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园林规划设计文本课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④ 观察城市内已经生长的树种情况。 四、实例

㈠ 绿地种植设计构思

1、以生态园林理论指导绿化设计 ⑴ 提高绿地率和绿视率

⑵ 提高单位面积内叶面积指数

⑶ 提高景观质量——采用“大块面”的设计方法 2、用横向展开的匍匐型绿化界面,衬托外滩竖向建筑 3、选择多样化的树种,表现季相景观 ㈡ 种植设计

1、外滩各段种植设计

⑴北京东路—南京路 ⑵南京路 ⑶南京路—九江路 ⑷九江路—汉口路 ⑸汉口路—福州路 ⑹福州路 ⑺福州路—广东路 2、厢廊上绿化种植设计 3、乔木位置选定 ㈢ 树种选择

1、落叶大乔木——银杏 2、常绿大乔木——香樟 3、小乔木与花灌木 4、地被植物

第六章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重 点:1、居住区绿地设计的原则

2、宅间绿地植物的配置 3、居住区绿化树种的选择。

难 点: 居住区绿地设计六大原则

6—1居住区规划的基本知识

一、居住区用地构成

按功能要求来分,居住区用地一般由下列四类用地构成:

1.居住建筑用地 指居住建筑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周围必须留出的用地,包括通向住宅人口的小路、宅旁绿地和家务院落用地。

2.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用地 指居住区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建筑物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周围的专用土地。

3.道路及广场用地 指居住区范围内不属于以上两项用地内的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的用地。

4.公共绿地 指居住区公园、小区中心游园、住宅组团绿地、花园式林阴道等集中成片绿地。

二、居住区的规模

居住区的规模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一般以人口规模为标志。 居住区的规模受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一般为800~1000m)、城市干道间距(一般为700~1000m)、居住行政管理体制(一个居住区规模大致与一个街道办事处的规模相适应)以及自然地形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据此,我国居住区人口规模一般为5万 ~16万人,少则3万人;用地规模在50—100hm2左右。

三、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形式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为综合地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绿地的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目前我国居住区规划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

1.以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组成居住区:即居住小区—居住区。

2.以居住生活单元为基本单位组成居住区:即居住生活单元——居住区。

3.以居住生活单元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组成居住区,即居住生活单元、居住小区——居住区。

四、居住区的建筑布置形式及其对绿地布局的影晌

居住区建筑布置形式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日照、通风及周围环境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筑布置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行列式布置 住宅按一定朝向和间距成排成行布置。优点是使绝大多数居室都可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缺点是易造成呆板、单调的感觉。行列式布置,宅旁绿地相对多而分散,公共绿地比例相对较少。

2.周边式布置 住宅沿街道或院落周边布置。优点是便于组织室外活动空间,有利于北方防寒和抗阻风沙以及节约用地。缺点是使部分居室西晒或采光和通风不良。周边式布置,公共绿地相对集中成片。面积比例较大,有利于形成开敞的室外空间和良好的景观效果。

3.混台式布置 综合上述两种形式,多以行列式为主,少量住宅或公共建筑沿街道院落布置,构成半封闭空间,以发挥行列式和周边式布置各自的长处。 4.自由式布置 结合地形、考虑采光、通风,将居住建筑自由灵活的布置。其布局显得自由活泼。一般用于地形复杂且不规则的情况。

五、居住区道路系统布局

根据功能要求和居住区规模的大小,居住区道路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三级或四级。

1.宅前小路 通向各户或单元门前,主要供行人使用,一般宽为1.5~3m。 2.生活单元级道路 路面宽度为4~6m,平时以通行非机动车和行人为主, 3.居住小区道路 是联系小区各部分之间的道路,车行道宽度7m以上,两侧可布置人行道及绿化带。

