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 梁模: ① 梁模配模:
11
梁模采用门式钢管架支撑体系。梁底模用同梁尺寸的胶合板。 梁剖面示意图见图6
托木:托木使用50mmx100mm的方木。 夹木:用50mmx100mm方木作夹木。
竖撑:利用50mmx50mm方木或用零碎的板等。间距450mm。 斜撑:使用50mmx50mm)以上方木作斜撑以固定侧模。
对拉螺栓:600mm以上梁高在中上部用Φ12钢筋作对拉螺栓拉紧,梁内对拉螺栓处用Φ20—Φ30小竹管对顶梁侧模,使侧模拉、顶固定,间距:800mm。
横向搁栅:
梁高600mm以下(不包含600mm)的梁的横向搁栅采用50mmx100mm方木,间距:400mm—450mm。
梁高600mm以上 (包含600mm)的梁的横向搁栅采用50mmx100mm方木与100mmx100mm方木间隔使用,间距:400mm—450mm。
纵向搁栅:采用70mmx150mm方木,梁高600mm以下(不包含600mm)的梁的纵向搁栅采用80mmx130mm方木代替。 ② 工艺顺序:
卫生清扫→弹出支撑位置→竖向支撑及横向连结→柱模初步固定、校核→纵向搁栅→横向搁栅→底模→侧模→夹木→托木竖撑→斜撑(布置竹管)→(安装对拉螺栓)→标高、轴线校核→加固调整→板模……
③ 工艺要求:
a.支模时,在复核梁底标高、轴线位置无误后,搭设和调平门型架,再在搁栅上按配模方案铺设梁底板,拉线调直,并与支架固定,在分别安装侧模与底模,拼接后设斜撑固定,然后按规范和设计要求起拱。当梁高≥700mm时,在梁中间穿Ф10以上钢筋,用对拉螺栓固定。次梁模的安装,要待主梁模板安装并校正后方能进行。梁模安装后,拉中线进行检查,复核各梁模中心线位置是否对正,待板模支完后,检查其标高并调整。
b.水平拉杆采用Ф48钢管连成一片整体,第一道水平拉杆距地面0.9m第一道以上每隔1.8m设一道水平拉杆。
c. 当层高≥4.5m时,门型架之间另加两道斜撑拉杆交叉斜撑,使门型架支撑体
12
系连成一片,提高整体稳定性; 3.6.5板模: ① 板模配模:
板模:板模采用整块胶合板(1830mmx915mmx18mm),尽量采用整块胶合模,施工前必须经过计算配模。模板及支撑具体布置情况见图6。
横向格栅:采用50mmx100mm以上的方木,间距300mm-450mm。一般情况下,取346mm(按配模计算调整)。
纵向格栅:采用70mmx150mm方木。
支撑:采用门式钢管架。横向联系采用普通φ48钢管连接件。 ②工艺顺序:
排模计算→配模→现场卫生清理→在砼楼板上放线,弹出支撑位置→安放垫木→安装竖向支撑及横向连系钢管→标高调整→纵向搁栅→横向搁栅→铺设板模→复核标高、调整加固。 ③工艺要求:
板支撑体系的架设同梁支撑体系。
板模安装时,应调整支撑系统的顶托标高,经复查无误后,安装纵向格栅,再在纵向格栅上铺设横向格栅,调整横向格栅的位置及间距,最后铺设模板。
楼板模板的安装,有四周向中心铺设,模板垂直于格栅方向铺齐,对于模板间的缝隙,用三合板补齐,当跨度≥4m时,按规范或设计要求起拱。板缝要求拼接严密,拼缝整齐。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洞须安装牢固,位置准确。铺板时,只能在两端及接头处钉牢,中间尽量少钉或不钉,以利于拆模。
板模安装完毕再安装钢筋前需调整板的标高,每一块板均至少测5点复核控制。 3.6.6车道模板
车道模板安装材料基本与上述一致,施工中应注意车道弯道处车道板底模的支设。车道在设计时只给出一个坡度变化梯度。依此来反算各点的标高,在车道两侧距离相等的情况下,按此标高支底模是可以的,但在拐弯处内弧与外弧长度不一样,如按同高差去变化,就会出现“内高外低”的现象,因此在安装时,宜将外弧中心点标高提高10~20cm,使从园心引出的半径线与内外弧相交时,外弧标高略高,便会避免“内高外低”的现象,具体做法施工中以此为原则确定。
