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痹性斜视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麻痹性斜视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种前者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后者原因如下: 1主要是由于支配眼外肌的神经发生麻痹的结果 常见于:
(1)外伤:如颅底部眼眶部发生外伤及脑震荡等 (2)炎症:如周围性神经炎脑及脑膜炎等 (3)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血栓等 (4)肿瘤:眼眶或颅内肿瘤
(5)内外毒素:如病灶感染酒精烟草铅一氧化碳腐肉中毒白喉等 (6)全身病:如突眼性甲状腺肿糖尿病等
2眼外肌的直接损伤及肌源性疾患(如重症肌无力)
麻痹性斜视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1复视:为麻痹性斜视的特征之一由于复视的困扰病员可以出现眩晕甚至恶心呕吐但复视轻微者往往无明显症状只有双眼视物时显模糊如分别检查两眼均无异常且视力正常常易误诊为无病或神经官能症临床上应予注意
2眼位偏斜:麻痹性斜视一般均有程度不同的眼位偏斜越向麻痹肌作用方向注视时病眼偏斜越明显复视亦加重;而背向麻痹肌作用方向注视时偏斜及复视逐渐减轻甚至消失
3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即麻痹眼固视时出现的斜视度数大于健眼固视时的斜视度
4眼球运动障碍:依据麻痹程度的不同眼球不能向麻痹肌作用的方向转动或受到限制
5头位偏斜:患者为了克服复视的干扰常常将头部转向麻痹肌作用的方向因为在这样的位置需用麻痹肌的作用减少复视相应得以改善如遮盖一眼则头位偏斜可消失检查头位时应与先天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造成的斜颈相鉴别
麻痹性斜视
[病因与症状]
斜视是指两眼正视时,视轴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一眼视轴指向目标,而另一眼视轴则偏向目标一侧。现代医学认为,麻痹性斜视是由于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器质病变而引起的单条或多条眼外肌完全性或部分性麻痹,即眼外肌功能减退但非完全瘫痪所致的偏斜。中医认为,本病外因由风中经络所致,内因为体虚,可因气虚、血虚、脾虚湿盛、肝肾阴虚以及气虚血带等引起,临床根据症状可分为气虚卫外失固、风邪中络,肝血不足、风中脉络,肝肾两虚、风痰上拢,气虚血滞、络脉受阻,脾虚生痰、风痰阻络5型。 推拿治疗本病原则为活血舒筋,疏风通络。 [基本手法]
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以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施术于阳白、攒竹、丝竹空、瞳子、承泣、四白等穴,反复操作。点、掐睛明、鱼腰穴1~2分钟,以得气为度,然后用抹法分抹双侧太阳穴,每侧2分钟,以得气为度。 [随症加减]
1.气虚卫外失固,风邪中络型:多表现为黑睛突然偏斜,转动受限,视一为二,起病多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治疗应益气固表,通络祛风。可加用:拿风池,按揉风府,掌擦肺俞穴,拿合谷穴约1分钟。
2.肝血不足,风中脉络型:多表现为眼部,主症同上兼见面色无华,平素头晕耳鸣,心悸,或见恶寒发热。治疗应养血祛风通络,可加用按揉章门、期门穴,掌按法施术于中脘穴2分钟,按揉足三里穴。
3.肝肾阴虚,风痰上扰型:多表现为黑睛突然偏斜不动,患者素有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及手足心热,或见盗汗面赤、颧红等。治疗应滋阴平肝,可加用按揉法施术于章门、期门穴各1分钟,揉行伺、太冲,太溪穴。
4.气虚血滞,络脉受阻型:多表现为目珠偏斜,面色萎黄或气短神疲。治疗应益气活血通络,可加用摩中脘穴5分钟,按揉足三里、臁俞、胃俞、肺俞穴。
5.脾虚生痰,风痰阻络型:多表现为跟症为斜视,视一为二,但发病缓慢,病程长,平素食少纳呆,泛吐痰涎,肢倦神疲,头沉昏闷,舌质淡,或,舌体胖,边有齿痕,苔厚腻,脉弦滑。治疗应健脾化浊通络,可加摩腹、摩中脘穴5分钟,按揉足三里、丰隆、脾俞、胃俞穴各2分钟,按揉或一指禅推法施术于颊车、地仓穴各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