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北京赛区的初赛试题含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B:环状沉淀试验是Ascoli于1902年建立的,其方法是:先将抗血清加入内径1.5~2mm小玻管中,约装1/3高度,再用细长滴管沿管壁叠加抗原溶液。因抗血清蛋白浓度高,比重较抗原大,所以两液交界处可形成清晰的界面。此处抗原抗体反应生成的沉淀在一定时间内不下沉。一般在室温放置10min至数小时,在两液交界处呈现白色环状沉淀则为阳性反应。本技术的敏感度为3~20μg/ml抗原量。环状试验中抗原、抗体溶液须澄清。该试验主要用于鉴定微量抗原。

C:补体结合反应,可溶性抗原,如蛋白质、多糖、类脂质和病毒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后,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以结合补体,但这一反应肉眼不能察觉,如再加入红细胞和溶血素,即可根据是否出现溶血反应来判定反应系统中是否存在相应的抗原或抗体。

D: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表面,使酶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表面进行,用洗涤法将液相中的游离成分洗除。 14.能发生高频转导现象的是下列哪项(多选2分)

A低m.i.oB高m.i.oC、E.coli.K12(λ)D、E.coli.K12(λ.dgal) [答案]AD

[考点]遗传学—转导

[解析]当E.coligal这种受体菌用高m.o.i的LFT裂解物进行感染时,则凡感染有λdga1噬菌体的任一细胞,几乎同时都感染有正常的λ噬菌体。这时,λ与λdga1两者同时整合在一个受体菌的核染色体组上,从而使它成为一个双重溶源菌。当双重溶源菌被紫外线等诱导时,其中的正常λ噬菌体的基因可补偿λdga1所缺失的部分基因功能,因而两种噬菌体就同时获得复制的机会。所以,在双重溶源菌中的正常λ噬菌体被称为助体(或辅助)噬菌体。根据以上的特点可以知道,由双重溶源菌所产生的裂解物中,含有等量的λ和λdga1粒子,这就称HFT(高频转导)裂解物。如果用低m.o.i的HFT裂解物去感染另一个E.coligal-受体菌的话,则可高频率地把它转化为能发酵半乳糖的E.coligal+转导子。这种方式的转导,就称高频转导。即用低m.o.i和E.coli(λ,λdga1)。 15.根植酵母菌的营养体一般为(单选1分)

A单倍体B二倍体C单倍体和二倍体D多倍体 [答案]A

[考点]微生物学—酵母菌的分类及特征

[解析]裂殖酵母属于半子囊菌亚纲-内孢霉目-酵母菌科-裂殖酵母亚科-裂殖酵母属,无性繁殖方式全部为裂殖。而酿酒酵母属于酵母亚科-酵母属,无性繁殖方式为芽殖。正常的裂殖酵母营养体为单倍体细胞,酿酒酵母的营养体为双倍体细胞。 16.鱼腥蓝菌具有以下特性(多选2分)

A形成水华的微生物B以水作为供氢体 C可以固定大气氮D一般为厌氧类群 [答案]ABC

[考点]微生物学\\植物学—蓝藻门的特点

[解析]鱼腥藻,蓝藻门-念珠藻科-鱼腥藻属,能光合作用,可以固氮,不厌氧。 17.抑制核酸合成的抗生素是(多选2分)

A丝裂酶霉素B灰黄霉素C放线菌素D红霉素 [答案]AC

[考点]生物化学—抗生素的种类和功能

[解析]A:由链霉菌提取,化学结构具有苯醌、乙酰亚胺基及氨甲酰三个活性基团,作用与烷化剂相似,与DNA链形成交联,抑制DNA复制,对RNA也有抑制作用。

B:能抑制真菌有丝分裂,使有丝分裂的纺锤结构断裂,终止中期细胞分裂。 C:放线菌素可以抑制转录过程。它能够在转录起始复合物的位置结合DNA,与DNA形成复合体,阻止RNA聚合酶合成RNA。

D:该品透过细菌细胞膜,在接近供位(“P”位)与细菌核糖体成可逆性结合,阻断了转移核糖核酸(t-RNA)结合至“P”位上,同时也阻断了多肽链自受位(“A”位)“P”位的位移,因而细菌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 18.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叙述正确的是(单选1分)

A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B蛋白质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C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

[答案]C

[考点]生物化学—四大物质代谢

[解析]脂质中有些是激素,参与调节生命活动;生物体主要能源物质为糖类;细胞表面糖蛋白起识别作用。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19.下列过程未体现生物膜信息传递功能的是(单选1分)

A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B抗原刺激引发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C胰岛素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D传出神经细胞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答案]A

[考点]细胞生物学—质膜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的表现,不是信息识别。

20.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单选1分)

