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地理教案
地理教育(师范)专业 01级3班 10010301 尹彦妍 10010318 高苹 教学科目山东教育出版社 中新教材 第一册 第二单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并注明教科书的名称p.36-47 及章节页数) 知识教学点: 1、 知道组成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了解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等基本知识。 2、 学生要会叙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理解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原动力和直接原因 3、 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了解1月和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掌握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能力训练点: 1、 用气温的垂直分布图,说明大气垂直分层结构,气温垂直变化,以及对流层、平流层的主要特点;让学生学会阅读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图,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并运用大气热力性质解释一些地理现象的能力。 2、 学生要会运用简单的等压线分布图,分析、判断风向,使学生的观察力、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3、 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读“亚洲季风”图,会分析季风的形成,特别是东亚、南亚季风形成的区别;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4、 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识图能力;通过阅读各类图形,使学生学会综合分问题的能力。 德育渗透点: 1、 让学生认识到大气中的各种现象都与太阳能及其转化密切相关,懂得能量转化、物质不灭的唯物观点;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大气组成及全球热量平衡带来的不良后果,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3、 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理解我国的气候深受季教学目的 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4、 使学生能联系当地的天气变化,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 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 教具 1、启发式教学,采用多媒体的方式,一边引导启发,一边读图讲授。 2、讲授要循序渐进、前后呼应、步步深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我们在学习第一章时,已经了解到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把目光集中在地球——这颗为人类提供生存环境的星球上。我们一般只了解地表局部区域的概况,而无法看到它的全貌,那么地球具有怎样的结构呢? “地球圈层示意图”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所组成的球体。 地球分为几个圈层? 提问 地表以外包括哪几层? 对!地球可分为里三层,外三层,其中地表以外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称为外部圈层,这些圈层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一节,我们就来了解大气圈的一些知识。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请同学们看课本36页图2-2-1,王老师在机场时还是细雨蒙蒙,起飞不久却晴空万里,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家先想一想,在我们周围的大气中,除了纯净的空气,还有些什么物质? 对!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干洁空气。干洁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请大家看课本第36页干洁空气的组成图。 答:(略) 学生活动 导入 PPT展示 观察 讲解 板书 引入 板书 提问 答:水汽、杂质 讲解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你知道氮和氧对于地球上的生物有什么作用吗? 提问 答:氮和氧 答:氮是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总结 很好!氮是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二者对于地球上的生物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氮和氧,干洁空气中还有哪些气体呢? 答:(略) 提问 二氧化碳和臭氧在干洁空气中含量虽然不到答:二氧化碳是植0.1%,但其作用不可低估,你知道它们有什么作用吗? 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调节地表温度的重要气体;臭氧强烈吸收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还有保温作用,其原因我们将在接下来课堂学习中讲述;臭氧能吸收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位于非洲中部的乞力马扎罗山,虽地处热带,山顶却终年积雪,这是什么原因? 总结 转折提问 答:因为气温随海拔的升高是逐渐降低的,乞力马扎罗山海拔较高,因此山顶气温较低。 思考 过渡 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厚度可达2000~3000千米,在这层厚厚的大气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是不是一直递减的呢? “气温的垂直分布图”请大家仔细观察气温的垂直分布图。 图中横坐标是什么? PPT展示 观察 答:温度; 高度; 气温随高度的变化。 提问 纵坐标是什么? 曲线表示什么 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是怎样变化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从图上可以看出,在不同的高度范围,气温的垂直变化是不同的,有的层次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有的层次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 讲解 提问 根据大气的热力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人们把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 请你们读图说明各层气温是如何随高度变化的? 为什么各层热状况各有不同呢? 这是因为各层的热源有所不同。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到了平流层,由于其中有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从而使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这一层因为有臭氧的存在而具有重要意义;高层大气底部因几乎没有臭氧,所以气温开始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再随着高度的增加,由于该层中的大气物质(主要是氧原子)吸收了一部分太阳紫外线,气温再次升高。在300千米高度上,气温以达1000℃以上。 由于各层大气的热状况不同,影响到大气的运动和其它大气现象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递减;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递增;高层大气气温先随高度升高递减;后随高度升高而递增。 思考 讲解 过渡 提问 总结 根据对流层大气上部和下部的气温差异推测一下,答:垂直方向的运利于大气产生什么方向的运动? 动。 对!在对流层,由于空气上冷下暖和地表冷热不同,对流就越旺盛,所以不同地区对流层的高度有可能不同,低纬地区对流层可达17~18千米;高纬地区仅8~ 9千米;中纬地区10~12千米。 对流层大气因最靠近地面,因此几乎集中了全部的水汽和杂质,在大气对流过程中,可能产生什么天气现象? 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因此,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也最为密切。 请你再根据平流层的大气热状况,推测其中大气该怎样运动?天气现象如何? 提问 答:成云致雨。 总结 提问 答:(略) 总结 由于平流层上热下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因此这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同时,水汽和杂质极少, 因此,云、雨现象近于绝迹,天气晴朗,对高空飞行很有利。 高层大气由于距离地面较远,因此与人类的关系不如对流层和平流层密切,但其中存在一个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结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的特征等。 讲解 PPT展示 思考 转折 我们知道,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对流层中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这是为什么呢?大气中发生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与太阳能及其转化有关。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表面各种能量最主要的来源,其变化是产生各种天气现象的根本原因,相当于燃烧4亿吨煤所产生的能量。从地球内部传到每平方厘米的地面上的热量,仅为来自太阳辐射能的万分之一。所以,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主要能量来源。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7页的“太阳辐射光谱示意图”。 太阳辐射的波长由长到短依次为? 板书 讲解 读图 答: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χ射线、γ射线 提问 讲解 对!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χ射线、γ射线波长依次递减。其中可见光波段为:0.4-0.76微米。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可见光区差不多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一半。因此,人们把太阳辐射称为短波辐射。 我们知道,月球的昼夜温度差别很大,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127℃,夜晚则降到-183℃,这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无法想象的。而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地球上有厚厚的大气层,大气为保护我们人类、为我们创造适宜的生存条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大家都知道,大气中的臭氧主要是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是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却吸收得很少。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 转折 讲解 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答:(略) 提问 提问 刚才大家已经了解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为什么人们把地面辐射叫做长波辐射? 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比太阳低得多,因此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要长得多,其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线部分。相对于太阳辐射来说,人们把地面辐射叫做长波辐射。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8页“大气的保温作用图”,什么是大气逆辐射? 讲解 读图 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