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中药注射剂过敏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作者: 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摘要】 中药注射剂导致过敏反应是中药常见的不良反应
之一。本文综述了发生过敏反应的中药种类、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 中药注射剂过敏的防治对策。目的在于为在中药注射剂的研发过程中 减少其过敏因素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过敏原 随着中药新剂型研究的发展
,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TCMI)的品种增多,为临床治疗各种疾病提供了 更多的选择。随其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有关TCMI不良反应(ADR) 及致死亡病例报道日益增多,过敏反应均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1]。
过敏反应即变态反应,是外源性抗原物质与体内抗体间所发生的一种 非正常的免疫反应。中草药中可以诱发过敏反应的物质很多,
如蛋白
质、多肽、多糖等大分子物质具有完全的抗原性 ;另一些分子较小的 化合物可作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全抗原,从而引起过敏反 应,这些半抗原在中草药中广泛存在,如茶碱、丹参酮等。具有生化 活性基因的化学成分都有可能成为半抗原。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1导致过敏反应的中药种类
目前涉及到过敏反应的中药种类很多,大致分 3类:单味中药 及制剂、中成药及复方制剂、有效成分制剂。目前有文献统计了从 1994 —2002年国内主要医药期刊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中发生不良反应 的共193篇,共355例。根据统计发生频率较高的前 5位药品依次 为:双黄连粉针、清开灵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鱼腥 草注射液[2]。另有文献统计了仅河南省 2004 —2005年的中药注射 剂不良反应3414例,前五位为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鱼腥 草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3]。
2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 2.1药材方面
2.1.1药材来源 药材来源是造成中药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之 一。由于药材产地不同,受土质、气候、采收季节等种植条件的影响, 其中所含成分可能有较大差异,不同基源的同一药材差别就更大。 药 材质量的不稳定性,往往造成中药注射剂批次间质量的差异, 进而导 致其过敏反应也不尽相同。
2.1.2药品本身成分复杂 有些药品成分分子量较大,某些含动 植物蛋白质、生物大分子物质,易作为半抗原
-抗原引起过敏反应,
如清开灵注射液所含的水牛角成分;而且,这些成分中有些还是重要 的热原物质。有些注射剂因可能引入异性蛋白质,而具有抗原性,容 易产生过敏反应[4],如含有蝮蛇、水牛角、山羊角、羚羊角、鹿茸、 熊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胆、水蛭等动物药材的注射剂。TCMI中普遍含有绿原酸成分,而 绿原酸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植物界的次代谢产物,有抗菌和抗病毒等活 性,其在金银花、忍冬藤、茵陈、鱼腥草、梔子等清热解毒类中药中 含量较高,通常将其作为有效成分的定性或定量指标。 已有研究证明, 绿原酸具有较强的致敏性,其与人类血清蛋白的结合物有高度致敏 性。而双黄连、茵梔等主要成分有绿原酸,清开灵同时含绿原酸和动 物蛋白。上述药物有较高的致死报道率,除使用性因素外,也可能与 其绿原酸的含量有关。在非清热解毒类注射剂中,虽然绿原酸可能不 是活性成分,但在制备工艺中有可能未将其除去如:脉络宁、刺五加 中含有少量的绿原酸,使其成为过敏的原因之一 [5]。
2.2生产工艺 中药注射剂成分较为复杂,相同品种由于不同厂 家制备工艺的差异,致使制剂中鞣质、蛋白质、树脂等杂质含量不同, 易引起局部疼痛、过敏、红肿、硬结等过敏反应的发生。在生产过程 中为了提高有效成分的溶解度、稳定性而加入助溶剂、稳定剂等添加 剂,也是发生药品过敏反应原因之一 [6]。药物本身的氧化、还原、 分解、聚合等所形成的杂质均能成为过敏原物质而致机体过敏。
中药
及其制剂中的鞣质也是致敏的主要原因,所以中药注射剂中要求除去 鞣质。
2.3临床应用方面
231微粒叠加 导致微粒增加因素有:注射剂本身微粒较多或 药物未完全溶解及液体配制后放置时间过长;配制后由于溶剂pH值 等影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响,使某些药物的成分析出;药物间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生成了 沉淀;配药或输液过程中的污染[7]。据报道:有人对10种中药注射液 加入到常用输液中、后进行微粒检查,结果表明,不溶性微粒显著增 加,超过药典规定的限度,分析其原因可能与 pH变化影响,溶媒改 变使有效成分或杂质析出有关。中药注射液与输液或其他中西药注射 液混合后发生配伍禁忌常呈现浑浊、沉淀、变色或产生气泡等现象。 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混合后pH值发生改变[8]。
232个体差异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居多。 一般认 为,药品过敏多见于过敏体质者,在全部 ADR中约占1/4[9]。
3中药注射剂过敏的防治对策
3.1生产工艺改进 明确中药注射剂中的有效成分,并应用新技 术对其有效成分进行提取、精制、分离,减少无效成分和杂质,以提 高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对于增溶剂等辅料的使用应慎重,并应进行 相应的研究以减少由于该类物质的加入而引发过敏反应的风险。
明确
引发过敏反应的物质,将其在工艺生产过程中除去,并依成品质量标 准对其作限量检查,避免成品因此类物质引发过敏反应。
3.2动物实验检测中药、天然药物免疫毒性通常局部给药发挥 全身作用的药物(如注射剂和透皮吸收剂等)需考察I型过敏反应,如注 射剂需进行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和皮肤被动过敏试验,透皮吸收剂需进 行皮肤主动过敏试验等。H和皿型过敏反应可在进行长期毒性试验中 选择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如观察动物的体征、一般表现及免疫系统损 伤的评价指标等。经皮给药制剂(包括经皮给药发挥全身作用或局部 作用的药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物)应进行W型过敏反应试验。
具体试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给药途径、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影 响因素和临床意义等为基础进行选择, 如皮肤主动过敏试验、全身主 动过敏试验、皮肤被动过敏试验、小鼠耳廓肿胀试验
(MEST)、啮齿 类局部淋巴结实验(LLNA)、Buehler分析法、豚鼠最大值法(GPMT) 等[10 ?13]。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药品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室就 是通过Beagle犬的过敏反应区别药物的药理作用和过敏反应。
通过
这个实验可以证实很多中药本身含有过敏物质, 并发现是何种成分致 敏,去掉了这个成分是否影响药效[14]。
3.3生物信息学的应用运用生物信息学在中药过敏原研究中 的查找可能存在的变应原。包括变应原的结构分析,蛋白质致敏性的 评估,变应原之间交叉反应的预测,确定中药中可能存在的过敏原。 生物信息学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 从核酸和蛋白质序列出发,分析 序列中表达结构和功能的生物信息。它能够对日益增长的变应原的序 列和结构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储存、提取、加工、分析和研究,同 时建立理论模型,指导实验研究。
4结语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提示在开发和使 用此类制剂时要高度重视其安全性问题。通过研制现代化的提取工 艺、高科技的控制手段来保证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这同时为研究者 及生产者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