A神经递质由突出小泡分泌到胞外 B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C老化受损的细胞器融入溶酶体中 D氧气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 [答案]D

[考点]细胞生物学—物质运输 [解析]氧气通过扩散进入线粒体。

21.在氧化磷酸化链的末端(也叫末端氧化作用)形成水的氧原子来自(单选1分)

A二氧化碳B葡萄糖C分子态氧D丙酮酸 [答案]C

[考点]生物化学—氧化磷酸化

[解析]氧化磷酸化末端产生的水,其中的氧由氧气分子提供。

22.丙酮酸是糖酵解的末端产物,随后发生的下列哪种叙述是真实的(单选1分)

A.6分子的CO2比2分子的丙酮酸有更多的能量 B.2分子的丙酮酸比一分子的葡萄糖有较少的能量 C.丙酮酸比CO2处于氧化状态

D.6分子的CO2比1分子的葡萄糖有更多的能量 [答案]B

[考点]生物化学—糖酵解

[解析]葡萄糖经过糖酵解过程,生成两分子丙酮酸,并释放能量。

23.三羧酸循环的下列反应中氧化还原步骤是(单选1分)(题目标明单选,实际应为多选)

A.柠檬酸—异柠檬酸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C.α-酮戊二酸—琥珀酸D.琥珀酸—延胡索酸 [答案]BCD

[考点]生物化学—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循环,TCA环)

[解析]A:柠檬酸不能被氧化为酮酸,顺乌头酸酶把柠檬酸转化为可氧化的异柠檬酸。前手性分子柠檬酸由顺乌头酸酶催化脱水,形成C=C双键,然后还是在顺乌头酸酶催化下,通过水的立体特异性添加,生成异柠檬酸。反应为异构,无氧化还原。

B: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循环、TCA环)中,第一次氧化还原反应,在异柠檬酸脱氢酶催化作用下,氧化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

C:α-酮戊二酸生成琥珀酸分为两步。第一步: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形成琥珀酰-CoA,由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为柠檬酸循环中第二次氧化还原反应;第二步:在琥珀酰-CoA合成酶催化下,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琥珀酸,并使GDP磷酸化形成高能GTP(哺乳动物)或使ADP形成ATP(植物或细菌)。

D:这是柠檬酸循环中的第三次氧化还原反应,带有辅基FAD的琥珀酸脱氢酶,催化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反丁烯二酸),同时使FAD还原为FADH2。 24.呼吸链的各种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排列顺序是(单选1分)

A、C1—b—C—aa3—O2B、C—C1—b—aa3—O2

C、C1—C—b—aa3—O2D、b—C—C1—aa3—O2 [答案]D

[考点]生物化学—电子传递链

[解析]由电子传递途径的细胞色素系统途径结构可知,电子由复合体III(细胞色素b和细胞色素c1组成),传递到细胞色素c,再传递到复合体IV(含铜、Cyta和Cyta3),再到O2。故顺序为:b-c1-c-aa3-O2。

25、按逐渐降低的顺序排列下列蛋白的一级结构序列的进化(单选1分)

1)促生长激素2)DNA聚合酶的催化亚单位 3)组蛋白质H14)负晶蛋白或谷物的贮藏蛋白

A1)4)3)2)B2)3)1)4)C3)2)1)4)D4)1)2)3) [答案]B

[考点]生物化学—蛋白质的结构

[解析]促生长激素有191个残基,相对分子量约21010;DNA聚合酶的催化亚单位为DNA聚合酶III的核心酶,有α、ε、θ共3个亚基,相对分子量为

132000+27000+10000=169000;组蛋白H1有215个残基,相对分子量约23650;鱼精蛋白或谷物贮藏的蛋白均为小分子蛋白,30-50残基。进化程度越高,蛋白相对分子量越大,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显而易见。

26.下列表明是含有不同化学性质的变性多肽链:(单选1分)

氨基酸的共同性质:

A和E:侧链有电荷 C和F:有疏水侧链 B:有许多正电的原子 D:有许多负电的原子 如果变性,在细胞质环境中上述多肽最稳定的构像将是: [答案]A

[考点]生物化学-多肽链构像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北京赛区的初赛试题含答案

B:环状沉淀试验是Ascoli于1902年建立的,其方法是:先将抗血清加入内径1.5~2mm小玻管中,约装1/3高度,再用细长滴管沿管壁叠加抗原溶液。因抗血清蛋白浓度高,比重较抗原大,所以两液交界处可形成清晰的界面。此处抗原抗体反应生成的沉淀在一定时间内不下沉。一般在室温放置10min至数小时,在两液交界处呈现白色环状沉淀则为阳性反应。本技术的敏感度为3~20μg/ml抗原量。环状试验中抗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m5pg1r5l17yogl1itk20zdc523xwm00i4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