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 内容 学 目的 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 方法 手段 植物的繁殖器官 1.掌握植物生殖器官形态和解剖结构基础知识 2.掌握植物开花、传粉、受精基础知识 3.掌握植物种子和果实基础知识。 8(含实课时安排 验) 1.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 2.雄蕊的发育与构造; 3.雌蕊的发育与构造; 讲述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节花的发生和组成 花——是不分枝的变态短枝。 一、花的组成 (一)一朵完整的花可分为四部分。 花柄、花被、雄蕊群、)雌蕊群(gynoecium)。 (二)禾本科植物的花 教 学 内 容 小穗——— 一种小型的穗状花序。 小穗组成: 颖片(glume) 外颖、内颖(护颖)各1片,位于基部。 小花 1~多朵,分能育和不育花。 小花组成: 外稃(lemma) 1片,基部苞片。 内稃(palea) 1片 浆片(lodicule) 2片 退化花被 雄蕊 3~6枚 雌蕊 1 (三)花序 花序——花在总花柄上有规律的排列方式。 花序的总花柄或主轴称花轴或花序轴(rachis)。花序可分为二大类: 1.无限花序 2.有限花序 (四)花的性别 第二节雄蕊的发育及构造 一、花药的发育与构造: 花粉是种子植物的雄配子体,产生雄配子(精子)。被子植物的花粉是只包括3个细胞的球形结构,即一个营养细胞、2个精子(雄配子),具有坚硬、稳定的花粉壁和萌发孔(萌发沟)。 1.花药的发育 2.花药的构造 (1)表皮(2)药室内壁(3)中层(4)绒毡层 二、雄配子的形成与发育 1.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2.花粉粒的形成 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单核花粉粒,此时的花粉粒尚未发育完全,还需进一步的发育,才能成为成熟花粉粒。初游离出来的单核花粉粒,细胞质浓厚,细胞壁极薄,细胞核位于细胞的中央,随着细胞持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养分及水分,液泡持续增大并形成中央大液泡。随之,细胞质成一薄层、细胞核被挤向一侧。接着细胞实行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一大一小两个细胞,一个叫营养细胞,另一个是生殖细胞。一般生殖细胞体积较小,仅含少量原生质,其形状呈半球形,位于花粉粒的壁附近。营养细胞的体积较大,单核花粉粒中其余大量的细胞质,均为营养细胞所有。所以,成熟的花粉粒有两种形式:二细胞胞花粉粒(一个生殖细胞,一个营养细胞),三胞花粉粒(二个精细胞,一个营养细胞)。成熟的花粉粒即为雄配子体。 3.花粉粒的形态及构造 花粉粒的形态特点,如其形态大小、外壁的雕纹特征,萌发孔的有无、形状、数量及分布等特征,都随植物种而有所不同。 三、花粉的生活力与花粉贮藏 花粉生活力的研究对于农业、林业来说,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及生产实践意义。它为植物的育种、培育、栽培,为实行人工授粉和杂交授粉,提供理论依据。一般来讲,花粉生活力的长短,即决定于植物的遗传性,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花粉生活力的长短依种而异,绝大部分植物的花粉只能活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一般来看:木本植物>草本植物,二细胞花粉>三细胞花粉。影响花粉生活力的主要环境因素有:温度、湿度及空气。在延长花粉生活力的措施主要有:超低温(-192℃的液态空气,-196℃的液态氮)、真空、降低氧分压、快速冷冻干燥等方法贮存。 四、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 第三节雌蕊的发育及其结构 一、胚珠的发育与结构 二、胚囊的发育及结构 1.大孢子的形成 在珠被形成前或与它同时,珠心内部也发生变化。最初,组成珠心的细胞,其体积大小均匀一致,以后,在靠近珠孔端的表皮下有一细胞长大,并形成与周围细胞不同的细胞——孢原细胞,其进一步发育便成为胚囊母细胞。但不同的植物其生长情况不同。常见的有以下二种情况:第一种是孢原细胞直接长大形成胚囊母细胞,第二种是孢原细胞分裂形成胚囊母细胞。 胚囊母细胞形成后,随即实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单倍体的大孢子,其中一个孢子起作用(即可发育为胚囊),其余三个退化。通常四分体中合点端的大孢子是有功能的。 2.胚囊的发育 在大孢子(单核的胚囊细胞)发育为胚囊的过程中,首先发生细胞体积的增大,与此同时出现液泡,接着发生连续三次核的分裂。并不伴随细胞质的分裂和新壁的形成。在第一次分裂后,形成两个核,它们分别移向两极。此二核随即再次分裂,这样在两极各有二核。继而这四核又各分裂一次,形成8个细胞核,其中四个在合点端,另四个在珠孔端,八个核处于共同的细胞质中。随着核分裂的实行,胚囊显著地扩大,特别在长轴方向上。随后,两极的每端各有1个核,移向中央,互相靠拢,这二个核称为极核。接着在各细胞核之间形成细胞壁,以形成细胞。