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美术教师备课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 4 课相同的图案排排队(一课时) 一、课型 设计 应用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图案、单独纹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二方连续图案的一些知识。

2、掌握二方连续纹样的描绘技能,能描绘出有装饰效果、色彩美丽的二方连续图案。

3、在二方连续图案的构思、组合、创意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认真的态度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二方连续图案的描绘技能,描绘出美观大方的图案,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2、难点:掌握二方连续创作的特点与规律,尝试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完成。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图片、资料、范画等。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手工工具、各类材料。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过程:

(一)探究

1、课前收集生活中的二方连续图案,把携带方便的带到学校来。

2、通过自己的观察,说说自己的图案的内容、规律、美感。

3、相互讨论,研究二方连续的特点。

4、试着用简单的图形或简单的纹样画一下。

5、说说自己勾画的图案,加深理解。

(二)、欣赏与指导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美。

2、二方连续在生活中的运用:建筑、服饰、日常用品、饰品等。

3、排队游戏,让学生理解二方连续的组合方式。

4、研究二方连续的组成方法,图案和图案有规律的向两个方向排列下去。

(三)、创作

1、讨论和研究制作方法。

2、整体构思,制作一个单独的纹样,向两边重复组成。

3、尝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二方连续图案,教师鼓励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尝试。

(四)、评价、拓展

1、说说自己作品的创意,欣赏和体会别人的表达和构思。

2、观察生活中的二方连续,感受图案的美感。

(五)教后记:

第 5 课小挂件(一课时) 一、课型 设计 应用 二、教学目标

1、根据学习任务收集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

2、将收集、加工后的什物串起来,制作 1—2 串挂饰。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学习认识小挂饰的造型特征和特点,掌握制作小挂饰的方法。

2、难点:能否安全并熟练的操作使用工具。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各种挂饰及图片,胶水,针线等材料。

2、学生:收集彩色纸,吸管,落叶,纽扣,贝壳针线,透明胶等工具材料。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讨论

1、教师出示一些挂饰的实物,如项链、手链、脚链、腰带、耳坠、包饰、手机饰品、钥匙坠、风铃、信插?

2、小朋友,你们见过这些东西吗?你知道它们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3、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挂饰”! 4、哪些物品可以称为挂饰呢?

(二)游戏

1、那么我们就用这些小挂饰来装点一下教室、自己和同学吧!

2、学生任意挑选一个喜欢的小挂饰,把它放在合适的地方,如:挂在自己或同学的脖子、手上 ·挂在书包上 ·挂在教室的各个角落 ·挂在钥匙上?

3、你觉得谁挂的既合适又漂亮? ·学生欣赏大家的装饰,相互评价。

(三)认识

1、平时你在哪儿也见过挂饰呢?说一说你找到的小挂饰的样子、特征等。

2、教师出示各种各样丰富的手工小挂饰,学生欣赏。

3、看看这些小挂饰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有用吸管做的 ·有用彩色的线做的 ·有用纸片做的 ·有用纽扣做的?

4、今天你带来了哪些制作材料呢?学生相互展示自己所带的制作材料。

5、教师介绍一些其他制作材料,拓宽学生视野,教师边介绍边出示 一些大自然图片及挂饰图片,还可配上轻柔的背景音乐:苏教版小学美术课程教师备课教案 ·如果你生活在乡村,那么除了收集废旧物品,你还可以到野外去采集大自然的馈赠——缤纷的野花、柔韧 的枝条、五彩的浆果、玲珑的石子、美丽的贝壳?? (四)演示 1、教师出示制作小挂饰的材料:彩色小纸片、线、一个小铃铛等。

2、教师演示制作过程:

·用铅笔把纸头戳个小眼; ·用线穿过纸片打个结; ·用同样的方法依次串入各色纸片,在相等的地方打结; ·最后在小挂饰的尾巴上系一个小铃铛! (五)讨论、制作 1、老师刚才制作了一个漂亮的小挂饰,你准备用什么东西串挂饰呢?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指导:

