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卢崇汉]扶阳讲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卢崇汉]扶阳讲记

《思考中医》出版以后,有不少学生或同行欲拜我为师,其 实我不过是只“纸老虎”,没什么可拜的,你们拜我出于至诚, 我拒你们亦是出于至诚,当然还加上了“自知”,自知不足以为 人“师”也。今天倒是愿意借此机会向大家推荐我的师父卢崇汉 即将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扶阳讲记》,负责人担任了这 本书的策划编辑。于医而言,卢师是真正的师者~虽因缘所限, 不可能人人亲炙,但若能细寻此中义理,其于师愿亦不远矣。 2005年也是藉着《思考中医》的因缘,使我得遇心仪已久 的“火神派”传人卢崇汉师,并最终成为他的入室弟子。入室之 后,师父或训之以理,或示之以案,虽只是短短数月,但此中领 受恐怕只有经历过百折困顿的人方能体悟。今天师父的这部《讲 记》问世,我想这对当今的中医界应是一件大事,对许多诚心向 医而又苦于没有门径的人更是值得抚额庆幸~既为《讲记》,当 然是兴之所至,言之所至,不一定系统,也不一定完整,但亦正 因为师处“兴”中,故其“言”也就不是一般的泛泛之言。有心 人若能循此而入,其于医道将无大碍矣。

扶阳基于重阳,亦即以阳为主导的思想,而这个思想几乎贯 穿了中国文化的始末。为什么要重阳呢,因为这是生命之所需, 社会之所需。《素问* 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 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 也。”阳气对于人身而言,它是维系生命的根本,其重要性就如 自然的天与日一样。天之与日,它的特征是什么,它的功用是什 么呢,《易》里面谈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以天 的特征就是“运行”,而且是刹那不息的运行。这样一个不息的 运行,它所带来的功用是什么呢,这个功用在乾卦的卦辞里面作 了总结,就是“乾,元亨利贞”。乾者天也,日也,亦即《生气 通天论》里面讲的阳气也。乾天虽然刹那不息的运行,但这个运 行可以大致概括为四

个区域,或四个“所”,这四个“所”就是 卦辞里面谈到的“元、亨、利、贞”。运行在“元”之区域或者 “元”之所,对应的是春(木)的功用;运行在“亨”之区域或 曰“亨”之所,对应的是夏(火)之功用;运行于“利”之区域 或曰“利”之所,对应的是秋(金)之功用;运行于“贞”之区 域或曰“贞”之所,对应的是冬(水)的功用。所以,阳气或天 与日的运行跨越了四个所在,这四个所在分别是元亨利贞,春夏 秋冬,或曰生长收藏。而在元亨利贞,生长收藏各“所”之间有 一个过渡区域,称之为“化”,其中的牝马,实际上隐含有这个“化”的意思。化也就是土的

功用。届此,木火土金水,生长化收藏之功用已全。而为什么木火 土金水称为五“行”呢,于此亦知端的也。实际上“五行”也就 是乾天的五个运行区域,由此亦知五行亦即阳气的五种不同的运 行状态。五行,《素问》“运气七篇”又称“五运”,运之与行大 抵相类。张仲景于《伤寒杂病论》序中云:“天布五行,以运万 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故知万类也好,五藏也好,究其根 本而言,都只是阳气的不同运行状态而已。同时也就知道了“失 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这个“所”并非单一的所,而是包括了生

长收藏各“所”。这说明了五藏之中不但心以阳为本,其余诸藏 亦皆以阳为本。心无阳则无以主神明而为君主之官,肺无阳则无 以主气而为相傅之官,肝无阳则无以主罢极而为将军之官,肾无 阳则无以主封藏而为作强之官,脾无阳则无以主仓廪而为谏议之 官。此或为力主扶阳者之根本所在,亦为卢氏(铸之)“人生立 命在于以火立极”之关要所在也。

由此可知扶阳的思想主张及其连带的治病法要并不是一种偏执, 而是从生命立极的这个层面去思考以后,得出的重要理念。 扶阳理路(一)

