段

20世纪80年代,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形成了以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补充的业绩评价。美国许多公司,包括跨国公司已意识到过分强调短期财务业绩是美国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重要原因,于是他们将着眼点部分地转向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形成与保持上,由此,非财务指标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然而,他们的注意力基本上还是集中于财务业绩,而不是其它。更为重要的是对管理者的补偿主要还是依据财务业绩。因此,这只能说是一个以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补充的业绩评价时期。这一时期的重大变化就是将非财务指标如产品生产周期时间、客户的满意程度、保修成本等引入业绩评价体系。

(三)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时期(20世纪90年代- 目前 ) 1.“新时期”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阶段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战略经营目标的确立和管理要求的改变,这种置控制于中心地位的财务业绩评价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置战略于核心地位的战略业绩评价的要求。新时期的经济呼唤新的业绩评

价体系的产生。于是平衡积分卡(The Balanced Score card)便应运而生。这一阶段的业绩评价特征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结合;以创新为内核,以竞争优势的形成与保持为关键;强调可持续发展。 毕业论文

2.循环经济下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阶段

随着自然资源从相对剩余变为短缺,尊重生态发展规律,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生存和发展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它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施展、竞争优势的形成和保持提供了环境的保证。与“新时期”相比,这种战略经营业绩评价强调的是以“3R”为原则,以生态化创新为内核的竞争优势的形成与保持。

中外企业业绩评价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中外企业业绩评价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摘要】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总结、借鉴和指导未来。本文针对中外企业业绩评价历史演进的阐述、分析与总结,得出四点重要启示。为更好地设计现阶段企业业绩评价a指标体系,并根据变化了的经营环境把握未来企业业绩评价方向和原则,提供依据和参考。【关键词】业绩评价;演进;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n0mm2rza88njyy26yqz6tzp834d3b018s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