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配合学生汇报的小组讨论情况出示课件。
小结:艺术作品中动物特点是造型夸张、外形简洁、图案漂亮、色彩丰富、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2)帮助学生了解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①设问:比较一下艺术家的作品在表现方法、材料上有什么区别? 出示课件:生活中的马和艺术作品中的马。 ②设问:艺术家们是怎样表现动物的?
看课件,认识中国画、版画、卡通画、剪纸、青铜器、黑陶、彩陶、雕塑等艺术表现形式。
自由发言,相互启发。(结合自己带来的照片和实物资料、教材中的作品及课件中的作品向大家介绍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形象。) (3)启发学生体会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人以不同感受。 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不同艺术形式的狮子。
① 设问: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同一种动物,它们给你的感受一样吗? ② 设问:这些艺术作品在生活中什么用处?
通过分析、比较,谈艺术品中的动物具有功能性特点,如装饰环境,传递感情,镇宅辟邪等。
(4)引导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在艺术作品的交融。 ① 出示课件:体现人与动物和谐相片的艺术作品。(将作品中的人物去掉,与原作对比)
② 出示课件:寄托人的情感的艺术作品。 3、实践活动
和学生一起表演。 ① 用头饰、面具,以及自己带来的各种动物的装饰物,道具等对自己进行装扮。
② 以小组为单位,摆六组动物造型;要突出动物的体态和神态,还可以有情节。
4、课堂小结
① 用摄像头给学生拍照,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和他人的表现。
② 小结:人借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传递情感,抒发感情。动物是人的好朋友。 欣赏自己和其它同学的动物造型,体会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带来的乐趣。 课后记
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我国的艺术作品的机会太少了。这捷克我给他们补充了许多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希望他们能开阔眼界,拓展思路。
第12课 和妈妈在一起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孩子们从小就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动物母子之间的亲情,这样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情母子之间的亲情,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在前几册教材泥塑内容的基础上,本节课作业难度上有了一些提高,比如:既要表现出动物的特点,又要表现出母子之间的新情,体现了教材的系统性和难度的递进性。 二、教学目标
通过泥塑过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观察、分析动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通过想象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回忆、观察、分析、表现动物与妈妈在一起的情景。 难点:动物的特征和情节的表现。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六、材料准备
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图片,彩泥或胶泥、泥塑工具(如尺子、牙签等)。 七、教学过程
1、语言进行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2、导入新课
(1)你从小最喜欢和谁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
(2)动物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你能根据图片编个故事吗?欣赏教材中的图片。
(3) 这些图片中有哪几种动物,各有什么特点?
组织小组讨论:小组之间利用自己课前搜集的动物图片,分析动物特征。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大象:腿粗、鼻子长,耳朵大。 企鹅:身体椭圆,嘴尖……
3、提问:怎样用泥表现出动物特征。 讨论:
可以用揉、搓、压、捏、切挖和堆塑等手段来表现动物特征。如:河马的大嘴,可以用切挖和捏的方法;袋鼠的身体可以用堆塑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工具来表现动物的特征,如小乌龟壳上的花纹,可以用尺子压出。 4、提问:如何表现出妈妈和孩子在一起? 讨论:
妈妈大孩子小,孩子和妈妈紧紧地靠在一起,孩子爬到妈妈的背上…… 5、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组同学将自己的作品集中在一起,组成“母子乐园”,互相评价。 6、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查资料:你今天制作的动物喜欢在哪儿生活?它现在的生活环境怎样? 课后记
爱自己的妈妈,爱小动物和妈妈,爱这个地球上所有的生灵,爱护地球丰富但有限的资源,这就是孩子们在这节课上所得到的。
第13课 怪 兽
一、教材分析:
在我国古代璀璨的艺术宝库中,有一些怪兽,是非自然界中的动物形象,如麒麟,狻猊、獬豸等等。通过本课对古代这些怪兽的了解,可是学生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学生在编怪兽故事,设计、制作表演怪兽的过程中,有助于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不同的怪兽,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她的艺术特点,能用多种材料表现出特点突出的怪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合作学习和综合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合作意识。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怪兽的分析,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点。 四、教学难点:
怪兽的设计、表现及材料的巧妙利用。
五、教具准备: 课本、有关资料图片
六、学具准备:
课本、彩纸、生活中的废弃物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 教 学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学生观看动画片中有怪兽的片段。 观察分析动物的特点,学生发言。 你从哪儿看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给激趣 教师播放动画片中有怪兽的片段,提问:动画片里的主要形象叫什么? 导入 小结,出示课题;《怪兽》 1、教师展示其析其特点。 提问:如果这些动物最有特点的部分长在 一种动物身上,那是会什么样? 2、展示麒麟图片。 问:它有哪些动物的特点?有什么作用? 3、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麒麟成为一种艺术形象,从古至 今,深受人们喜爱,像这样的怪兽,自古以来探 还有许多。 引出课题。 4、教授知识: 播放教学课件,并结合教材提问:你从哪儿 看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给你什么感究 受? 学生结合教材研讨怪兽的设计特点,分析其 夸张的表现手法,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力。 学 我们可以设计什么样的怪兽? 5、学生讨论。 谁能自己编一个简短的怪兽的故事? 怎样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6、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习 分小组研究:这些作品如何表现了怪兽的形象? 如何巧用材料? 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组织学生交流,交流中教师演示几种制作方法。 1、布置讨论内容:小组集体编一个怪兽的故艺术 事,并分工合作制作道具,准备表演。 实践 2、学生利用彩纸、废旧材料制作怪兽面具。 3、教师巡回辅导。 审美 1、指导学生展示评价作业。 评价 2、教师点评。 安全提示 板书 设计 放学时提示学生安全回家 13、怪 兽 赏析作品 你什么感受? 学生结合教材研讨怪兽的设计特点,分析其夸张的表现手法,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 我们可以设计什么样的怪兽? 学生讨论。 谁能自己编一个简短的怪兽的故事? 怎样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分小组研究:这些作品如何表现了怪兽的形象? 如何巧用材料? 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组织学生交流,交流中教师演示几种制作方法。 1、学生明确作业要求。 2、利用彩纸、废旧材料制作怪兽面具。 1、学生展自评互评。 2、听教师点评。 学生作品展示区 教学 反思
第14课 我的收藏卡
一、教材分析
一只美丽的蝴蝶标本、几块设计新颖的橡皮、张牙舞爪的恐龙模型、胖嘟嘟的毛绒玩具,甚至是使用过的各种磁卡、漂亮的服装标签……这些也许是会被大人们忽视的东西,却都是孩子们的宝贝。他们从喜爱的收集,从接触到熟悉,从只言片语到侃侃而谈,这些宝贝正带着他们悄悄走入收藏的小天地。收藏活动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学习。
《我的收藏卡》是一节“综合.探索”课。这节课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美术装饰知识与装饰技能,将生活情景引入到美术课中,通过为自己的藏品设计制作收藏卡的活动,了解各类器物的收藏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美术的实用性与装饰性,同时,也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兴趣起到推动作用。 二、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交流与制作,了解收藏卡布局与类型;自己制作或与人合作完成一枚或一册大小合适、设计合理的收藏卡,并能进行美化与装饰。 三、重点难点
重点:收藏卡的整体设计与美化,使学生设计出分类新颖、装饰性与体验性为一体的作品。
难点:选材与布局的设计。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热爱艺术品的情感,对艺术鉴赏活动的兴趣。 六、材料准备
收藏品、绘画用具、剪刀、胶棒、尺子、设计用草稿纸、各种媒材(各色彩纸、布等)。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 2、展示交流
(1)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见到名式各样的卡片,请大家介绍一下你找到的卡片。
(2)节日贺卡设计精美,有漂亮的图案;数据记录卡,采用表格形式简单清晰;服装品牌卡颜色鲜艳,设计大方…… 这些各式各样的卡片有不同的用途,它们都在帮助我们更好地工作、生活和学习。
3、欣赏讨论
教师向大家介绍一种收藏爱好者使用的卡片――收藏卡。收藏卡是一种记录藏品信息的卡片,收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想法自行设计制作。 讨论:
(1)你能从这些收藏卡中,知道这些同学都收藏了哪些物品吗? (2)谁也有收藏喜爱物品的习惯?你都收藏了哪些物品? (3)大家想不想也为自己的收藏品制作一张收藏卡呢? 4、设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