实际上我们分析中医的理论,它的渊源,也就是阴阳理论的渊源, 它很明确的强调了阳为主导。有关这个主导问题,大家可以看一看《易》,《易》这门学问主

要是谈阴阳的,因为《易》,你看它

的构造,就是一个阴爻,一个阳爻。所以古人给它的定位是“易 以道阴阳”。

而且从《易》里面看,确确实实是阴爻一半,阳爻一半,好像是 平衡,各占50%,没有人控股。没有控股怎么办,大家的股份都 持平,好不好办事呢,反而不好办事。

那我们可以看一看,易里面,虽然阴爻和阳爻是一样的,是相等 的,但是它有一个主导,这个主导我们可以从干卦里面去认知, 干卦的“彖”里面讲到了“大哉干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干 卦是什么呢,大家知道干卦是六爻皆阳的卦,是一个纯阳卦,这 样一个纯阳卦有什么功能呢,它讲到了大哉干元,万物资始,它 是统天的。那么干实际上就是阳,万物资始,有赖于这个阳,天 道的统领也有赖于这个阳,也就是说它是控股的。干完了以后, 接下来就是坤,坤是六爻皆阴的代表,《周易》在描述这个阴的 时候,怎么讲的呢,“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是 六爻皆阴,万物的资生就有赖于这个坤阴。一个万物资始,一个 万物资生。虽然万物生长靠太阳,也就是讲“万万物是生长在哪里的呢,不是生长在太阳上

面,是生长在坤阴上

面,所以它是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一个是统天,一个是顺承天, 这里面已经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阳主阴从”的思想。 所以在《易》里面,这样一个主从思想的脉络是很清楚的。我们 再看看《系辞》:“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它是用贵贱来表达这个主从

的关系问题。

下面我们再来讨论这个阳,这个统天的东西的一些体用问题,以 便我们加强对这样一个思想的认识。干是以天为体的,天体的这 个用是什么呢,《易》里面也讲得很清楚,天体的用为行,为健。 所以就有大家很熟悉的一句话,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大家都知道清华的校训有两个,一个是自强不息,一个是厚德载 物。自强不息实际上就是干的精神,干的思想。那么行讲的是什 么呢,天行健,行讲的就是动。所以宇宙都是恒动的,包括我们 属于阴的这个地球,刹那刹那,都是在动当中。

由此也可以见到,阳是一个主体,阳是一个主导。曰月星辰,无 时无刻不在动中,而《素问》很清楚地定位了阳就是动,阳躁阴

静,躁者动也。自强不息就是永远在动,是恒动,有一天不动了, 那就是宇宙结束的时候。只有这样一个恒动,这样一个自强不息, 那么才有四时生焉万物育焉。干卦的卦辞讲到的 “干 元、亨、 利、贞”是什么意思呢,就讲的是春、夏、秋、冬乃由干所生。 干天的这样一个恒动,导致了春夏秋冬四时的产生,所以后来《系 辞》又讲到,“曰月运行,一寒一暑”。都是在讲这个运行,都是 在讲动,动才有四时,才有这一切。这样一个脉络,我们是看得 非常清楚的。

另外我们看《说卦》,《说卦》也谈到“干健也”,这个“健”是 什么呢,《说文》里面讲到“健者,伉也”,我们现在最常用的 一个词伉俪,也就是讲的夫妇,也就是讲的阴阳,也就是讲的道。而这样的一个伉,这样的

一个配偶,这样的一个阴阳是谁来统管

的呢,是干来统管的,也就是阳来主导的。所以实际上阴阳的问 题就落在了“干者,健也”这一句话上。所以“干者,健也”实 乃研易之眼目,乃为医之眼目,同时也是行事之眼目。 我们研究《易》这一门学问,我们行持医这样一门学问,我们为 人处世,我们要立于不败之地,实际上都与它有关系,乃至于我 们研

