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八年级语文上册16小石潭记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十六 小石潭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说说本文写法上的特点。 2.学习抓住特点描述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 3.体会作者的心境,培育钟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思想。 重点难点

1.学习正面与侧面、动静结合的写作方式 2.体会作者思想,明白得文中的乐与忧。 教学进程

一、目标导学:上节课咱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和思路。本文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名篇,从来脍炙人口。他在文中是如何写景抒情的,他是如何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域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心情的,这是咱们这节课学习的目标。 二、自主学习

1.课文依次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作者是按如何的顺序来写的?

点拨:本文按游览的前后顺序来描述景物,先写觉察小石潭,接着描述小石潭概貌,在写潭中近景(游鱼和潭水),然后写溪水源流,这是愿望之景,最后写潭上气氛。条例清楚,毫不散乱。

这种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看点),依照地址的转移和必然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下来的写作方式叫做“移步换景”,它是游记最常常利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2.文本文最突出的特色是擅长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细致地加以刻画。作者是如何描述小石潭的景物的?它们各有如何的特点?

点拨: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擅长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细致地加以刻画。如写“石”突出一个“奇”字,既有正面描述,又有侧面衬托。写“水”突出一个“清“字,有直接明示,更多的则是从石头、游鱼等角度去点染,虚实相生。写“鱼”突出一个“乐”,既有静态描述,又有动态描述,动静结合。 3.纵观全文,作者心情有如何的转变?与景物之间有什么联系?(联系相关内容试探)

点拨:由前文的“心乐之”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忧伤,借景抒情,表现心情的凄苦。 三、合作探讨(能够针对疑难字、词、句的明白得,运用的修辞、写作手法,表达的主旨等方面质疑)

本文写作者觉察小潭时先是“心乐之”,可后来却成了“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这两种心情是不是矛盾?为何?

点拨: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情感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临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四、达标训练

1.课文是一篇游记,试说说它的具体顺序是如何的。(请别离用四个字来归纳) 明确:__ __ -——_____ _——______ ——_____ _ ( 移步换景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3.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如何的思想? 4.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爱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课堂小结:本文以生动的笔法描述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 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悲凉忧伤的心绪。语言精练、生动,刻画景物细腻、传神。 五、堂清检测

1.说明下列加横线的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2.明白得填空。(2分)

课文多角度描述景物,其艺术手法要紧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织。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⑧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____________”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16小石潭记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十六小石潭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说说本文写法上的特点。2.学习抓住特点描述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3.体会作者的心境,培育钟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思想。重点难点1.学习正面与侧面、动静结合的写作方式2.体会作者思想,明白得文中的乐与忧。教学进程一、目标导学:上节课咱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mfyy8s3yq6bod04q39t7z7sh75lu600ob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