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重点自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名解:

1、学前特殊儿童:是指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也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儿童。

2、视觉障碍概念: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国际上将视觉障碍分为盲与低视力) 3、学前听觉发展障碍:听觉障碍也称聋、重听、听力受损。 4、 学前儿童语言障碍:指儿童在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出现了发展性的异常现象。个体在语言系统的知识上未能与预期的常模相称的情形,特别是一个儿童在语言运用技巧上有缺陷,未能达到同龄儿童的预期水平时就叫言语上有障碍。

5、构音异常:构音异常是指发音时有明显的不符合本阶段年龄水平的错误。

6、情绪行为障碍:这些儿童没有智力障碍,也不存在精神失常的问题,但是他们所表现的行为与社会要求、社会评价相违背,因而不能适应正常社会生活与学习。

7、孤独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叫严重的发育性障碍。 8、多动症儿童:多动症也称“多动综合症”、“轻微脑功能失调”、“注意缺陷障碍”等。......

发生在儿童期内,行为表现与其年龄极不相称,以注意力明显不集中、活动过多、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

9、其他情绪行为障碍儿童:所谓情绪障碍儿童是指一组在行为表现上与一般儿童的应有的行为有明显偏离的儿童。所谓行为障碍,是指主要发生于如同和少年期的行为偏离。

10、游戏治疗:游戏治疗作为一种心理治疗的技术。一些以儿童城为对象进行心理治疗的人就把游戏作为与儿童沟通的媒介,让儿童通过游戏“玩”出自己的问题。这种以游戏为主要沟通媒介的心理治疗被称为游戏治疗。

11、问题行为、行为问题

常见的:行为过多、行为过少和行为不适当等。

标准:取决于儿童的行为和他们同等发展或成熟水平的幼儿所表现的行为标准是否冲突。

特征:①持久性的困难。 ②不受普通教育方法控制的行为。 ③不理会现实。 ④客观困难的存在。

表现:1.行为不足 2.行为过度 3.行为不适当

13、语言发展异常:是指理解或使用口语、书面语或其他符号系统时出现障碍,语言发展速度、程度低于正常儿童。

10、病弱儿童:长期患有慢性疾病,体质虚弱,并因此而需要特别照顾与教育的儿童。 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把病弱儿童列为特殊教育的对象,并对病弱儿童做了具体的界定。例如:日本,美国,台湾

16、发音异常:说话时在音质、音调、音量及共鸣等方面发生异常的想象。 17、孤独症儿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叫严重的发育性障碍。 18、多动症儿童:多动症也称“多动综合症”、“轻微脑功能失调”、“注意缺陷障碍”等。......

发生在儿童期内,行为表现与其年龄极不相称,以注意力明显不集中、活动过多、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

27、语言矫治:语言矫治是针对儿童语言障碍而采用的一定的干预手段。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存在着一部分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教师和专业人员采取语言矫治的方法,给予他们特别的帮助,可以促使他们的语言得到较好的发展。 学前智力落后儿童教育

开创:1878年法国医生伊塔尔对狼孩维克多的教育开创了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历史。

定义:1983,智力落后是指个体在发育期内有显著低于平均水平的一般智力,从而导致适应行为的缺陷。 、超常儿童

定义:我国古代称神童,外公称英才或天才儿童,我国当代称超常儿童。

简答:

1、三层含义:① 是对具有特殊学习需要的个体施以有别于一般教学的教育方式,采用不同的安置形态、教材教法以及辅助器材等,使受教育者能达成最佳的学习效果;② 在肯定人的发展存在潜能的前提之下,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为不同发展需要的儿童创设有利于他们潜能发展的教育计划,促进各种差异儿童潜能的发展;③ 在早期为各位不同差异的儿童提供支持性教育环境。

整理范本

.

2、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类别(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和葛拉格)① 心智偏异。(智力超常、智力低下)② 感觉障碍(听觉、视觉损伤)③ .沟通异常(学习、语言障碍)④. 行为异常(情感困绕、社会不适应)⑤ .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生理和心理混合)

3、学前教育机构常见特殊教育儿童分类:

① 认知发展障碍儿童②.生理发展障碍儿童③.语言发展障碍儿童④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⑤.超常儿童(智力型、语言型、艺术型、创造型、领导型)

4、论早发现与早干预的趋向对特殊儿童发展的作用(注重“早”)

早发现与早干预不仅可以帮助障碍儿童克服和减轻障碍带来的不良后果,而且可以为成长过程中出现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良好发展方向支持性环境。(重要性)

