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第23章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钟山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集体备课

课时教案(总第 课时)

年级 集体备课成员 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 八 王开权 王开权 授课时间 月 日星期 午第 节 执教班级 课时 第 课时 学科 生物 主备教师 王开权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 点 教 学 难 点 教学 准备 教学 过程 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2.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3.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技能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学会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2.学会看懂图23—11;图23—12的含义。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学会维护生态环境,提高热爱环境的思想意识。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3.明白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挂图 师 生 活 动 我 的 教 学 调 控 (个 性 化 备 课 )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在观察自制生态瓶的活动中发现,有的生态瓶中的生物存活时间长,有的生态瓶中生物存活时间短。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旦收到内在或者外来因素的影响,这种稳定性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生物的生活。下面我们来探索生态系统是怎样维持稳定的。 教研组审核: 教导处审核:

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我 的 教 学 调 控 (个 性 化 备 课 ) 二、讲授新课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板书)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请学生阅读80页,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 事实:1906年以前,黑尾鹿数量增加----植被减少---肉食动物数量增加-----黑尾鹿数量又下降-----草原植被又得到恢复。 1906年,政府下令捕杀野兽(肉食动物)。 1925年,黑尾鹿数量大增,达10万只-----人类保护鹿群的目的实现。 1925年后,森林中鹿的数量不再增加,而是连续减少。 1930年,鹿群数量减少到2.5万只。 1940年,鹿群数量减少到8000只,身体瘦小,体质衰弱。 分析:为什么森林中的肉食动物大量减少,会造成鹿的数量大幅度下降呢?这是由于生态系统中没有了肉食动物,鹿得到大量繁殖,植被全部被破坏,凯巴森林面目全非,鹿群很难获得维持生存的食物,大量死亡。 1.1906年以前的凯巴森林是什么状态? 学生回答:1906年以前,黑尾鹿数量增加----植被减少---肉食动物数量增加-----黑尾鹿数量又下降-----草原植被又得到恢复。(相对稳定的状态) 2.1925年以后凯巴森林中鹿的数量为什么不断减少? 教研组审核: 教导处审核:

学生回答:这是因为凯巴森林被列为禁猎区,政府下令保护鹿群,大量捕杀野兽(肉食动物),使鹿群大量繁殖,破坏了植被,鹿群难以获得生存所需要的食物,数量大减。 3.整个凯巴森林生态系统在30多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因素导致这种变化的? 学生回答:在30多年中,凯巴森林被列为禁猎区,黑尾鹿受保护,肉食动物被猎杀,鹿群大量繁殖,森林植被被破坏,鹿群获取不到生存所需要的食物,大量死亡,数量锐减。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人的不恰当干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破坏。 2.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呢? 通过对凯巴森林的变迁分析,我们知道: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的物质、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板书)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请学生分析,1906年以前的凯巴森林中,植被、黑尾鹿和肉食动物的数量是不断变化的。当鹿的数量增加时,植被会减少,但是,肉食动物的数量的增加呢又使又使鹿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到恢复。植被、黑尾鹿、肉食动物的数量变化维持着森林的稳定状态。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当鼠类大发生时,会使草原植被遭到大破坏,植被会减少,鼠类的食物会减少,限制了鼠群数量的继续增长;同时呢,鼠类大发生又会引起食鼠动物数量增加,食鼠动物数量增加,又会使鼠群数量下降,从而使草原植被得到恢复。以上事实说明,在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生态系统可以通过内部的自我调节,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或外来因素的干扰,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教研组审核: 教导处审核:

请学生看图23-12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自动调节能力,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被破坏。 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 (1)自然因素---火山、地震、泥石流、洪水泛滥、台风、海啸等。 (2)人为因素---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不合理的利用、引种不合理等。 5.人类的哪些行为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1)毁林开荒;(2)过度砍伐;(3)过度放牧 请学生举人类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例子。 如,我国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曾经是郁郁葱葱的林海和苍苍茫茫的草原,栖息着各种动物,也非常适合人类生活。但是,由于人口过度集中,掠夺式开发和连年战争对森林和草原的破坏,使许多地区变成荒山秃岭,草木不生,不仅动物稀少,一些地区甚至不适合居住人类了。 6.环境保护教育 人类应该自觉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好自己生活的家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一旦干扰因素超过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会失去稳定性。因此,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禁止毁林开荒,乱砍滥发;禁止过度放牧;等行为。 7.请学生阅读83页 外来物种入侵 8.本课小结 教研组审核: 教导处审核:

9.作业:85页 1、 2、 3题 补充练习: 1.生态系统进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 ) A.稳定性 B平衡性 C 持久性 D 选择性 2.地球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是( ) A 植物增长慢 B人口增长过快 C动物增长慢 D动物增长过快 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了一幅壮美的草原风光。该草原生态系统中,主要应控制什么生物的数量,才能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使壮美的风光依旧?( ) A草 B 牛和羊 C狼 D蛇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是( ) A恒定的 B有限的 C无限的 D不受环境影响的 教研组审核: 教导处审核:

第23章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钟山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集体备课课时教案(总第课时)年级集体备课成员授课教师教学内容八王开权王开权授课时间月日星期午第节执教班级课时第课时学科生物主备教师王开权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lld792lez3uh255c6he20sz532alg00ce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