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对产妇羊水栓塞的临床防治效果探究
旺 姆
【摘 要】目的 对地塞米松对产妇羊水栓塞的临床防治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阴道分娩或剖宫产分娩产妇50例随机分两组。空白对照组在治疗过程未给予地塞米松,地塞米松干预组则给予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羊水栓塞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地塞米松干预组羊水栓塞发生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地塞米松干预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地塞米松干预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地塞米松对产妇羊水栓塞的临床防治效果确切,可有效预防羊水栓塞的发生,降低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风险,对母婴预后有良好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期刊名称】西藏科技 【年(卷),期】2017(000)005 【总页数】3
【关键词】地塞米松 产妇羊水栓塞 临床防治效果
产妇羊水栓塞是分娩过程羊水突然进入到母体血循环所导致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肺栓塞、肾功能衰竭、休克或死亡的一种严重分娩并发症。有研究显示,在足月妊娠产妇中,出现羊水栓塞产妇死亡率可达到70%以上,且多数患者在发病后0.5~1小时内死亡,部分患者虽然幸存但可遗留严重肾功能障碍和凝血功能障碍[1-3]。本研究分析了地塞米松对产妇羊水栓塞的临床防治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阴道分娩或剖宫产分娩产妇50例随机分两组。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地塞米松干预组初产妇16例,经产妇9例;21~35岁,年龄(27.34±2.25)岁。孕周28~42周,平均(35.51±0.56)周。其中,阴道分娩有13例,剖宫产分娩有12例。
空白对照组初产妇15例,经产妇10例;21~35岁,年龄(27.29±2.17)岁。孕周28~42周,平均(35.45±0.52)周。其中,阴道分娩有14例,剖宫产分娩有11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空白对照组在治疗过程未给予地塞米松,地塞米松干预组则给予地塞米松治疗。阴道分娩者在破膜前10分钟给予10mg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剖宫产分娩者在术前10分钟给予10mg地塞米松静脉注射,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分娩破膜之后或手术开始时候确保地塞米松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有效对分娩或术中进入到血液循环的少量羊水致敏作用进行抑制,发挥预防产妇羊水栓塞的作用。 对于双胎、胎膜早剥、胎膜早破、前置胎盘、羊水过少、急产以及宫缩强烈、羊水过多或羊水过少等高危产妇,再继续给予10~20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产妇血液中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以有效对抗较多羊水所带来的致敏作用,发挥预防产妇羊水栓塞目的。在静滴过程需对滴速进行控制,避免过快。对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产妇需慎用[4]。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羊水栓塞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
异。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SPSS20.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则进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羊水栓塞发生率相比较
地塞米松干预组羊水栓塞发生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如表1. 2.2 产后出血发生率相比较
地塞米松干预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如表2. 2.3 两组患者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相比较
地塞米松干预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产妇羊水栓塞是以呼吸循环衰竭、肺血管痉挛以及DIC等为先导的一种多脏器功能衰竭症状,在出现羊水栓塞的情况下,产妇肺循环病变可由羊水中有形成分机械性栓塞以及有形成分致敏原对母体的作用引发I型变态反应所致,其中以后者为主要原因,因此,产妇羊水栓塞的发生核心问题在于过敏反应的出现[5-7]。
地塞米松属于常见糖皮质激素,其具有良好的抗休克、抗过敏以及抗感染等作用,且可抑制免疫过程较多缓解,对白三烯、前列腺素、5-羟色胺生成以及血栓塞形成进行抑制,将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作用进行干扰,对炎症物质释放进行抑制,将过敏物质进入血液循环阻断,从而有效阻断过敏反应,达到预防产妇羊水栓塞发生的目的。除此之外,地塞米松还可有效稳定溶酶体,保护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