究更广阔地学问,都跟它有关系。另外一方面,“健”的延 伸意思,就是强有力的意思,那么这样一个强有力是说天之行强 而有力,也就是说你要想象天之行,你要想强而有力,你必须夫妇有统,阴阳有统,也就是

说必须要有主导,不能够绝对的平

均,这是《易》里面非常明确的思想,这是讲的《易》。 下面我们还可以简单的看一看《内经》。《内经》这样的思想就更 多了,像“阴阳应象大论”里面谈到的“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就很集中的反映了这一点。这个问题刘力红在《思考中医》里面 谈得比较详细,我们从一年四季,从春夏秋冬就可以知道,万物 的生长衰老,实际上都是随阳气的这样一个生长衰老,阳气的这 样一个变化而变化,这样的主导性是非常明确的。

另外一个是《素问* 生气通天论篇》提到的“阳气者,若天与曰, 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曰光明”,这里谈得很清楚, 阳气是什么,像天像曰一样,世间的万事万物都离不开它,而人 更加是这样,它尤其是人的性命所系,所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这里大家注意一个“所”,为什么要用一个“所”,阳气有一个所,这个若天与曰的阳气有一

个所,那么失其所呢,也就是说阳的这

个相对的处所失掉了,人的寿命,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这一 句话实际上已经向我们透露了扶阳的消息。你要想从思想过渡到 理路,这里面就是一个窍,所以经典的东西往往就是一个字一个 手眼,你把它解开了,后面的问题就好办了。

你像“天地之间,,之内,其气九州岛岛岛九窍,五脏十二节, 皆通乎天气”。不管你是五脏六腑,十二节都通于天气,也就是 说都由阳气来主导,来把握。还有《素问)生气通天论》:“凡阴 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

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 是为圣度”,阳密在哪里啊,只有密在其所,才能有固。“因而和 之”“二者不和”,“和”是什么呢,和就是有统的意思,也就是

有主导。那么有统,有主导,阴阳就会不离不决,这就叫做圣度。 所以这同样还是谈的一个问题。

扶阳理路(二)

上面我们谈到了阳气的重要性,它是一切的主导,在有了这样一 个基本的思想基础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要讨论扶阳理念的应用, 它的前提是什么,就是说你用温热来扶助阳气是要有前提的,这 个前提就是阳气少了,你才扶助,假如阳气很多了,本身就很旺 盛了,你还去扶助,会怎么样呢,那就要犯虚虚实实之戒。尽管 干是统天的,尽管整个中医讲阴阳平衡的基础或者说根本是阳主 阴从, 在阳主的前提下,阴阳才可能平衡,否则枉谈。但是尽管这样,还是要有前提,你要

扶阳,那么必定阳是寡的,虚则补

之,实则泻之,这是个不易的法则。那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人 身是不是很容易造成面,要把这个问题弄清楚。

前面我们讲的是理,现在要把它落实在事上,如果事上仍然是这 样,那我们心里就更有底了。我们去扶阳,就会理直气壮,就不 至于惶惶不安了。现在我们来看看,导致阳气寡或者说阳气损伤, 它的共因是什么呢,最主要的共因就是寒这个因素。 中医的每位学人基本都读过《伤寒论》,在《伤寒论》序里面张 仲景谈到:“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 寒十居其七。”过去我们认为“伤寒十居其七”,可能是在建安纪 年以后的这样一段时间里面,或者说在那样一个特定的时空里 面,寒邪占主导。

清嘉庆年间有一位著名的医家叫陆九芝,在他的著作《世补斋医 书》里面谈到了大司天的问题。司天是运气里的一个特有的概念, 司天、在泉,也就是《内经》里面谈到的“年之所加,气之盛衰”。 一个司天、一个在泉,还有主气、客

气等等,这些概念基本上是 指一个干支年里面的气运变化,比如说今年是丙戌年,那今年的 司天就是太阳寒水,在泉就是太阴湿土,从去岁大寒到今岁大寒, 这一年里面的气候变化、疾病变化,都会与此相关。那么除了这 个普通的司天之外,还有一个大司天,它掌管整个六十甲子里面 的气运变化。前三十年司天管,后三十年在泉管。按照大司天来推算,刚好张仲景所讲的建