其中,在珠孔端有3个核构成3个细胞,即一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合称为卵器;合点端有3个核构成3个反足细胞。在胚囊的中央有一个由2个极核的中央细胞。这样便形成了有8个核,构成了7个细胞的胚囊。成熟的胚囊为雌配子体。 第四节开花、传粉 一、开花 二、传粉 成熟的花粉借助一定的媒介力量,被传送到同一朵花或另一朵花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就称为传粉。植物的传粉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二种方式。 1.自花传粉 2.异花传粉 三、受精 所谓受精(作用)(即指:雄配子(精细胞)与雌配子(卵)相互融合的过程。被子植物因为雌配子体(胚囊)位于雌蕊子房的胚珠中,与雄配子体(花粉)所能达到的雌蕊的柱头有着或长或短的距离。所以,雄配子与雌配子的相遇,必须依赖由花粉粒萌发形成的花粉管的传送。这样,造成了被子植物受精需经历下列变化过程。 1.花粉粒的萌发及花粉管的生长 2.双受精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1)双受精 花粉管到达子房后从珠孔伸向胚囊。花粉管进入胚囊的径途,经研究认为是从一个助细胞的丝状器进入的。这个助细胞在花粉管到达胚珠前或进入胚珠后,业已退化。花粉管进入助细胞之后,在其顶端或亚顶端的一侧形成一个孔,然后将其内容物,一起由小孔喷射出去,形成一股细胞质流,这样,便将其中含有的2个精细胞送到卵细胞与中央细胞之间。接着,2个精细胞中的一个,在合点端的无壁区与卵细胞逐渐接近并相互融合,另一个也在无壁区与中央细胞(2个极核)接近并相互融合。这种融合的现象即为受精。因为2个精细胞分别与卵细胞和中央细胞受精,故称双受精。这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所特有的现象。精细胞与卵细胞融合后,形成为受精卵(合子)(2n),将未发育为胚;精细胞与中央细胞融合后,形成为初生胚乳核(3n)将未发育为胚乳。双受精现象不但是被子植物共有的特征,而且还是它们在系统进化上高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2)双受精的生物学意义 通过双受精,使2个单倍体的雌、雄配子融合在一起,形成为一个二倍体的合子,恢复了植物原有的染色体数目。精卵融合把父、母本具有差异的遗传物质组合在一起,形成具双重遗传性的合子,这不但保证了物种遗传的相对稳定性,而且还可出现新的遗传性状,产生出有一定变异的后代。由受精极核(初生胚乳核)发育成的胚乳是三倍体的,同时兼有父、母本的遗传特性,作为新生一代胚期的养料,能够为巩固和发展这个特性提供物质条件。 总来说之,双受精在传递亲本遗传性,增强后代个体的生活力和适合性方面有重大意义。 第五节果实和种子 一、种子的形成 珠被—→种皮(二倍体) 胚珠 —→ 卵细胞—→胚(二倍体)—→ 种子 极核细胞—→胚乳(三倍体) 种子常呈圆形、椭圆形、肾形、卵形、圆锥形、多角形。 (一)胚的发育 合子是胚的第一个细胞。受精卵要经过休眠期才开始分裂,时间长短随植物种类而异。 基细胞—→胚柄(后消失) 合子分裂 多次分裂 分化 顶细胞 —→ 球形胚(原胚)—→ (心形胚、鱼雷胚)—→ 成熟胚 在胚发育初期,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基本相同,在胚分化过程中出现差别。主要区别: 单子叶植物胚的子叶原基发育不均等,仅一片子叶(盾片),相对的一端称外胚叶,并出现胚芽鞘和胚根鞘。 (二)胚乳的发育 极核受精后,不经休眠,就在中央细胞发育成胚乳。胚乳的发育有三种方式。 外胚乳:某些植物种子成熟时,珠心未被吸收,发育成类似胚乳的组织。外胚乳具胚乳的作用。 (三)种皮的形成 种皮是由珠被发育而成。种皮的结构,各种植物差异较大,与珠被的数目、种皮发育的变化相关。 假种皮(oril)———少数植物具有由珠柄或胎座特化发育而成的结构,包在种子外面,常肉质可食,如荔枝、龙眼食用部分。 二、果实发育和特征 果实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结构,受精后,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裸子植物仅有种子而无果实,其它植物既无种子也无果实)。有些植物,花的其它部位如花被、花柱、花序轴等也参与果实形成,称为假果(梨、山楂、无花果、凤梨等),由子房发育的果实称为真果。果实常有鲜艳的颜色和丰富肉质果皮。 三、果实的类型、组织构造 根据果实形成的部分将果实分为真果与假果,根据果实的来源、结构和果皮性质分为单果、聚合果、聚花果,根据果皮质地分为肉果和干果。 (一)单果:单心皮或合生心皮雌蕊形成的果实,即1朵花只结1个果实。依果皮质地分为干果与肉质果。 1.肉质果:果实肉质多浆,成熟时不开裂。包括浆果、柑果、核果、梨果(假果)、瓠果(假果)。 2.干果:果实成熟时,果皮干燥,开裂或不开裂。 包括(1)裂果类:蓇葖果、荚果(豆科特有)、角果(十字花科特有)、蒴果。成熟时开裂方式有纵裂、孔裂、盖裂、齿裂。 (2)不裂果(闭果):瘦果、颖果、坚果、翅果、胞果、双悬果(伞形科特有) (二)聚合果:是由1朵花中很多离生心皮雌蕊形成的果实,每个雌蕊形成1
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