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楞严经表解 白圣大师编著 慧律法师校订 下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十三、求女无畏 六根圆通,六根圆融,不相为碍,六根通达互相为用,即体即明照无二 用,明照无二,以自性体中,显发明照之用也。 十四、持名无畏 修法垂范——修实行自利之法,亦可垂示众生而作模范。 随顺众生,以权智鉴机,用四摄法(布施、,教化众生。 方便智慧 爱语、利行、同事)圆通㈠为娑婆世界本利之根 妙耳门三昧也。 本根 ㈡为圆通中之本根 身心称体起用,应化无方,曰身微妙。 微妙 权智摄化,鉴机不谬,曰心微妙。 妙妙即从耳根闻性本觉妙体,起始觉妙智,由妙闻心 照妙理,理智皆妙,故曰“妙妙闻心”。 心精心精——即一心精明之体。 遗闻 遗闻——即双脱能闻与所闻之根尘。 见闻觉知即一根返源,六根解脱,亦即反流全一,六用不行之境。不能分隔 (此根初解先得入空解前三结)。 即生灭既灭,寂灭现前,伏归本元真体,成一圆融无碍,清净本然,成一圆融宝觉真心(解后三结),再由真心体中,随缘而成十界诸法,故我能清静宝觉 现容(形)说咒,使众生八万四千烦恼,转成八万四千智慧也。 烁迦罗——此云“坚固”。 母多罗——此云“印”,以臂各有手,手各结印故。 慈—慈悲相—慈容可亲—护其善根。 威—威勇相—威容可畏—救其恶根。 定—寂静相—结印安祥—除其散乱。 慧—智慧相—摩顶授记—救某昏迷。 由我闻思,即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诸根圆脱出根尘 拔六尘回脱,所以尘不能碍。 本妙此圆乃一切众生,人人本具,迷而不发,圆通 虽处迷位,依然不失,故曰“本妙圆通。 清净本根——即指耳根根性,即是如来藏,清净本然之体。 舍身求哀——由我证此清净之体,能令众生舍身求哀,令得究竟安乐。 四不思议 一、同体形咒 二、异体形咒 三、破贪感求 四、供养佛生

我得佛心,我先悟得如来密因为因地心,从妙耳门,反闻照性,证得证于究竟,一切事究竟坚固(首楞严大定),亦即证入如来藏,则世出能以下… 世间,一一无不含藏其中,故能具足珍宝,供养佛生。 圆照即依圆湛不生灭之性,起智观照,是谓圆三昧 照,反闻自性伏归一心本源,是谓三昧。 缘心即果行因,随缘应化,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四不思议等,皆缘心自在也。 自在 随缘教化众生,得到自在。

26

此土佛五体放光——耳门圆通五根圆脱。 灌他土佛及菩萨——上与佛同体,下与众生同用。 彼土佛亦五体放光——二十四圣法门,皆具此性。 来灌此土佛及众圣——证得圆通亦能上合下合。 佛现瑞应林木池沼演音——应念化成无上知觉(藏性)无情销归有情。 (表法) 大众皆护三昧——法法皆可证得圆通。 雨华间错空成色——修因起行,庄严果觉。 不 见 本 土 诸妄销亡,唯见十方合一 一真独立。 文殊选择圆通偈 觉海真性,澄湛不动,圆含万有,此即寂而常照,不变随觉海性澄 缘义。觉海真性,虽圆含万有,而究竟澄湛不动,此即照圆圆澄觉 而常寂,随缘不变义。元妙,是寂义(含有元明之意),即元妙元明 寂而常照;元明,是照义(含有元妙之意),即照而常寂。 据此元妙即上之澄圆,元明,即上之圆澄也。再列一表下: 澄湛不动 寂而不变随澄圆 元妙 觉海圆含万有 常照 缘义。 相 用 真性 圆含万有 照而随缘不圆澄 元明 体 澄湛不动 常寂 变义。 元明—(接上而来)不妄生照用,则是元明。今于彼元明性上妄生 元明照生所照用,此照即是妄照。即前云“性觉必明,妄为明觉”之妄明。所立照性亡 生所者,因妄照而“所”生,即前云“觉非所明,因明立所”。以所照之妄境既立,即真照之性遂亡矣。 以其妄所既已成立,则转本有光明,而成能见之妄见。迷妄有虚空 欲见本识,不知本识卒不可见,遂迷性空,而妄成顽空,故曰“迷妄有虚空”,即“晦昧为空”是也。 以本识虽不可见,定欲见之,遂成空昧,再由虚空结暗境而成四大之色法,故曰“依空立世界”,依空立世界 晦昧,即前“空晦暗中,结暗为色”是也。 想澄成国土—由妄想凝结四大而成无情国土 此依无明藏识生知觉乃众生——由妄想知觉,而成有情众生 起依正二报也。 ㈠约何关法分别念缘非离物 六识、六大等圆通也。顺根机 六尘、 逆㈡约观音耳根则顺。 皆诸圣 诸圣圆通则逆。顺尘识流,婉方便 ㈢约转到达曰顺入 对此方众生之机则顺。 法门 逆根外流,旋不对此方众生之机则逆。反入性曰逆入