安纪年以来的这十年,正好是太阳寒

水当令,也就是说正好是寒气用事的时空区域。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方面,一个与寒能挂上钩的方面,但是我觉得 这里面还有更深的东西,为什么张仲景要以寒来立题,要以寒来 立论,就是因为考虑到了生命的根本是阳。所以不但是建安纪年 以来的十年是伤寒十居其七,乃至于今天、将来,依然是伤寒十 居其七,这一点我们要清楚。

强调伤寒实际上是强调阳气,阳损了,人就亡了,这些问题恐怕 应该引起每一位有志于研究中医的同仁的思考。当然这个寒还应 分外寒和内寒。寒伤于外,阳用就会受损,因为寒在外,人体的 升发生长之机就受到压抑;如果寒在内,那阳的根本就会受到损 害,为什么呢,因为阴寒在内,阳就无法安身,就要逃 “亡”, 就要往外跑,这就会导致前面所讲到的“失其所”,“失其所,则

折寿而不彰”。三阴病实际上就是讲这个问题,这就是造成阳损 的共因。 扶阳理路(三)

最后简单谈一谈四逆汤。四逆汤是扶阳的第一要方,在《伤寒论》 中应用广泛,从太阳篇开始,直到三阴都在运用。四逆汤,在张 仲景那里被定义为一个救里的主方。所以《伤寒谈到“救表宜桂枝汤,救里宜四逆汤”。病到

里了,危及生命了,

很重要的一个方就是用四逆汤。

那么四逆汤为什么叫“四逆”,大家都知道,病到少阴的时候,阳气要亡失的时候,都有一个

表现,就是四逆,也就是四肢冷。

那么,是不是四逆汤的四逆就是指的四肢冷,而必须有四肢冷才 能用四逆汤呢,这就不能作如此论了。因为有的四逆证并没有四 肢冷,有的还会有发热,像通脉四逆汤证就是 “身反不恶寒”, 也就是身发热。所以这个四逆不仅仅是讲手足的逆冷,这一点我 们要有认识。“四”我们可以理解为四肢、手足,但不仅仅是这 样,由四肢我们想到,四肢禀气于胃,脾又主四肢,所以它与脾 胃有直接的关系。那么,“逆”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看《素问平 人气象论》里讲:“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 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所以什么叫做“逆”,人无胃气就叫“逆”。 “逆者死”。所以“四逆”讲的是什么呢,实际上讲的是人没有 胃气了。

由此我们知道四逆汤是一个救危、救急、救逆的方,一个起死回 生的方。由此可见“四逆”这个方名是有深意的,不仅仅是揭示 一个现象,一个手足冷。人为什么没有胃气,火气衰微,火不生 土,没有来源,所以就没有胃气。这是四逆的一个方面。还有另 一个方面,我们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发现这里面也有一 个四逆,跟我们这个四逆也有一定的关联。这个四逆是“逆春气 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 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所以四逆讲的就是逆春、逆夏、逆秋、逆冬,也就是逆四时之气。 逆四时少阳不生,太阳不长,太阴不收,少阴不藏。没有生长收藏还有生命吗,没有生,肝

就不好;没有长,心就完蛋;没有收, 肺成问题;没有藏,肾就免谈。

四逆讲的就是这四逆,这就告诉我们四逆汤不仅仅是回阳,它的 所治证目是非常广泛的,卢氏在四逆汤的基础上进行化裁,已经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四逆法,用治内外妇儿耳鼻喉眼诸科之疾,是 扶阳诸法中决定性的一法。

四逆法,也可以说是卢氏发挥仲景及钦安之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体 现,我们谈扶阳,谈它的理路,很重要的就体现在四逆法的运用 上。也只有对四逆法能够运用自如了,扶阳才不至于落入空谈。 业医感悟