早发现与早干预的实施,共同措施反映在1、 法律上对特殊儿童早发现与早干预的可能性2、加强早期发现的研究,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学术上)3、围绕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制定早期干预方案,以使他们获得最佳发展。

5、回归主流的一体化融合教育:特殊教育正常化,让特殊儿童回归社会,提倡给特殊儿童提供正常的教育环境,有利于他们与正常儿童交往,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为顺利进入正常社会生活作准备,要求教育中根据特殊儿童的特殊程度,尽可能使他们接近普通人的生活和学习环境。(1)三种回归主流的教育安置形式: ①物理空间的回归主流 ②社会交往活动的回归主流 ③教学的回归主流(2)回归主流教育模式①资源教育模式(美国,加拿大②教育配对模式(丹麦)③咨询教师模式(挪威)④混合服务模式(东欧国家)

6、全纳性的一体化融合教育

① 要求:在普通学校里的普通班级里教育所有的学生,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并为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服务。②基本特征:要求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根据儿童自身的特殊需要提供特殊服务;全纳性教育要求教师与其他人员为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高水平的支持;全纳性教育的课程由一般课程和个别化教育计划构成。③层次发展模式:全纳性教育体系,全纳性学校,全纳性课程。

7、学前视觉发展障碍表现:

① 由于儿童的视觉障碍,视觉刺激不足,会造成身体运动上的一些特殊动作或行为习惯。② 由于视觉障碍,他们视觉经验缺乏,从而缺乏进一步建立视觉记忆的基础,这样就会影响儿童以后的智力发展以及与同伴进行交往的能力。③通过对时间约障碍儿童与健全儿童的比较发现,视觉障碍儿童与健全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有一定差异。④多数视觉障碍儿童还可能伴有其他生理缺陷。

8、听觉障碍儿童心理行为特征 (1)言语与语言发展 听觉障碍儿童语言学习的困难:①发声时收不到充分的听觉反馈;②无法从成人那里得到充分的言语强化;③无法听到成人的言语示范。(2)认知与思维 在很长时期内无法将感知和思维统一起来;感知活动缺少思维和语言的积极参与;他们很难利用间接经验,主要借助于个体直接经验,感性知识贫乏、肤浅、零乱。(3)社会化发展 听觉障碍儿童与教师、同伴的交往较少,容易对别人产生误解、猜测等,还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有退缩、自我封闭等倾向。

9、听觉障碍儿童的早起干预

对听觉障碍儿童,首先要考虑医治的可能性。 对听觉障碍儿童最重要的进行早期干预,其次强调矫正。(1)观念 ①回归主流观念 ②整合教育观念(2)基础 ①尽早发现听障问题 ②尽早佩戴助听器,佩戴助听器就可以有效的利用残余听力,是聋儿学习语言的物质基础。 ③进行师资培训(3)语言训练 ①听觉训练 要为听觉障碍儿童提供高强度听力训练,促进其残余听力的使用 ②发音练习 ③语言理解与掌握 ④语言能力评估(4)训练方式方法 1、适合在小集体中学习,同伴合作的教学模式。2、结合使用手语交流法与口语交流法与口语交流法。(5)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1、教育内容,教育方案从一开始就强调认识能力和文化知识的训练,就特别重视数学。

2、 教师对听障儿童要进行一对一形式的个别辅导。(6)家庭(选择)1、父母与医生、教师、言语矫治专家等联合起来。2、觉得一个听力受损孩子是否有行为问题的关键不是听力损害本身,而是他们所处环境中的人,包括父母对听力损害这种残疾的接受和反应程度,家庭态度和气氛至关重要,积极解决孩子在交流等方面的问题。

10、学前儿童语言障碍的心理因素:

①.家庭亲子关系失调,孩子情绪受到压抑会导致失语、②.其他人际关系不良,如:父母经常吵架,也会让孩子对语言失去学习兴趣。③.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儿童心理压力大,也会造成口吃或不讲话、④.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儿童不讲话就能满足自己的愿望,缺乏学习语言的动机,长期下去也会造成语言发展缓慢

12、学前儿童情绪行为障碍如何辨别

学前儿童情绪行为障碍:是 指一组在行为表现上与一般儿童应有的行为有明显偏差的儿童就是情绪障碍,行为障碍是指主要发生于儿童和少年期的行为偏离。辨别:1. 不良行

整理范本

.

