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四川教师招聘面试小学语文学科答辩题及答案(5.31)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答辩问题大概分为基础信息类、专业知识类、工作实践类以及教育评价与反思类。
[小学语文学科答辩题]
[示例一]小学语文《草原》答辩问题及解析
1.谈一谈你导入以及导入的设计意图? 【参考答案】
本节课我采用的是视频导入,播放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这样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顺势导入本课,跟随作者老舍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这样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能够让没有去过草原的学生整体的对草原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为整体感知和深入研读做好铺垫,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说一下你本节课授课的不足。 【参考答案】
这篇文章写老舍到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受到了生活在草原上人们的热情款待,体现了草原人民的人情。在教授这篇文章时应当先让学生去搜集关于蒙古族的资料,先让同学去了解草原上蒙古族的风土人情,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才能更好地体会这样一种民族团结其乐融融的感情,才能更好地走入文本体会民族真情,这些问题任务应该布置在课前。
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在提问的时候加强自己的语气变换,突出问题的核心内容,提高自己表达的效率。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3.谈谈你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的? 【参考答案】
首先,我会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在学生了解本文是围绕两个部分展开描写的之后,我会把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去朗读相应的段落,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在朗读过后让学生到班级前进行朗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其次,我会引入赛读:男女生比赛从文中选取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看看那组读得更有感情,这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进取心。
最后,进行自评、他评、师评,总结朗读中的优缺点,以鼓励学生为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同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这样以读为主线的课堂能够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4.请你谈谈对于本篇课文的理解? 【参考答案】
《草原》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第一组第一课,这篇写景抒情的散文,给我们展现一幅美丽的草原风光,也给我们展示了热情的草原民族—蒙古族,文章条理清晰,依次从两个部分展开描写从草原风景到民族风情,生动活泼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草原上的风土人情,最后用一句含义深刻的诗结尾,点明了文章的核心同时体现了作者对草原的依依不舍。
这篇文章需要引导学生先来感受草原无限风光,学会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其次体会不同民族间的深深情谊,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5.如何理解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情感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情感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因素,并不是认知活动以外的心理过程,它是与认知活动同时发生并伴随认知活动,始终的统一心理过程。它是认知主体结构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非智力因素。情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直接诱因。俗话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教学也是同理。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人的情感具有自由度和可变性,情感的适应价值就在于它的扩大或缩小、加强或减弱主体需要的信息。
所以作为老师首先要保持自己的情感的带入,应该尊重文本的表达,进而能展示给学生的是课本内在的情感表达以及自己被打动的点。在这个基础之上,通过问题的引导,进一步,引导学生与教师情感达到共鸣。让学生去理解一些苦涩的、理论性比较强的道理是困难的,但是,如果教师通过自我感情的带入,配合适当的互动,在“情”这个层面上引导学生去理解这些道理,是容易的。所以我认为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来源于网络整理)
[示例二]小学语文《白杨》答辩问题及解析
1.谈一谈你导入的设计意图? 【参考答案】
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图片导入,因为“戈壁白杨”这个场景对很多学生来说过于抽象,比较陌生,并不算常见,因此我用图片的形式将白杨在戈壁挺立的风姿直观生动地展示在学生们面前,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为全文的讲解做一个大体的铺垫。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说一下你本节课授课的不足。 【参考答案】
针对《白杨》这篇课文,我采用了教师讲授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在每一种教学方法的背后,都有我进步的空间。比如,教师讲授的方法,需要老师的授课语言生动、准确,层层深入,不能一开始就抛出生硬的概念。对于五年级的同学来说,“借物喻人”这种手法的理解与运用仍然是个难点,因此,如何更为深入浅出地讲解这种写作手法是我需要努力的;另一方面,在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上,我安排了小组讨论的学习形式,但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需要我提供更为明确的分工,比如谁来寻找重点的词句,谁来进行赏析,谁来进行点评,这样学生的参与感会更强。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3.本篇文章你是如何设置重点难点的? 【参考答案】
《白杨》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我是以三维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基础,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学段特点进行筛选的。
首先,一些写作手法的学习和重要词句的理解,往往被我们放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之中,这部分的内容同时也是难于掌握的,比如在《白杨》这篇课文中,“借物喻人”的手法就需要联系以前的课文或一些课外的文本进行讲授,而且在父亲说的话中,好几个词语和句子都需要学生们讨论并理解个中含义,比如“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之类的语句,需要老师帮学生梳理其中深层的含义,这对把握整篇文章的主旨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为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我希望学生能够体会文中父亲和白杨之间的关
系,懂得白杨的品格美,领悟父亲等援疆者的人格美,但这是建立在学生能理解“借物喻人”手法的基础上的,因此为本篇课文的教学难点。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4.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对于课文的拓展? 【参考答案】
我认为课文的拓展对课堂来说是一个精彩的环节,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量,拓展学生的眼界,对课堂内容是很有益的补充,但同时我们要注意,并不需要小题大做,过分拓展,要适时适度地进行拓展。更重要的是,拓展的形式一定不能死板,要灵活多变,并且在内容上,一定要和课文的内容有联系,否则就失去了拓展的意义。
比如在《白杨》这篇课文里,我们重点学习了借物喻人的手法,那进行同类文章的比较阅读就可以成为我们拓展的重要内容,如果班级里学生的基础较好,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自己讨论构思“物——人”的对应关系,能单独或合作写作一篇借物喻人的小文章,这既回顾了课文的重点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习作能力,一举两得。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5.你这堂课的作业是如何布置的?你觉得拓展和作业有哪些异同? 【参考答案】
我这堂课的作业设计是从这样的思路来进行的:“借物喻人”的手法学习过后,需要同学们来进行巩固复习,一方面,可以布置作文形式的作业,让同学选取合适的题材进行写作练习,懂得“借物喻人”写法的好处,写完之后要拿到班级里进行评比,优秀的作文放在班级的“作文园地”中进行展示;另一方面,让大家在课下搜集与此相关的,具有象征意味的文章或电影,第二天拿到班级中进行交流,这样也可以对该知识点进行巩固。
拓展和作业有相似之处,尤其是在形式上,都需要灵活安排,绝不能死板,要符合新课标中“开放”课堂的要求;但同时,拓展是课堂的拓展,作业是课下的作业,因此在具体的布置上,拓展最好是能够当堂完成的任务,而作业则可以涉及到一些资料的搜集,或花时间进行写作练习,这属于内容方面,需要老师自己把控的。
(来源于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