下面再举一个例子,这个病例是个老干部,是某大医院门诊部的 书记,她不是学医的,她得的也是再障,病得每个月得输二三次 血,反反复复地输血,输了好多年,凡是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后来她通过她女儿,认识了我,

但她毕竟是

一家大医院的领导,一时还抹不下脸来。但是她女儿、儿子都反 复劝她,最后还是到我这里来了。她要求到我家里来看,怕在医 院看影响不好,我同意了。当时她根本不能上楼梯,都是他们背 上来的。来之前,她就到医院把整套化验重新做了一遍,血色素 四点几克,白血球两千多,血小板好像八千多,这些指标都不好。 后来在我这里治疗不到三个月,血小板上升到两万多,尤其血色 素上升特别快,到九克多,完全没有必要再输血了。这个书记现 在八十多岁了,身体还很好。那么,她总共吃了多长时间的中药呢,她连续一共吃了两年多

的中药。 扶阳医话

下面我们回到扶阳的问题上。在临床上根据哪一些征象来判断是 阴虚还是阳虚呢,这是大家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

我在二、三十年前,就提出过这么一个问题:阳虚的症状存在着 双重性。

比如说一个病人,脉象是紧而数的,他就不能是阳虚吗,数脉实 际上也可以有阳虚。我始终强调这一点,就是在人体生理的阴阳 关系上,始终是以阳为主导的。虽然阴阳两者是动态平衡,但是 阴平阳秘是在以阳为主的前提下达到的。

对这个问题我在这里只作一个概述,那就是无论儒家也好,道家 也好,佛家也好,实际上儒、释、道三者都是注重阳气的,我认 为《内经》的作者和仲景也都受了重阳思想的影响。郑钦安也好, 卢铸之也好,都始终强调的是以阳为根本,甚至于提出了“天下 没有阴虚”这个观点。

看起来这个观点有点绝对,但是我们所讲的 “天下没有阴虚”, 是指阴阳关系的本质上没有阴虚,并不是临床表现上没有阴虚。 所以我们在治疗上始终抓住这一根本不放,这就是要通过辨证 啊~并不是说郑氏、卢氏就不辨证了,他们同样也是在辨证。 在郑钦安的书中有阴虚门,有阳虚门,但在阴虚门中也有很多病 是采用阳虚门的治法,这就是根本。

我曾经看过一个很典型的病人,她的本质是阳虚,但骨子里面都觉得烧,要天天泡冰水才觉

得舒服。因为医生看到她有烧的一面,

就是阳亢的一面,就认为是阴的不足,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了大 量清热凉血解毒的药,导致阳气外越更盛;虽然她症状上看来好 转了,但她的尺脉已经无根,所以这并不是好事,会对病人的体 质造成不良影响。

扶阳医案讨论

但是她的全身情况,她阳不足的症状也就更明显了,尤其在脉象 上,可以很明确地反映出来。

脉象上大家一定要注意分别,这例脉象看起来是紧和数的脉象, 紧就是寒尺都没有根。她是一个典型的阳不足的脉象。她前面所有的临床 症状也支持这个判断。

这例病人很明显的一个临床表现就是上寒下热,上边好像是阳气 不足,下边所表现的好像又是阳盛的症状,出现了阴阳格拒的现

象。一般而言,阴阳格拒是内外格拒,但她的这种情况也是一种 格拒,这是上下的格拒。从理上来讲,上下格拒一般都表现为上 热下寒的格拒,而不应该是像她这样一种格拒,但她今天恰恰就 表现为这样的格拒,我想这也是个好事,至少可以增加我们临证 上的见识。|

传道录

这个问题是曾经谈到过,四逆用干姜那是正四逆,就是真正地用 来回阳救逆。病人已经出现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的情况就非用正四逆不可,这个时候用干姜,

