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婴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婴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摘要】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维护婴幼儿的心理健康。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是动作发展总體符合常模;语言运用符合语境;热爱游戏,善于游戏;情绪明朗,善于表达情感:年龄特征明显;能很快适应环境的变化。维护婴幼儿的心理健康,有赖于幼儿园实施良好的公民教育,而称职的幼儿园教师则是维护婴幼儿心理健康的保障。教师要结合日常工作,争取家长和全社会的支持,随时随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又要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不能把教育问题与治疗问题相混淆。
【关键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公民教育;幼儿园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XX)10-0001-05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婴幼儿心理健康,是学前教育在理念和实践上的一大进步。现实一再证明,“这个社会的价值是由其成员的价值构成的,也是由在其中成长的儿童和年轻人洋溢的生活快乐和精神健康构成的”。长期以来,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总是有意无意地弱化體育和德育,突出智育,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婴幼儿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尤其是对婴幼儿的心理发展造成了有形或无形的伤害。许多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婴幼儿的行为和心理问题比较多。现实一再证明,个體的心理问题很容易演变成社会问题。为了避免婴幼儿心理发展出现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理应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的责任应该是为全體婴幼儿创设一个安全、健康、丰富和有回应的环境,协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合作,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进而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维护婴幼儿的心理健康
维护婴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那么,对婴幼儿来说,心理健康的标志是什么呢?国内外心理学界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有不同的表述。根据婴幼儿发展的规律,可以归纳如下。
第一,动作发展总體符合常模。动作发展主要是生理学范畴的问题。婴幼儿的动作发展主要受遗传基因的控制。什么动作在什么时候发展成熟,取决于基因
1
控制的时间表。对于绝大多数的正常婴幼儿来说,他们的动作发展趋势是一致的,如大部分婴儿总是由平躺到翻身,再到会坐,然后到爬行,再到会直立行走。婴幼儿行为模式的发生时间也大致相同,如民间常说的“七坐八爬,九月长牙”。发展心理学将大多数儿童的某一种行为模式发生的大致相同的时间,称为动作常模。一个健康的婴幼儿,其动作发生的时间应与常模基本一致,或者说是接近的。婴幼儿的动作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极为密切。尤其对婴儿来说,动作发展是婴儿心理发展的外在指标。动作是思维的起点。就本质而言,人的思维就是一种内化的、可逆的动作。因此,动作发展总體符合常模,是婴幼儿心理健康的第一标志。
有必要说明的是,常模只是发展水平的平均数,而决不是发展的硬性标准。例如,“七坐八爬”指的是大多数婴儿出生后的第七个月能坐,第八个月能爬。但具體到每一个婴儿来说,由于个體差异,他们学会坐和爬的具體时间是不完全一致的。因此,常模只是一个时间幅度。我们不能将动作常模理解成是一个刻板的时刻。
第二,语言运用符合语境。语言是人类心理的工具,是思维和交流的载體。婴儿在出生后第一年末开始获得母语能力。婴幼儿获得语言是有阶段、有规律的。无论婴幼儿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其运用的语言必须与其所处的语言环境相符合。3岁以后儿童说的话通常总是与另一名对话者在内容上是有关的。4岁儿童则开始使自己的语言适应不同的听者,如他们对父母讲述一件事情时所用的句子较长,较复杂,而对一名2岁儿童讲述同一件事情时则会选择使用较短,也比较简单的句子。换言之,这时的儿童出现了情景化语言。如果婴幼儿的语言运用与语言环境不吻合,那就需要对其成长加以必要的关注。最极端的语言与语境不合的情况表现在自闭症儿童身上。他们不会根据语境展开交流,常常表现为延时的单调重复。
第三,热爱游戏,善于游戏。游戏是婴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也是他们的主要学习方式。游戏能促进婴幼儿的身體发展,尤其是动作技能和感觉能力的发展。动作技能和感觉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婴幼儿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是婴幼儿日后学习阅读、写字、计算等的心理基础。游戏,尤其是象征性游戏,能极大地提高婴幼儿的表征和想象能力,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发展。结构性游戏则
2
是促进婴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有效手段。角色游戏和社会性游戏更是能让婴幼儿體验人际交往,学会互相合作,从而促进婴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游戏是婴幼儿的天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婴幼儿,会全身心地投入游戏,发现和體验游戏的快乐,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增长自己的知识经验,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享受游戏的愉悦。在儿童精神疾病治疗中,若患儿恢复游戏能力,则可证明其精神已康复。婴幼儿能快乐地游戏,不仅是其心理健康的表现,也是对其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可见,游戏对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第四,情绪明朗,善于表达情感。一个心理健康的婴幼儿,他的情绪应是明朗的,而且还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如“我很开心”“我很难过”“我不想做了”等。研究发现,3~4岁的幼儿已经会隐藏或否认自己的情绪感受。在正确的教养条件下,婴幼儿应该能感受自己的各种情绪反应。虽然幼儿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但心理健康的幼儿在这一方面的表现总是比较好的。
第五,年龄特征明显。婴幼儿的年龄特征,总體上说是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热情、率真、投入的。由于气质差异和生活经验的不同,每一个婴幼儿的具體表现也许各有特色,但这些年龄特征是普遍存在的。一个心理健康的婴幼儿,他的思维、语言和行为方式都带有与其年龄相适应的特点。如果一个幼儿走起路来“老气横秋”,说起话来“滴水不漏”,办起事来“左右逢源”,表现出“幼年老成”的样子,那人们通常是很难接受的,因为这样的表现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事实上,婴幼儿的言行符合其年龄特征,是其心理健康的表现,而失却了年龄特征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第六,很快适应环境的变化。人的生活离不开特定的环境,而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昼夜的轮换,四季的更替,空间的位移,家庭的变迁,交往对象的更换,自身身體状况的变化等,随时都在影响着每个人的心理活动。一个心理健康的个體,能很快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而心理不健康的个體则容易反应过度,表现为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婴幼儿也是这样。有的婴幼儿在新环境中能很快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内心感受,在新环境中表现得比较平静。而有些婴幼儿在新环境里则会大哭大闹,表现出退缩、焦虑、恐惧等消极行为。面对环境的变化而长时间不能调整和接受的婴幼儿,其适应性是比
3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婴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