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一课时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
『自主学习』
一、地理条件
01黑龙江、B吉林、C□02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1.范围:A□03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04畜牧业生产基地。 2.地位:我国重要的□3.自然条件 (1)气候
08高原、F09(2)地形:E□□平原、G10□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11黑土、□12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3)土壤:□4.社会、经济条件
13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工业基础良好,□[自我探究] 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为什么?
提示 劣势主要表现为:(1)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并且只能一年一熟。
(2)容易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影响农作物生产。 (3)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
优势主要表现为:(1)冬季时间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 (2)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可缓解春旱,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
- 1 -
(3)冬季气温低,可减少病虫害。 二、农业布局特点
01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1.东北农业生产区域划分依据:□02生产方式的不同。 及农业□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主要分布区:平原地区,包括A03□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
?耕作农
(1)?C辽河平原业区
04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主要农作物:□05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06长白山。 (2)林业和特产区:分布在D□07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主要分布区。 (3)畜牧业区:□[自我探究] 东北地区西部高原畜牧业和农区舍饲养畜业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提示 形成的主导因素:西部高原畜牧业——广阔的天然草原牧场;舍饲养畜业——市场、饲料。
经营方式:西部高原畜牧业——天然放牧;舍饲养畜业——人工养殖。
『自我反馈』
1.有关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气温低,作物病虫害少 ②冬季积雪多,有利于减轻春旱 ③气温低,冻土发育,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④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东北地区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2.有关东北农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松嫩平原西部地形平坦,是耕作农业区 B.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林区 C.辽宁省水源短缺,不是水稻重要产区
D.地形和气候差异是东北农业生产地区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 答案 D
解析 松嫩平原西部是重要的畜牧业区,大小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林区,辽河流域的大型灌区是水稻的重要产区,地形和气候差异是东北农业生产地区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
3.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 )
①东北地区水稻的生长周期长 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
- 2 -
化肥使用量相对少 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A.① C.①②③ 答案 C
解析 机械化水平高低与农作物的品质无关。
『活动点拨』
[教材P61思考]
1.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非常有限(喜凉作物);一年只能一熟,春种秋收;春秋两季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漫长寒冬需要解决牲畜的御寒和饲料供应问题等。
2.东北地区受热量条件限制,一年一熟且农作物生长季节较长,相对而言农闲时间较长,因此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工作,如农田基本建设、水利建设、家庭副业、工业、商业、文化事业等,从而活跃农村市场,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教材P62活动]
1.邻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2.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病虫害少,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的需求量大。
3.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
4.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城市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教材P63思考]
1.年降水量总体规律: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局部地区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由南向北递减,平原高于山区。 2.由纬度位置差异引起的热量差异。 3.海陆位置和地形。 [教材P64活动] 1. 农业生 产类型 耕作业 林业 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 有利: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不利:热量不足,只能满足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生长,且仅能一年一熟。 有广大的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温度低,树木成材时间长,病虫害少。 B.①② D.①②③④
畜牧业 有一定面积的草原;但长达半年以上的低温天气,降水又少,草类枯干期长,不利于
- 3 -
畜牧业的发展。 2.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稻品种,种植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的生长周期,扩大了水稻的种植范围。
- 4 -
探究点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2015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1176.52万公顷,粮食单产5375.1千克/公顷,粮食总产量达6324.0万吨。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超过10%,全国粮食单产平均为5482.9千克/公顷。2014年,黑龙江省大米产量1504.1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1.5%,黑龙江省大米以高品质闻名全国。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2)黑龙江省粮食单产较低,主要的制约因素是什么? (3)黑龙江省的大米品质高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答案] (1)平原面积广大,耕地面积大;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2)纬度较高,热量条件差。
(3)黑龙江省水稻生长周期长,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有机质积累量大;冬季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基本不使用农药;黑土地,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少;开发历史较晚,环境条件较好。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1.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
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2.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交通、市场、工业基础、技术、人口密度等。 条件 影响 市场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快,农产品需求量大 交通 地区交通便利,有利于农产品销售 技术 科技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水稻种植现已扩展到50°N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工业 基础 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有利于促进农业区域产业化的形成和发展 人口 东北地区开发历史晚,地广人稀,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人均耕地面积大,粮密度 食商品率高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