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中小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胰岛B细胞中内质网形成的小泡会与细胞膜融合,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 B. 吞噬细胞和大肠杆菌细胞的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产生的小泡参与形成的 C. 在植物有丝分裂的前期核膜解体形成分散的小泡,末期会聚集成细胞板 D. 根尖伸长区细胞有分散的小液泡,随细胞的成熟逐渐融合成一个大液泡 【答案】D 【解析】 【分析】
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称为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详解】A、在高血糖刺激下,胰岛B细胞中高尔基体形成的小泡会与细胞膜融合,分泌胰岛素,A错误;
B、大肠菌细胞为原核细胞,无高尔基体和溶酶体,B错误;
C、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而植物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因此赤道板附近聚集的小泡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C错误; D、刚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中只有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随着细胞的长大,这些小液泡就逐渐合并发展成一个大液泡,D正确。 故选D。
【点睛】在生物教材当中出现了很多有关小泡的叙述,解答此类试题应在平常学习中注意相关知识点的串联,从而加深记忆。
2.下列有关遗传分子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复制合成的一条子链中嘌呤和嘧啶数量相等 B. mRNA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碱基间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C. 合成肽链一定以RNA
模板,但不一定发生在核糖体上
D. 遗传密码子的简并性可以提高基因转录的速率
- 1 -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详解】A、DNA双链中嘌呤和嘧啶数量相等,但DNA复制合成的一条子链中嘌呤和嘧啶数量不一定相等,A错误;
B、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条为模板合成的过程,故其形成过程中DNA双链存在解旋和恢复的过程,存在氢键的破坏和形成,B正确;
C、翻译过程中,肽链的合成一定以RNA为模板,一定发生在核糖体,C错误;
D、密码子的简并性有利于维持生物性状的相对稳定,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翻译的速度,但不能提高转录的速率,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的分子基础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3.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它是通过将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一群细胞,再回输到癌症病人体内可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多个原癌基因或者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B. CIK通过受体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一抗体复合物来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 C. CIK的形成过程和其杀伤肿瘤细胞的过程中均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 CIK产生颗粒酶B和穿孔素引起的肿瘤细胞坏死对机体具有积极意义 【答案】A 【解析】
- 1 -
【分析】
分析题图:杀伤细胞(CIK)能通过凋亡蛋白配体识别癌细胞表面的凋亡蛋白,诱导癌细胞凋亡;CIK细胞分泌的颗粒酶B、穿孔素等能使癌细胞坏死;CIK细胞能对抗癌细胞表面的抗原物质,从而杀死癌细胞。
【详解】A、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多个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是“和”不是“或者”,A错误;
B、据图分析可知:CIK杀伤特定肿瘤细胞是通过受体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实现的,B正确;
C、据题干信息可知“CIK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它是通过将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一群细胞 ”可知该细胞形成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杀伤肿瘤细胞的过程中需要特异性识别肿瘤表面的复合物,也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
D、肿瘤细胞是一类对机体有害的细胞,故CIK产生颗粒酶B和穿孔素引起的肿瘤细胞坏死对机体具有积极意义,D正确。 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细胞癌变的定义及特点,并能准确提炼题图信息,结合选项分析作答。
4.我国多个科研团队合作发现,位于水稻3号染色体上的Ef-cd基因可将水稻成熟期提早7天至20天,该基因兼顾早熟和高产两方面特征。含Ef-cd基因的水稻氮吸收能力、叶绿素代谢及光合作用相关过程均显著增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Ef-cd基因可能促进植物根细胞膜上NO3载体数量增加 B. Ef-cd基因的作用体现出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多个性状 C. 人工选育早熟高产新品种
过程中Ef-cd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 应用Ef-cd培育早熟高产的小麦新品种最简便的方法是杂交育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水稻吸收氮元素是以主动运输的形式进行,该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含Ef-cd基因的水稻氮吸收能力、叶绿素代谢及光合作用相关过程均显著增强”,符合人类选育目标,故在选育过程中相关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
- 1 -
安徽省淮北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