27

一、拣六尘 ⑴优婆尼色想结成尘——色凭妄想凝结而成,为障蔽之尘。 沙陀色尘 精了不能彻——若以心精了之,终不能使之明彻。 ⑵陈那声尘—名—瓶。句—花瓶。味—义味—如花瓶供佛有功德等。 ⑶香严童子香尘——以根与尘合时,则有觉,不合时,则无所觉也。 以味尘体性,非本然自知有味,若⑷药王味尘 以味尘与舌根合时,方知有味也。 ⑸跋陀波罗触尘——上以字指触尘,下触字指身根所对之物。 法尘是凭外五尘落谢,外尘为能落谢,内尘为所落谢,既⑹迦叶法尘 有能所,必有先后,缘一尘必舍余尘,非能互遍互涉也。 毕陵伽婆身根与彼所有触尘相同,身根之觉性,亦因所触而得发明也。 磋 身根 觉—独立之全体。 圆 观—绝待之全智。 身根与触尘,一属有知,一属无知,各有边涯量不冥会 涯,各有分量,不能离时而得冥知契会。 知根—即意知根。乱思—即意识。此识分别力知根杂乱思 量乱、是强、最难调伏。 须菩提意根 湛了终无见 欲其脱尽意识,即得湛然了知之境,终不可得。想念不可脱 如是则想念一时不可顿脱,云何可以依修耶。 二、拣五根 三、拣六识 舍利弗识见杂三和—识见—即眼识,此识起时,必杂内根外尘,中间识生。 眼 识 诘本称非相——诘其根本,非自生,非他生,非根尘共生故。 孙陀罗难观鼻端白之心,为能住之心,鼻端白即成所住住成心所住 陀 鼻识 之境,盖真心无住,故不能依此得圆通也。 优波离持杀盗淫戒,但是束身,如妄语、非身无所束 身 识 两舌等,则非身识束矣。 目犍连法分别—即意识,对法尘境,念念攀缘,以合法尘意 识 则有,离法尘则无故曰“念念非离物”,物即法尘也。 四、拣七大 想念—即用六识起念观照,非得真如实际月光想念非真实之理,以如如不动之理,须如如不动之智照水观 如如非觉观 之,而起心分别觉观,皆不相应也。 ㈠不对此方众生机宜。 反对方宜。统拣诸圣,㈡不便初心修学。 显便初心。略有四缘 ㈢各有资藉因缘。 耳不资藉。㈣非通常修学之法。 根 常可修。

28

此方真教体教即教化众生,如香积世界众生鼻根最利,则以香尘作佛事。清净在音闻 体 所用之体法 此方众生耳根最利,故以音声为教体也。 ㈠说法无碍—为妙音。 妙音观世音 ㈡寻声救苦—为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㈢音性无着—为梵音。 ㈣应不失时—为海潮音。 第一卷佛示“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佛 母如来,一门超出…”。第五卷偈“十方婆伽梵,一路涅槃真三昧 门”。可见十方诸佛皆从此一门求出,故曰“佛母真三昧”。 ㈠简——但依耳根一门深入。 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真三昧㈡要——入一无妄,(有四义) ㈢易——但向根中,旋流反闻。 ㈣速——自入流亡所,而至寂灭现前。 欲漏不先除 欲漏种习,不先除却 非但闻于普通佛法,乃至闻于蓄闻成过误 蓄积多闻,反成过误 秘密深法,皆为循尘流转矣。 上佛指佛身,将闻持佛佛 正身指佛法 将汝自己之闻根,受持诸佛所说之佛法。上闻指闻根,何不旋倒闻根,以闻自己之闻性乎? 何不自闻闻 下闻指闻性 闻非自然生闻是妄闻,乃揽尘所结之根,非是自然而生,因于动静二因声有名字 尘,黏湛发听,听精映声,卷声成根,遂有耳根之名字。 此根既揽声而结,必待脱声而解,故须先于闻根中,用旋复旋闻与声脱 工夫,反闻自性,先脱声尘,次解根结,至此尘亡根尽,欲能脱欲谁名 名谁为能脱乎。 净眼——精明体。 幻翳——六根用。 见闻如幻三界空依净眼起幻翳——依精明起六用。 翳 四句 华 喻 空华——三界依正。 幻翳若除,空华自销——见闻若复,尘销圆净。 上句觉圆净,是解觉空二结之境,以未极圆极净也,必净极光通达 至寂灭现前时,乃为净极,而心光亦自然通达,所谓得寂照含虚空 圆通体,发自在用,故寂照而含空也。盖净极即寂,光却来观世间 通即照,约寂体则含裹虚空,约照用则观察世间……。 幻——无明 师——真性 巧幻师——真性随无明而成赖耶。 幻幻作诸男女—一精明体分成六合。 如世巧幻师师虽见诸根动——虽见六根用。 (下十三句) 喻 要以一机抽——要以精明转。 息机归寂然——处休复六用不成。