主要是用它温守的作用,而其它更

多的时候是用四逆的意,我们称之为四逆法。

四逆法的运用那就太广了,它的作用不在于回阳救逆,而在于温 肾纳下,临床上大多数慢性病人和危重病人最后都要从这个法上 去收工,也可以说这个法才是治疗的真正目的,而其它的法都只 是手段,手段是为了达成这个目的,达不到目的,要想真正愈病, 真正收工,是很困难的。

生姜是非常活泼的一味药,它既温中散寒,又具暖下之功,且能 通神明而除臭气,可谓是一专多能,相比之下,干姜没有这样全 面。像这一例病人,阳气很差,已经有浮越之势,所以病人怕热, 我们去看他的时候还开着风扇,像这样的怕热是不是阳盛呢,绝 对不是~所以像这一类的病人,除了阳虚内寒以外,感受外寒是 随时有可能的,可谓防不胜防。如果这个问题不好好处理,也是 会影响内里的治疗。但是如果用了生姜情况就不同了,像这一例 病人,生姜用到 60 克,即便兼感外寒,也是完全可以解决了。 而如果用干姜,这层作用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四逆法中不但用干姜,更多的时候是用生姜,甚或炮姜,煨姜, 有的时候还诸姜同用,以四逆法作为诸病收功之法,可以说是很 重要的一个心法,也是卢氏在钦安思想指导下的一个大的跨越。 扶阳问答

有人担心,长期使用辛温药会不会出现伤津的情况,我可以肯定 的说,不会。因为附子本身扶阳,再配合恰当的药物,它就能够扶阳以生阴,扶阳以生津。

其次,还有一个度的问题,这个度很重要。现在我看到有一些医 生在临床上,可能是出于一种探索的心态,想突破某一些极限, 一付药的附子用量就达到了300克,500克,600克,甚至用1000 克,我认为这是不妥当的,因为人体的接受是有限的。那样用药一个是对药材本身的浪费,

再一个,打乱了药物的整个配方格局,

设想一下,如果附子用500克,其它配药呢,是不是100克、150 克呢,如果是这样来用药,会不会有很好效果,当然,这可以实 验。但这也还是度的问题。通常在剂量的换算上,过去的所谓二 两,就是现在的60克或62克,五两大约就是155克,这也是很 平常的。就达到这个度,把握好这个度,重病也能解决了。 论《周易》对中医学重阳思想的影响

《周易》以阳爻(一)和阴爻(一一)代表一切事物相互对立,相互 依存,和相互消长转化的矛盾关系,以促进事物的发展。然而, 《周易》在提示阴阳矛盾的对立,依存和消长转化的运动中,始

终强调了阳主阴从的两者关系,如《彖传》中说:“大哉干元, 万物资始乃统天”。谈到“坤元”时则说是“乃顺承天”的,其 意是说,阳为统辖,阴为顺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指 出了阳气的健运,才能导致“动”而形成事物的生生化化,才能 发挥事物本身应有的作用,可知《周易》的根本核心,始终强调 了“动”的一面,认为没有“动”就无所谓一切事物的生生化化, 生长壮大。

《周易》这一原始的对于一切事物矛盾的解说,即没有阳物质的 动导致阴阳二气的相推相感作用,就无所谓一切事物的生成和发 展。其核心思想始终强调了阳的重要性,也可以认为,这是《周 易》对阴阳学说的基本原则和科学内涵,并以此原则道出了人与 自然界的关系,如《干卦》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法,与曰 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从而提出了“天人相应”的思想。 《周易》的这一哲理,对后世中医学的重阳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 响。

卢崇汉先生2006年6月26曰医堂门诊病历情况

亢某某 男 55岁 成都 复诊(已连续复诊1年余) 西医诊断:肾癌

主诉:已服药一年余,自觉已无任何症状,精力旺盛,二便调畅, 食眠均佳。N

四诊: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 处方:6付,每曰1付。

制附片75白朮15潞党参30杭巴戟20 菟丝子20黄芪50砂仁15炙甘草50 生姜60

王某某 女 54岁 成都 复诊(已连续复诊7年余) 西医诊断:卵巢癌(肝、骨转移)