各构件模板的荷载及模板强度、刚度验算详见模板分项设计。
13
3.6.7质量要求
模板安装过程中除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质量检查外,尚应重点检查下列内容:
① 柱、支架、水平撑、剪刀撑、钢楞、对拉螺栓的间距及 零配件紧固情况;
② 立柱的支撑面积、坚实情况; ③ 预埋件和预留洞的固定情况; ④ 模板拼缝的严密程度。 ⑤ 允许偏差项目如下:
项 次 1 2 项 目 轴线位移(纵横两个方向) 标 高 基 础 3 截面尺寸 柱、墙、梁 层高垂 直 度 ≤5m >5m +4、-5 6 8 2 5 允许偏差(mm) 5 ±5 ±10 4 5 6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表 面 平 整 度 ⑥设置同条件养护试块,作为拆模依据。拆模强度应符合设计及验收规范要求。 3.7 砼工程
地下室砼方量大、标号高,底板及外墙均采用结构自防水,抗裂抗渗等级高,施工中必须精心组织。
地下室砼按施工顺序,分三次浇捣,即承台、基础梁、底板为第一次浇捣,墙、柱、车道为第二次浇捣,顶板为第三次浇捣。全部采用现场搅拌,人工浇捣。 3.7.1、原材料的确定及配合比的优化
①水泥经多种比较,底板砼采用建福32.5,墙、柱、顶板砼采用炼石42.5。 ②砂的选择,不但要重视砂的含泥量,而且要注意砂的粒径及级配。确定使用青
14
口中粗砂。
③碎石是直接影响到砼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节约水泥数量多少的因素之一。因为石子的级配好,必然它的孔隙小,碎石之间的咬合也更好,不但砼强度高,不容易出现裂缝,而且节省水泥。经选择比较,确定使用华亭优质碎石,粒径范围5-50mm。
④因为地下室砼体积大,水泥用量多,水泥水化释放的水化热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和收缩作用,会导致砼产生表面裂缝或贯穿性裂缝,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防水性。其次是浇捣进度与初凝速度的矛盾。因结构截面大,如不掺外加剂适当延长砼的初凝时间,就容易产生施工冷缝而引起地下室渗水。
根据以上分析,底板砼采用砼的双掺新技术。即将高效减水剂和粉煤灰共同掺入砼中。高效减水剂掺量为水泥重量的0.2-0.3%;粉煤灰选用Ⅱ级粉煤灰,掺量为用灰量的25%。双掺技术既可以减少水泥水化热,又可以延缓砼的初凝时间达5小时以上。同时,可提高砼的中、后期强度,提高砼的耐久性。
根据<<粉煤灰砼应用技术规范>>(GBJ146-90),第4.1.2条规定,底
板砼设计强度(C30)的龄期定为90天,地下室外墙、剪力墙的设计强度(C40)的龄期定为60天。砼配合比应由试验室配制确定。 3.7.2 地下室砼施工 ①、 底板砼
a、
施工顺序
底板砼约1540m3,拟分三个阶段施工。
第一阶段:群桩承台砼施工至底板底面以下50mm。
群桩承台砼约540m3,浇筑高度为1.30m。其上、下两层的时间间隔不能超过5小时。振捣棒直上直下,快插慢拔,插点形式为行列式,插点距离为600左右,上下层振动搭接50-100,并且在砼烧筑过程中始终保持两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砼坡脚处确保下部砼的密实,第二道布置在卸料处。随着砼向前推进,振动器跟进振捣。砼浇完后在砼表面摆放10-25的块石,要求高出底板底部,以增加二次施工砼表面。
第二阶段:浇单桩承台、基础梁及底板砼。 该部分砼约1000 m3,浇捣示意如下: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