并不是所有的东西串在一起都会好看的,一般情况下,组成一串挂饰的什物种类越少越讨巧,或者将有联系 的什物串在一起。

3、有些东西需要加工一下,像纸片,有的需要裁剪、绘画,有的需要折叠, 这样串起来才会好看。

3、定稿后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工具材料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同学之 间互相帮助:

·穿针、引线、打结等技能问题 ·有些物品比较坚硬,难以穿透,为安全起见,可先用透明胶带粘贴或用绳捆绑,再串联。

(六)评价、拓展

1、完成之后,学生佩戴起或者悬挂起自己制作的挂饰进行展示。

2、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材料,学会将还能利用的材料与将要丢弃的边角料区分开,清理掉废弃物后将余下的 什物分门别类收拢。

3、建议学生,在节日里,制作一串精美的挂饰送给亲朋好友或师长。

(七)教后记:

小学美术第三册教案(二)

第 6 课亮眼睛 (一)(一课时) 一、课型 造型 表现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体验眼睛对人的重要性。

3、学会表现不同年龄、性别人的眼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眼睛基本结构特点,通过观察用线条画出来。

2、难点:不同特点的眼睛画法以及启发学生思维,联想添画。

四、教学准备

1、师:镜子,眼部结构模型,不同眼睛范画,诗歌作品。

2、生:记号笔,彩色水笔,放大镜。

五、板书设计

第 6 课 亮眼睛

(一) 教师示范画 投影幕布 找缺损 找差别 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了解

1、观察不同的眼睛的图片,了解不同年龄、不同种族、不同表情,每个人的眼睛都各有不同。 2、利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眼睛,并说一说你看到的眼睛的样子。画眼睛:表扬同学们观察仔细,引导学生用单线条表现自己的眼睛。

3、师“了解了眼睛的外貌后,老师要问一问你对眼睛的结构又知道多少呢?

4、了解眼睛的结构:眼睛上方有一条由许多毛组成的眉,它是用来保护眼睛的,眼睛有上眼睑和下眼睑, 上眼睑可以上下开合,里面包着眼球,眼睑上面有睫毛,用来遮挡风沙,

在白眼球中间有深棕色的瞳孔,瞳孔使 我们看见周围的东西。 5、为什么眼睛是亮的呢?

6、着重讲解一个特殊的结构,眼球一个晶体,它有一个特性,可以反射周围的影象。

二、游戏与体验

1、为了使同学们有更深的了解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2、游戏——《我的眼睛里有个你》,教师讲解游戏要求。

3、配合游戏,观察亮眼睛反射影象的现象。

三、欣赏与感受 欣赏画家马格里特的著名作品《错误的镜子》。

1、 让学生畅谈观画感受,体会画家的表现意图。

2、 教师做简单的介绍:《错误的镜子》是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里特的代表作,是画家在对天 空遐想是获得的灵感,仰望天空时,投射在视网膜上的白云和蓝天被画家认为是自然的幻影,是一幅画。

四、想象与表现

1、看画家的眼睛多亮啊!让我们也来试试,把看到的或想到的世界映在我们的眼睛里。

2、老师先来试一试。教师现场示范。

3、你知道老师最想看到什么吗?——同学们开心的笑脸。

4、你的眼睛里最想看到什么呢?让我们跟着音乐,轻轻地闭上眼睛想一想,是海上的日出、是慈祥的妈妈、 是可爱的动物、还是美丽的四季?

5、你想好了吗?睁开眼睛把你想看到的说给大家听听吧!

6、学生进行创作。

五、展示与启发 展示学生的作品,尝试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师总结启发:

第二课时 (一)总结,导入:

1、展示——我们的画(亮眼睛),总结上节课学生的作品,感谢同学们将美好的世界展现在我眼前。

2、引入本课:除了人类还有谁有亮眼睛呢?

3、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动物的亮眼睛。出示课题——亮眼睛

美术教师备课教案

第4课相同的图案排排队(一课时)一、课型设计应用二、教学目标1、了解图案、单独纹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二方连续图案的一些知识。2、掌握二方连续纹样的描绘技能,能描绘出有装饰效果、色彩美丽的二方连续图案。3、在二方连续图案的构思、组合、创意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认真的态度和创造美的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mdzf1cpi79uewu2s0h44x67j2pwcn01e8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