29

余尘,即有余微细无明尘垢,如等觉菩萨,犹有一分生相无明未尽,尚在学位。 明极即如来——明极,谓无明断尽,本明净极,即是究竟如来也。 如阿那律失明,佛示乐见照明三昧。如皆是佛威神 槃特迦阙诵,佛教调息摄心。 即事舍尘劳——乌刍多淫,佛教观火大,难陀心散,佛教观鼻端白。 如以上举四人修法观之,则人不皆然,非是寻常可以通修之法。且此等修法,唯是对浅位则可,深位即不相宜,非是常修学 如普贤之大因,满慈之宿辩,善现之解空,舍利之净见,浅深同说法 皆属深心,非是浅知初心所可得入。若观音之耳根法门,则是深浅可以同说,恒常可以共修也。 犹如有人——阿难等安住自性家中。 归因事远游——因背觉合尘,久在轮回。 家未得归返——不能反妄归真。 喻 明了其家明了耳根圆通,所归道路 即是归家道路。 皆得本心—本有真心—即初住所证之如来藏妙真如心也。 远想相之尘—解觉结。 远尘离垢 离识情之垢—解空结。 护法眼净 护法眼之净——解灭结,而寂灭真心现前矣。 如五卷偈后“身心皎然”不同,前是对结之次第与解之次第,身心了然 皎然明白。此是对修证独在耳根一门,了然明白。又耳根解六根齐解,则身了然,闻性复六性齐复,则心了然。 心迹心—即根中不生灭之心今性修全达,故曰圆明,即上明圆明 迹——解结修证之事迹 了其家,所归道路之义。 悲欣得路未归——曰悲。 交集 到家有望——曰欣。 正诠戒学。 此云“善治”—善治淫怒痴罪也 毘奈耶 又 兼诠定慧二学也。 又云“调伏”—调三业伏诸过也 助加持四戒,为反闻之前方便(因戒生定故)。 佛说修行行 道场持咒,为正反闻时之助行。 之法有二 余尘尚诸学 正行——耳根圆通,悟理直多智多智—世智辩聪,善说诸法。 禅定 禅定—世间禅有入住出之境。 落爱以淫欲为教化之端,则堕爱坑。 见坑 说淫欲为真修之法,则堕见坑。 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此言“无上正等正觉”。 如蒸砂石——以淫欲身心。 蒸欲其成饭——修习禅定,求佛涅槃。 砂经千劫只名热砂—经劫修习,只悟淫根。 喻 波旬——此云“恶者”。 砂非饭本故——淫欲非佛果涅槃故。

30

楞严经表解 白圣大师编著 慧律法师校订 下 - 图文

十三、求女无畏六根圆通,六根圆融,不相为碍,六根通达互相为用,即体即明照无二用,明照无二,以自性体中,显发明照之用也。十四、持名无畏修法垂范——修实行自利之法,亦可垂示众生而作模范。随顺众生,以权智鉴机,用四摄法(布施、,教化众生。方便智慧爱语、利行、同事)圆通㈠为娑婆世界本利之根妙耳门三昧也。本根㈡为圆通中之本根身心称体起用,应化无方,曰身微妙。微妙权智摄化,鉴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lfxo5dl1u20sz53257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