主诉:胁肋疼痛已消,精神稍差,二便正常,纳增,睡眠好。 四诊: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

处方:6付,每曰1付。

制附片75白朮15杭巴戟20陈皮 潞党参30黄芪50菟丝子20砂仁 菌灵芝20炙甘草5生姜

熊某 女 50岁 成都 复诊(已连续复诊9年余)

西医诊断:红斑狼疮性肾病

主诉:症状已全部消失,近 7年来西医全套化验指标全部正常, 唯过度劳累后仍有轻微腰酸痛,二便正常,饮四诊: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

处方:6付,每曰1付。

制附片75白朮15杭巴戟20陈皮15 大麦芽20黄芪50茯苓15砂仁15 炙甘草5生姜50

林某某 女 51岁 成都 复诊(已连续复诊3年余) 西医诊断:胆囊、胆管癌 主诉:上腹已不胀满,晨口苦。

四诊:舌淡红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缓。 处方:6付,每曰1付。

制附片75苍朮15法半夏20陈皮15 桂枝尖20大麦芽20茯苓15砂仁15 炙甘草5生姜50

古某某 男 42岁 香港 初诊

主诉:五一节从高原回来后自感胸闷、有时呼吸困难、心悸。 四诊:舌淡胖、苔薄白润,脉沉缓。

处方:6付,每曰1付。

桂枝尖25苍朮15石菖蒲20陈皮15 法半夏20瓜蒌壳15南山楂20薤白1 炙甘草5生姜30

熊某 男 32岁 上海 复诊(已连续复诊3次) 西医诊断:慢性咽炎(梅核气)

主诉:喉中有异物感,口腔溃疡,口干、唇干、口渴,下冷上热、 下肢仍穿春秋裤,两胁间歇性有刺痛感。

四诊:舌质淡、苔黄少津,脉滑数。 处方一:3付,每曰1付,先服。 木蝴蝶20砂仁15生黄柏15炙甘草5 处方二:3付,每曰1付,后服。 制附片60上肉桂15生黄柏20木蝴蝶20 知母20砂仁15炙甘草5炮黑姜35 卢崇汉与刘力红对话 --

传道录(2006年5月7日)

[编者注]传道录是师徒之间的对话,“师”就是本书作者卢崇汉 先生,“徒”是著名中医学者刘力红教授。刘力红从拜卢崇汉为师以来,和其师父开始了不间

断的“师承学术对话”,全部对话

录音,记录下“师承实况”的全部过程和每个细节。这项“师徒 学术对话”完全纪录的工作,是中医学术“师承教育”之纪录与 传播的崭新形式。

刘力红(徒):师父,今天想问您两个病人,一个是您这次到南 宁来看过的一个食道癌的病人,男性, 55岁,这例病人术后已 经五年了,

三年前转移到左锁骨上及纵隔,左锁骨上的转移灶形成了恶性溃 烂,溃烂处有鸡蛋大的一个洞,长年流脓,恶臭不堪。溃处连及 左肩臂疼痛,活动受限。精力渐差,饮食及睡眠还不错,大便要 一周左右方解,但无所苦。纳后脘略胀。他这次是 4月17号入 院,入院时舌很淡,苔中根白厚腻,脉右滑尺浮,重取关寸全无, 左脉无根。当时考虑他是元气衰败之象已露,惟有保固元气,方 有挽回的

希望,所以为他处了下方(单位皆为克,下同): 制附片75(先煎) 生白术15 砂仁20 陈皮15

法半夏20 朱茯神20 黄芪60 当归15 党参30 干姜45 炙甘草10

这个方服了13付以后,又在上方的基础上加了白芷15,加白芷 主要是考虑到他局部溃烂流脓的情况。加减前后一共服了18付, 总的情况还是有明显的好转,一方面表现在精神体力比了,纳后脘胀的情况基本消除,大便

