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9月月考
历史试题
2020.9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II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到专题三。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现在人们所知道的所有关于孔子的格言和对话,都只是来源于流传下来的一个修订本,而这个修订本也是在孔子去世大约500年之后才完成的。这个“修订本” A.是四书五经的重要内容之一 B.记载的都是孔子的言行和思想 C.与《诗经》为同一时期的作品 D.对秦朝的施政理念有重要影响
2.受这种学说的影响,人们便养成了一种乐天安命的思想。这种思想存留于后世,好的便是达观主义,坏的便是懒惰不思上进的劣根心理。“这种学说” A.向往淡泊名利的理想生活 B.提倡仁者爱人的人生态度 C.倡导非攻尚贤的社会理念 D.主张以法治国的施政方针
3.商鞅说“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他主张“不贵义而贵法”“刑无等级”。下列对此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这位思想家
A.大力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利用“法”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C.反对是古非今,主张变法革新 D.有力维护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4.有位史学家这样评论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下列代表中,符合“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的是
11
5.下表为墨家和儒家思想主张。从表中可以看出
A.两派的思想主张基本一致 B.墨家吸收了儒家部分思想主张 C.二者代表的社会阶级一致 D.两派的主张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
6.中国古代重“人治”而轻“法制”,对制度层面的创设问题关心得不够,“伦理社会”的性质长期存在。其原因主要在于
A.古代中国缺乏具体法治实践 B.孟子主张仁政,以德治国 C.儒学主张以“仁”调剂社会 D.统治者钳制思想,难有创新
7.汉武帝设立官立学校——太学,尊儒兴学,促成了重儒的社会风尚。这一做法 A.推动了读书与做官相结合 B.将人才推荐权移至中央 C.有利于平民为相 D.确保了儒学的垄断地位
8.董仲舒说:“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所以明易姓,非继人,通以己受之于天也。”董仲舒提出该思想 A.目的是抵制佛教的传播 B.加速了三教融合 C.直接推动了儒学的平民化 D.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9.中国明代有一幅著名的工笔人物画《一团和气图》(见右图)。此画的寓意是
11
A.儒释道三教已实现融合 B.儒释道消除了自身特征 C.三教融合出现于明代 D.儒学的主导地位削弱
10.在谈到儒学和佛教的关系时,韩愈认为,释迦牟尼是“夷狄之人”,佛教是“夷狄之教”,释迦牟尼本人若进入唐境,可“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韩愈的主张实质上是
A.捍卫儒学的正统地位 B.包容、吸纳外来文明 C.尊重佛教、弘扬佛法 D.融合三教创新发展
11.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12.“夫君子之论学,要立得之于心。众皆以为是,苟求之心而未会焉,未敢以为是也;众皆以为非,苟求之心而有契焉,未敢以为非也。”在此,王阳明 A.强调正心是正德的根本 B.关注向外部世界探索真知 C.倡导独立和自主的精神 D.鼓励求知者要不耻下问
13.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歙县志·人物志》记载的歙县各朝代受旌表的“节(夫死不改嫁)烈(以死守节)女”的数量变化情况。表中数据变化反映出
A.明清时期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B.宋代以后社会风气每况愈下 C.元代后妇女的思想日益开放 D.理学对妇女的影响不断加深
14.明清之际,社会矛盾交织,专制集权膨胀,礼教纲常苛严,纲纪败坏危机四伏,在当时思想文化领域更是发生激烈碰撞。这种碰撞主要表现为 A.资本主义价值观兴起 B.对传统儒学的否定 C.对君主专制的质疑 D.工商并重思想兴起
15.五代时的冯道,先后在5个政权中为12位君主服务,屡屡位居宰相。各种政论和史书均指责冯道不忠,而李贽不这么看,以冯道为吏隐(意思:虽为官,但犹如隐者)。这表明李贽
11
的思想
A.符合道家的处世原则 B.与主流价值观相悖 C.深刻影响了当时的社会 D.挑战了孔子的权威
16.清圣祖初年,统治者征辟明末名儒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因他们拒绝入仕,于是提倡理学,擢用理学名家。这一做法的最终用意在于
A.控制思想 B.驾驭人才 C.巩固统治 D.笼络汉人
17.从公元751年造纸术西传开始到1799年长网造纸机发明,在这1048年的时光里,亚洲、欧洲、北美洲各国所使用的造纸方法,就其基本工艺原理来说,一直沿用了中国的造纸术。材料旨在说明
A.造纸术在传播中影响世界 B.西方造纸技术已超中国 C.纸张对文化交流的贡献大 D.中国造纸术向外传播快
18.雕版印书必须一页一版,要花费很多时间和木材;活字印刷术就是预先制成单个活字,找出需要的字,排成一版,进行印刷,一书印完后,版可拆散,单字仍可用来排其他的书版,且发现错字可随时更换。这表明,活字印刷术
A.基本取代了雕版印刷术 B.促进了书籍的广泛传播 C.改变了印刷书籍的外观 D.提高了书籍印刷的效率
19.汤临初的《书旨·卷上》载:“大凡天地间至微至妙,莫如化工,故曰神、曰化,皆由合下自然,不烦凑泊。物物有之,书固宜然。”这说明,汤临初主张书法 A.要契合万物变化之势 B.外在形态要丰富 C.字形变化要和谐美观 D.排列组合要有规律
20.有人评某书法大家常在醉酒后的书法创作神态:“笔飞墨舞,其线条流走飞动,结体险绝,谋篇奇特,犹如夏云变幻莫测,痛快淋漓。”下列书法作品中与之风格一致的是
21.清代孔衍栻在《石村画决》中说:“余作画每取古人佳句,借其触动,易于落想,然后层
11
层画去。”孔衍栻强调
A.艺术创作的规律 B.绘画要讲究气势 C.作画要立意在先 D.作画要协调比例 22.近代国画大师陈师曾在评价我国古代某绘画流派特征时说:“殊不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所贵乎艺术者,即在陶写性灵,发表个性与其感想。”下列作品的特征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23.京剧《赵氏孤儿》描写了程婴为救被诬陷的上卿赵盾的孤儿,忍痛以自己的儿子替换,最后惩诛奸贼;《白蛇传》描写了白素贞对许仙一往情深,为救他不顾千难万险、重重阻挠。材料说明,京剧
A.表现手段多样化 B.集中融合了各派艺术 C.弘扬了传统美德 D.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24.《楚辞章句》中提到:“昔楚国南郢之邑……其俗信鬼而好祠。……屈原放逐,窜伏其域……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辞鄙陋,因作《九歌》之曲……”这反映了,楚辞 A.有较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B.以南方百姓生产生活为题材 C.受北方习俗的影响 D.开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25.下面是唐朝两个时期边塞诗的对比表。表中相关内容的对比从侧面反映了
A.中晚唐诗风受盛唐影响 B.唐朝国势由盛而衰 C.中晚唐诗歌已渐趋凋零 D.唐诗主旋律没有变化
2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的这些名句让人百读不厌,传唱民间。能“传唱民间”是因为,他的词 A.善于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 B.充满了浓烈的爱国情怀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