4.居住区级道路 用以解决居住区内、外的交通联系,车行道宽度9m以上,道路红线不小于16m。

6—2居住区绿地概述

一、居住区绿地的组成

居住区绿地由居住区公共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和宅旁绿地等组成。 1.公共绿地 根据居住区规划结构形式,公共绿地相应采用三级或二级布置,即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中心游园;居住区公园——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中心游园——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

2.专用绿地 指居住区内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的环境绿地。 3.道路绿地 指居住区各级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化用地。

4.宅旁绿地 指居住建筑四旁的绿化用地,是最接近居民的绿地。

二、居住区绿地的定额指标

我国第一部城市规划技术法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筑用地标准》规定:居住区绿地率为30%;人均公共绿地为3m2/人,其中居住区级公共绿地为人均2m2/人,小区级公共绿地为人均 l m2/人。

小区级公共绿地面积:小区中心游园面积+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面积。 建设部颁布的行业标准《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新建居住区中绿地率不低于30%,旧区改造中不低于25%;居住小区公共绿地应不少于 l m2/人,居住区应不少于1.5m2/人。

三、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

1.统一布局,系统规划 2.以人为本,设计为人 3.以绿地为主,小品点缀 4.利用为主,适当改造 5.突出特色,强调风格 6.功能实用,经济合理

四、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

(一)、植物种类的选择

1.选择生长健壮、管理粗放、少病虫害、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树种。 2.在夏热冬冷地区,注意选择树形优美、冠大荫浓的落时阔时乔木,以利居民夏季遮荫、冬季晒太阳。

3.在公共绿地的重点地段或居住庭院中,以及儿童游戏场附近,注意选择常绿乔木和开花灌木,以及宿根球根花卉和自播繁衍能力强的 l~2年生花卉。 4.在房前屋后光照不足地段,注意选择耐阴植物,在院落围墙和建筑墙面,注意选择攀缘植物,实行立体绿化和遮蔽丑陋之物。

5.允分考虑园林植物的保健作用,注意选择松柏类、香料和香花植物等; (二)、配置方式的确定

1.植物种类的搭配要在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 2.植物配置要讲究时间和空间景观的有序变化 3.植物配置方式要多种多样,

6—3居住区各类绿地设计

一、公共绿地设计

(一)、居住区公园

居住区公园是为整个居住区的居民服务的。通常布置在居住区中心位置,以方便居民使用。居民步行到居住区公园约10min左右的路程,服务半径以800—1000m为宜。

居住区公园面积通常较大,相当于城市小型公园。其规划布局与城市市、区级综合性公园相似,内容比较丰富、设施比较齐全;有一定的地形地貌、小型水体、功能分区和景色分区;构成要素除树木花草外,有适当比例的小品建筑、场地设施;居住区公园由于面积较市、区级公园小,空间布局较为紧凑,各功能区或景区空间节奏变化较快。

居住区公园和城市公园相比,游人成分单一,主要是本居住区的居民:游园时间集中,多在一早一晚,特别是夏季晚上是游园的高峰。因此,加强照明设施。灯具造型、夜香植物的布置,成为居住区公园布局的特色。 (二)、居住小区中心游园(下称小游园) 1.位置规划

(l) 小游园一般布置在小区中心部位,方便居民使用,其服务半径一般以200—300m为宜,最多不超过500m;在规模较小的小区中,小游园也可在小区一侧沿街布置或在道路的转弯处两侧沿街布置。

(2) 尽可能与小区公共活动或商业服务中心、文化体育设施等公共建筑设施结合布置,集居民游乐、观赏、休闲、社交、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居民生活中心。

(3) 应充分利用自然山水地形、原有绿化基础进行选址和布置。 2.用地规模 小游园用地规模应根据小区规模在城市中的位置以及周围城市公共绿地分布情况来确定。

(l) 就小区规模而言,我国小区规模以 l万人左右为宜,根据定额标准,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 l m2/人,若小区中心游园和组团绿地各占50%,则小游园面积以0.5hm2左右为宜,另一半可分散安排为住宅组团绿地。

0m6xs5tvxo0daes3z43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