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大学语文(本)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庄子在《秋水》中以“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为论据,是为了论证( ) A.孔孟之道博大精深 B.孔孟之道微不足道 C.人的认识是无限的 D.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答案:D
2.能切中《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中心论点的一组对应词语是( ) A.兴盛与衰败 B.天命与人事 C.自满与谦虚 D.忧劳与逸豫 答案:B
3.《论毅力》引用孔子、孟子的话来论证成败的关键在于有无毅力,这种论据是( ) A.历史材料 B.概括事实 C.名人名言 D.科学规律 答案:C
4.为了证明中国历史上民众常常处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鲁迅在《灯下漫笔》中说:统治者往往“‘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这里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例证法 B.演绎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答案:D
5.在《郑伯克段于鄢》中,“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指斥的对象是( ) A.武姜 B.公子吕 C.京城大叔 D.郑庄公 答案:C
6.下列文章中,既是记人散文,又是文艺随笔的是( ) A.《种树郭橐驼传》 B.《报刘一丈书》 C.《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D.《答李翊书》 答案:C
7.在《报刘一丈书》中,作者描绘干谒者、权者、门者等人的言行举止时,运用的笔法是( )
A.略带夸张的漫画笔法 B.客观求真的写实笔法 C.剑拔弩张的抨击笔法 D.意在言外的暗示笔法 答案:A
8.《马伶传》一文的关键情节是( ) A.马伶与李伶的次技艺较量 B.马伶与李伶的第二次技艺较量 C.马伶偷以当朝宰相顾秉谦为师
D.华林部夜访马伶相与罗拜而去 答案:C 9.在《故都的秋》中,作者曾提到“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这是为了阐发( ) A.北京秋天的“色彩浓” B.北京秋天的“回味永” C.南国之秋的“色淡” D.南国之秋的“味浅” 答案:B
10.屈原《国殇》用于祭奠( )
A.楚国已故的国君 B.为国捐躯的将士 C.未成年而死的人 D.在他乡死去的人 答案:B
11.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是一首( ) A.五言古诗 B.五言绝句 C.五言律诗 D.乐府诗 答案:A
12.《行路难》中表示对前途仍有信心的诗句是( )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答案:C
1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的抒情方式是( )
A.直抒胸臆 B.借景抒情 C.借典故抒情 D.借叙事抒情 答案:B
14.《关山月》中笼罩全诗可悲情景的诗句是( ) A.和戎诏下十五年 B.厩马肥死弓断弦 C.沙头空照征人骨 D.几处今宵垂泪痕 答案:A
15.从李清照《声声慢》词中“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词语看来,这首词语言上的一个特点是( ) A.采用典故 B.采用口语
C.采用经史语 D.采用前人诗词成句 答案:B
16.在《炉中煤》中,鲜明体现诗人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 ) A.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B.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C.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D.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答案:D
17.在屠格涅夫《门槛》中,“门槛”的象征意义是( ) A.革命事业 B.参加革命的条件
C.革命征途上的艰难险阻 D.革命者的献身精神 答案:C
18.《风波》中下列典型细节,属于刻画七斤形象的是( ) A.知道张大帅是张翼德的后代
B.知道什么地方的闺女生了个夜叉之类 C.遇事一句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 D.夏天吃饭不点灯 答案:B
19.小说《苦恼》中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展示了“人与马”之间的关系。这两方面又构成了( )
A.对比关系 B.类比关系 C.象征关系 D.层递关系 答案:A
20.《麦琪的礼物》中的两个主人公是( ) A.米龙老爹和法朗索阿 B.姚纳和姚尼奇 C.杰姆和德拉 D.示巴女皇和所罗门王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为文”“立言”的基本观点有( ) A.以仁义为本 B.惟陈言务去 C.气盛则言宜 D.无望其速成 E.无诱于势利 答案:A B C D E
22.下列作品中主要采用对比方法来表达旨意的有( ) A.《秋水》 B.《五代史伶官传序》 C.《香市》 D.《论毅力》 E.《马伶传》 答案:B C D
23.《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主要类比关系有( ) A.郭橐驼与“长人者” B.种树与治民
C.“他植者”种树方法与郭橐驼种树方法
D.种树“爱之太殷,忧之太勤”,与“长人者好烦其令” E.“木之性日以离”,与老百姓“病且怠” 答案:B D E
24.下列诗歌中写到月亮的有( ) A.曹操《短歌行》
B.陶渊明《饮酒》(其五) C.王维《山居秋暝》 D.杜甫《登高》
E.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答案:A C E
25.下列作品中,抒写爱国激情的有( ) A.郭沫若《炉中煤》 B.闻一多《一句话》
C.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D.屠格涅夫《门槛》 E.高尔基《鹰之歌》 答案:A B C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解释下面划横线的词语。 26.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时:按季节。
27.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来:通\徕\招徕
28.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业诸侯:使诸候成就功业。业:成就功业,用作动词。 29.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本:推究本源,名词作动词用。
30.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非特:不仅。特:仅,只
31.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蹊:小路。
32.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际:接合。
33.下官此来,并非擅造潭府 造;到
34.因此受了蛊惑,昧却灵性而赞叹者,也还可恕的。 昧:隐蔽,蒙蔽,欺骗。
35.用兵致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 致:获得,取得,得到。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中说:
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 请回答:A.这里所说的\前一次飞跃\和\这一次飞跃\各指的是什么? B.从这里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检验真理的唯一\办法\是什么? C.总体说来,这段议论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案:A.\前一次飞跃\由物质到精神、由存在到思想的飞跃。\这一次飞跃\由精神到物质、由思想到存在的飞跃 B.实践 C.演绎法 37.阅读《氓》中的两段: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请回答:A.这两段的大意各是什么? B.指出其中的比兴句及其比兴意义。
C.从这里看,造成女主人公不幸遭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A第一段写女主人公新婚时沉溺于爱情;第二段写女主人公遭遣遗弃的悲惨命运。B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颜色衰老。“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为爱情所迷。C原因:“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即氓的变心。
38.阅读《米龙老爹》中的一段文字:
一个月以来,烈日在田地上展开了炙人的火焰。喜笑颜开的生活都在这种火雨下面出现了,地面上一望全是绿的,蔚蓝的天色一直和地平线相接。……所有那些像农夫身体一般骨干嶙峋的古老苹果树正都开着花。乌黑钩曲的老树干在天井里排列成行。在天空之下展开它们那些雪白而且粉红的光彩照人的圆顶…
请回答:A.这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 B.这气氛中寄寓着人们怎样的感情? C.从全文来看,这是怎样的叙述方式?
答案:A.描绘了战后一幅丰收在望的田园风光。 B.寄寓着后代对先烈的深切怀念之情。(2分) C.倒叙
39.阅读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请回答:A.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何处可以看出? B.诗的基本情调是什么?
C.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抒情方法?
答案:A描绘了战后一幅丰收在望的田园风光。B寄寓着后代对先烈的深切怀念之情。C倒叙。
40.阅读季羡林《八十述怀》中的一段文字:
我是不是也在做着春天的梦呢?我想是的。我现在也处在严寒中,我也梦着春天的到来。我相信英国诗人雪莱的两句话:“既然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梦想楼前的白杨重新长出了浓密的绿叶;我梦想池塘里的荷花重新冒出了淡绿的大叶子;我梦想着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
请回答:A.这里表达了“我”的什么心情? B.引述雪莱的话有何寓意?
C.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和修辞手法? 答案:A.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B.坚信美好未来很快就会到来。 C.表现方法:象征;修辞手法:排比。
五、作文(30分)
41.以《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不得写成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