为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严重与持续性问题)2.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要求、3.是否有异常行为的症状。观察与发现:一、直接观察 1.与同龄大多数儿童比较。对于同龄大部分孩子都有而他却没有,或同龄大部分孩子都没有而他却独有的行为,如果这些行为持续时间长,表现程度太严重,则都属于不正常的情绪行为。2.与儿童本身的发展史比较。正常,可以说是发展上的不断进步。但正常儿童发展的总趋势是进步的,如果儿童的行为出现“不进而退”的现象,就有可能是不正常。3.与儿童所处的环境比较。在一些情况下,孩子的行为看来似乎是不正常的,但仔细观察分析,却是对不正常的环境的正常反应。这些“行为问题”不在于儿童本身,而在于儿童所处的周围环境。二、间接观察1.访谈2.评定表

13、学前超常儿童早期教育的基本原则(选择,简答)

①符合儿童实际的原则②全面发展的原则③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幼儿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4精神分析学派游戏治疗的基本观点

1. 主要是把游点戏治疗作为心理分析手段。把儿童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早期创伤和痛苦体验暴露出来2.通过治疗者的分析、解释和疏导、注重解决异常行为和心理障碍的内在原因3.治疗者观察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有针对性地对儿童进行解释和分析,使儿童无意识的体验变成有意识的体验,再通过治疗者的解释和分析,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15阿克瑟莱恩的游戏治疗(简答)

① 情绪障碍儿童之所以有问题,是因为其自然的生长遭到了破坏。患者中心游戏治疗的目的是解决儿童与其环境之间的不平衡,帮助儿童很容易地适应自然、自我发展。观点主张:①游戏治疗是一种儿童自由游戏的活动过程,而不是一个矫治过程。②良好的环境和充分尊重的气氛。(1)有自我导向、自我治疗的能力,儿童能通过游戏“玩出”自身存在的问题。(2)不再是医生、专家、而是以教师、朋友等普通人的身份出现,以平等的关系真诚地对待儿童。局限性:采用这种形式的治疗,对于有情感和社会适应问题的儿童确实比较有效,如果治疗者能贯彻执行基本的治疗原则,治疗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基本原则:①热情友好的关系②接受儿童的现实表现。 ③自由表达他们的全部感情。 ④承认并反馈儿童表达的感情⑤相信儿童自己⑥儿童领路,治疗者跟从。⑦渐进过程⑧对治疗者规定一些限制。

16游戏治疗的实施方法

一、准备期(1)发现并辨别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1.主要表现、2.用量表测量、3.建议到儿童精神卫生中心检查、(2)游戏治疗中家长工作 1.家长的态度、2.家长对治疗的理解、3.家长对治疗的配合(3)游戏治疗中与教师的沟通1.儿童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的表现、2.儿童存在哪些问题,治疗后的反馈和新问题3.教师及同伴过去和现在出现了什么问题

(4)与儿童建立良好关系(5)游戏治疗室的结构 1.环境 游戏室的空间不必太大,一般6平方米左右即可2.玩具,非结构玩具包括沙、水、纸、油泥、绘画的颜料及笔。 结构式的玩具包括娃娃,玩偶,汽车,刀,锤子等等。3治疗时间确定 要有比较严格的时间表,一般每周一到两次,每次一到一个半小时。(6)游戏治疗者的角色 让儿童感觉到是一个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人,是可以和他们沟通的人,而不是指挥者、评估者、引导者。 二、治疗期 (1)设计适合孩子需要的治疗方案和目标、(2)实施治疗方案、1.带孩子进游戏治疗室2.给孩子创设自由探索的机会和条件 3.记录、观察表现、4.及时反馈儿童的言行 5.及时与家长、教师沟通、获取相关信息。6.游戏中的限制三、追踪期 (1).综合评价 1.教师评价 2.家长评价 3.治疗者的评价(2)量表评估 1.量表的评估 2.专业机构的评估

17游戏治疗中的限制

(1)没有限制就无所谓治疗。(2)比克勒建议治疗者设置的限制应是舒适的,应包括:①不允许儿童破坏房间里的任何财产或设备(游戏设备除外)②不允许儿童用身体攻击治疗者。

③不允许儿童在见面时间以外停留过长时间。④不允许儿童从游戏室里带走玩具。 ⑤不允许儿童向窗户外仍玩具或其他东西。(3)吉勒特:正确地实施限制能帮助儿童发展自我意识,限制的目的是对儿童进行保护。重点在于设立限制的过程,而不是限制本身。