的情况也有改善,尤其是溃烂处较原来小了一些,流脓也明显的减少。 您这次看过以后,在上方的基础上作了改动,用了: 制附片75 生白术15 砂仁15 黄芪50

陈皮15 生晒参10 杭巴戟20 菟丝子20 炙甘草5 生姜60

这个方用了7付,溃处又有明显的好转,脓进一步减少。现在的 问题就是疼痛没有改善。原来他每天吃两粒止痛片,最近增加到 了三粒。对于肿瘤的疼痛,应该如何看待,如何处理,也是今天 很想问的一个问题,另外还是希望师父点评一下上面的方药是否 恰当。

卢崇汉(师):你这次的处理基本是对路的,而且事实也证明了 这一点,因为效果出来了嘛。病人发病到现在已经五年,而且后 三年出现转移,左锁骨上溃烂长期不愈,加上脉气无根,这说明 了什么呢,这说明了病人的精气已经衰败,机体已经没有能力来 修复破损之处。你初诊号脉,右尺已现浮象,这说明不但元精衰 败,且有越脱之象。我看你初诊案中写了“唯保固元气,以图万 一”,这是很贴切的,这说明你抓住了根本。根本抓住了,才有 可能言其它。而根本是什么呢,就是保命~现在不是治病的时候, 是保命的时候。怎么保命呢,就是要固护住阳气,固护住精气。 你的处方是在四逆法上作了扩充,路子是对的,但显得杂了些, 方

子一杂,纳下的力量就会变弱。法夏、朱茯神、党参这些现阶 段完全可以不用,方子精纯一些好,古人说,力专则效宏,就是这个意思。另外,方里面一

加当归,就变成从气血上走了。从气

血上走可不可以呢,补益气血对这个病当然也会有帮助,但是明 显地觉得浅了一个层次,对这一类的病人,我们的着眼点如果浅 了一个层次,那么挽回的希望就会少去很多,所以应该深一层去 考虑,应该从精气上去着眼。我把当归去掉,换成巴戟、菟丝子 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接下来是你提到的疼痛的问题,肿瘤的疼痛与其他的疼痛有共同 的地方,当然也有区别,区别一个是它有一个肿物在那里压迫, 另外就是肿瘤病人的阳气普遍都很差,有的甚至达到了衰败的程 度。那么,共同点呢,就是气机阻滞不通畅,这也就是大家熟知 的“不通则痛”。但是是什么因素导致气机阻滞呢,肿物的压迫 显然不是唯一的因素,因为有相当多的肿瘤病人,尽管肿瘤很大, 但却并不疼痛,这说明还有更重要更直接的因素。

对疼痛的认识,我们最好是回归到经典上。《素问》专门有一篇 讨论疼痛的文章,叫《举痛论》,里面举了十四种疼痛做例子, 其中十三种疼痛都是因寒而起,这说明什么问痛的主因是寒~所以对治疼痛就应该始终抓住

“寒”这个主因。

为什么肿瘤病人的晚期,很多都会出现疼痛呢,因为到了晚期阳 气大都衰败了,阳气一衰,内寒即生,加之又有一个肿物在那里,

疼痛的因缘也就具足了。但同是疼痛,为什么肿瘤的疼痛就这么 难弄呢,这里关键还是阳气的问题,由于阳气衰败,内寒不断产

生,内寒不断,疼痛的主因也就不断,痛因不除,痛果当然也就难止了。

[卢崇汉]扶阳讲记

[卢崇汉]扶阳讲记《思考中医》出版以后,有不少学生或同行欲拜我为师,其实我不过是只“纸老虎”,没什么可拜的,你们拜我出于至诚,我拒你们亦是出于至诚,当然还加上了“自知”,自知不足以为人“师”也。今天倒是愿意借此机会向大家推荐我的师父卢崇汉即将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扶阳讲记》,负责人担任了这本书的策划编辑。于医而言,卢师是真正的师者~虽因缘所限,不可能人人亲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muy091wbc81m9s40mcz3j4le87mw200jc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