18、游戏治疗技术运用的个案举例

①收集个案资料 ②鉴别诊断个案问题的性质 ③制定游戏治疗目标 ④追踪与评估

19、学前特殊儿童语言矫治的工作过程

一、前期准备:儿童进行语言观察与评估主要有两种方法:①分析自然言语 ②利用现成的量表进行测查 比较:自然语言分析比较真实可靠,但自然言语可分析的内容比较狭窄,主要集中在语言的表达、词汇及语法发展上。量表的测查可以获得对儿童较为全面的分析,但是儿童容易发生测试情境焦虑,影响真实水平的发挥。可以考虑用两种方法相互弥补,注意自然言语分析要尽量采集儿童在不同情境中的语言样本,取样语境最好是自然谈话的形

式,而不是一问一答的形式。 观察评估儿童语言问题的步骤:①收集儿童的有关原始资料 ②系统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③利用测查工具进行测查(语言测查步骤)④撰写观察结果和语

整理范本

.

言矫治建议。

20、语言矫治工作

(1)基本观点①语言障碍儿童的发展应是全面的、整体的,为语言障碍儿童提供有效的特别照顾,教师需要考虑与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结合,将语言矫治渗透在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可以将语言矫治贯穿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特别注意渗透性的教育,随时注意矫治儿童的语言障碍。②还要注意把矫治和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有关调查发现,纯粹由生理原因导致的语言障碍属于少数,在学前教育机构中,有语言问题的儿童多数和情绪适应、语言环境有关。③在矫治的同时必须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2)指导原则1.个别化指导原则 类型:因听力损伤引起的语言障碍,孤独症伴随的语言障碍,环境改变而引起的语言障碍,儿童随父母搬迁,不能适应新的方言等。2.兼顾个人与集体原则 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有同样的权利,享有共同的利益,在教育中不能偏向任何一方,既不能无视语言障碍儿童的需要,也不能过分关注语言障碍儿童而影响正常儿童的利益。3.可行性原则教师在保证原来工作质量的基础上,担负语言障碍儿童矫治的教育任务,在制定教育计划的时候必然要考虑实施的可行性。4.系统性原则 语言障碍矫治是一项系统、严密的工作。对儿童语言障碍原因、程度等正确的分析和评估是进行矫治的必要前提。

21、矫治工作中的教师角色 语言矫治的安置形式:①在幼儿园成立专门的语言矫治班;②在正常班级内特别关注语言障碍儿童;(最为普遍)③定期把全幼儿园患有语言障碍的儿童集中起来,由专门的教师辅导。教师主要职责:①及时发现儿童的问题。 ②树立良好的态度。 ③提供正确的语言范型。 ④做好家长等人的工作。 ⑤制订和执行个别化教育方案。

22、语言矫治的方法

(1)儿童故事法(2)全面交流法(3)多重刺激法(4)日常交往法(5)自然情境法 23、问题行为、行为问题产生原因:

1.社会环境的变化 ①家庭居室独门化倾向加重②父母与孩子接触时间太少③幼儿在活动空间上也受影响 ④家庭结构简单化⑤幼儿生活“电视化”是产生问题行为的另一重要因素。2.父母教育存在的问题 ①期望值过高 ②过多保护 ③过度教育3.幼儿园教育不当 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落后致力于幼儿的智力开发,而轻视全面育人的现象较为普遍②教育方法欠妥③家园教育不一致

23、学前儿童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

1.正强化=奖励2.间歇强化 3.区别强化 4.消退 5.隔离 24、行为矫正法的应用

(1)代币制(2)模仿与示范(3)行为塑造法 (4)行为矫正方法举例 25、一体化教育的组织形式

①集体教学活动 ②分组教学形式 ③在集体教学中重点关注的形式 ④个别辅导的形式。

26、一体化教学策略

(1)教学目标策略 包括:正常儿童目标、正常与特殊儿童共同活动目标及特殊儿童活动目标 原则:1.发展的强调特殊儿童全面性原则; 2.强调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发展的差异性原则3.强调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融合性原则制定步骤:1.确定目标。2.选择学习内容 3.组织学习内容 4.评价学习效果 目标制定方法:① 目标分层法 ②目标分期法

27、学前儿童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

1.正强化=奖励 2.间歇强化 3.区别强化 4.消退 5.隔离 28、智力落后儿童早期教育基本原则

1.个别化原则2.量力性原则、3.整合性原则4.反复性原则 29、学前超常儿童早期教育的意义

亨特:环境对智力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要对儿童进行多样的刺激。(1)促进超常才能的形成 (2)促进已显露的超常才能的继续发展

30、学前超常儿童早期教育的基本原则(选择,简答)

①符合儿童实际的原则②全面发展的原则③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幼儿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论述:

1、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意义:

一、.直接效益:对特殊儿童成长的意义。(1.)积极帮助学前特殊儿童建立全面发展的

整理范本

.

基础 原因:对由各种障碍而造成的发展性不利儿童来说,在发展关键期给予其特别的教育,可以利用大脑发育尚未完成定势条件,帮助他们减轻障碍的程度,获得机能的补偿性发展。(关键时期原则) (2.)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的潜能发展 原因:①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另一个功能是创造最佳环境,充分激励和促进儿童潜能的发展。②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实质,是给各种有不同教育需要的儿童提供特别的支持性教育环境。(3.)与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① 听力受损儿童,没有良好的早期教育环境,他们的听觉障碍本身问题会加重,同时也会出现情绪障碍或智能障碍。② 超常儿童原本不存在障碍,但是当他们的需要在学习环境中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当他们的行为被视为怪异的时候,他们也有可能出现心理障碍。③早期教育环境的适应性,将有利于预防特殊需要儿童第二种障碍或第二次障碍的出现。④要素:在学前特殊教育环境中,若特殊需要儿童和家长、教师构成了良好的互动模式,就会对儿童未来发展形成良好的影响,促使儿童的发展朝着比较理想的方向迈进。

二、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1.)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教育过程去帮助自己的孩子(2)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

三、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1).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为社会发展增加了建设力量(2)面向障碍儿童的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将有效减少社会承担的同时教育和残疾福利费(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2、整合教育的趋势

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际范围内的有关儿童学习和儿童教育的理论研究已经步入了整合观的阶段。(1)整合教育的趋势更多地反映到课程改革过程中,研究者提出了四个层面的整合课程理念。 ①经验的整合 ②社会的整合 ③知识的整合 ④课程的整合(2)教育课程改革①从传统的分科教育转入整合教育;②从封闭式教育转向开放式教育;③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转向将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建构式”教育方式;④从传递知识的课堂教学转向激励儿童参与、探索与创造的活动教学。总结:这样的整合教育取向,充分注重给每一个学习者满足的完整经验,以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发展。

3、论 试从特殊儿童整合教育的趋势,论述特殊教育机构课程改革的共同发展方向。 陈旧的单纯训练的特殊教育观念和方式已无法适应需要,而在整合观指导下的特殊儿童教育已出现。多元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看见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多元智能理论从整合的角度看待特素儿童教育,反映到课程改革,提出四个层面的整合课程观念1..经验整合、2..社会的整合、3.知识的整合、4.课程的整合、总之:这种改革从传统发分科教育转入整合教育,从封闭教育转向开放式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转向将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建构式”教学方式,从传递知识课堂教学转向激励儿童参与,探索与创造的活动教学

4、论 如何对视觉障碍儿童进行早期干预

视觉障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而难以做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造成视觉障碍的原因:1.遗传与先天、2.疾病因素、3.意外事故、

一、学前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的教育原则1、早期发现,早诊断和早教育原则。2.多重感官协同原则。3.自然性原则、4.安全性原则、5.全面性原则、6.持久性原则

二、教育内容1.感知训练(1)残余视力的利用与保护、听觉训练(2)辨声游戏、(指令性游戏、省略词语、听觉选择练习)2.运动能力训练(1)头颈部训练、(2)翻身训练、(3)坐的训练、(4)爬行训练、(5)站和蹲的训练、(6)走的训练、(7)定向行走的训练、(8)手的训练3.认知训练。4.语言训练 (1)经常与孩子说话、(2)教孩子表达复杂的意思、(3)教儿童运用面部表情和姿态5.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1)鼓励视觉障碍儿童与同龄人交往、

整理范本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重点自考

.名解:1、学前特殊儿童:是指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也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儿童。2、视觉障碍概念: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国际上将视觉障碍分为盲与低视力)3、学前听觉发展障碍:听觉障碍也称聋、重听、听力受损。4、学前儿童语言障碍:指儿童在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出现了发展性的异常现象。个体在语言系统的知识上未能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lzos3crfa0zn011oo6h6et871df8g0196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