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论东莞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论东莞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

08国贸2班 陈健菲

前言:第三产业不仅发展潜力大,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第三产业行业

多、范围广,具有综合能力强的特点。第三产业以其各种服务功能,把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运行,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第一、第二产业的潜力和效益。因此正确认识东莞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对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加快东莞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有重要的作用。

一、东莞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广东作为我国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强省,正朝着现代化的方向不断迈进。第三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主要表现在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而作为广东省的重要城市之一,东莞一直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新的形势下,东莞提出以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为目标,实现从国际性加工基地向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现代制造业名城转变,必将对珠三角乃至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东莞而言,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无论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还是产业融合和产业升级的驱使,均离不开第三产业的有利支撑,所以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不仅是目前广东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加是东莞的客观需要。

1、总量保持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依靠紧邻港、深的区位优势,及时把握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紧紧抓住高增长行业,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引导和扶持支柱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成绩显著,为东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东莞市第三产业年均增长达到21.35%,对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第三产业产值从2006年的1109.3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069.07亿元(参见图1-1)。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为东莞市扩大就业、加快结构调整、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见图1-1 2005-2010年间第三产业产值和总GDP增长情况

单位:亿元(人民币)

500040003000200010000总GDP第三产业产值20052183.2934.7820062627.981109.3720073160.051393.4920083703.61787.1720093763.911926.0420104246.452069.07总GDP第三产业产值 资料来源:东莞2006-2010年统计年鉴

2、第三产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十一五”计划时期,是东莞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化制造业名城、生态绿城和文化新城的重要阶段,也是东莞实现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阶段。与2006年相比,2009年三次产业比例由 0.5:58.1:41.4调整为0.3:47.8:51.9(参见图1-2)。其中第二产业比重由2008年占52.8%下降为47.8%,第三产业由2008占46.9%上升到51.9%,这也是东莞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同时释放了两个积极信号:一是符合现代经济的产业比例结构;二是第三产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见图1-2 2006-2010年间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例结构变化

百分比

706050403020100

58.141.456.842.852.846.951.947.851.448.2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0.52006年0.42007年0.32008年0.32009年0.42010年资料来源:东莞2006-2010年统计年鉴

3、“十一五”期间,东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2009年,东莞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总量规模历史上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这里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由于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少城市的经济带来较大的冲击。不过,东莞的第三产业却在危中觅机,实现了逆势崛起。制造业萎缩造成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东莞在制造领域方面整个增长速度放慢。东莞将继续扶优扶强,培育亮点行业,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防止传统发展模式复归,实现高水平崛起。

金融业的逆势崛起,领跑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商贸流通、物流、会展、文化产业以及信息服务业、科技及商务服务业等行业与金融业的共同发展,则直接带动全市经济增长由第二产业拉动为主转向二、三产业共同支撑。2009年,我市共实现生产总值3763.2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3%。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976.50亿元,增长15.1%。三大产业结构比重由原来的0.3:52.8:46.9调整为0.4:47.1:52.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升5.6个百分点。

第二,由于我们多年来一直在推动东莞第三产业发展、培育第三产业新增长点。这几年在经济转型大战略思路指引下,做了大量工作,尤其在去年推动内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所以,第三产业本身发展速度加快。特别是产业服务业发展和研发中心经济发展带来了第三产业提升,实现了结构优化。这两个因素构成东莞首次出现三产比重大于二产的良好局面。 今年,我市将继续扶优扶强,培育亮点行业,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包括:认定十大连锁企业、十大物流项目、十大专业市场和十大展会,加快培育一批龙头企业;由市财政连续5年,每年安排3000万元,资助发展信息服务业项目;将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扶持,推动工业设计、文化传媒、网游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以虎门港为依托,研究出台港口物流等优惠政策,加速码头泊位建设运营,大力建设珠三角新兴物流城市;大力打造金融

强市,做大做强本地金融品牌,积极探索金融创新,使东莞金融业在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都成为知名优质品牌。

4、第三产业将继续更大地拉动生产总值的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目前,东莞市电信、银行、保险、物流、会展等第三产业已在各自系统内经形成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中国移动东莞分公司成为继广州和深圳之后广东移动的第三家一类分公司,东莞工商银行长期以来在工商银行广东分行乃至北京总行中具有特殊地位。此外,会展业也已发展成为东莞的亮点行业。此外,东莞市借助松山湖高科技园区和虎门港,大力推动技术研发、生产设计、广告策划、专业服务和物流服务,使东莞市第三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2011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44.6亿元,按照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13.6%,增速位于全省第六位,全省增幅为12.1%,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3.2亿元,增长6.4%,增速位于全省第14位,低于全省(6.5%)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657.02亿元,增长14.3%,增速位于全省第九位,高于全省(14.1%)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实现599.01亿元,增长14.4%,增速位于全省第八位。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34.3亿元,增长13.4%,增速位于全省第五位,高于全省(10.5%)2.9个百分点;

2011年我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大发展,得益于第三产业各行业的全面发展,并取得较好的成绩。第三产业的良好发展对全市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财政局负责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35%,增速位于全省第2位,高于省增速(18.4%)16.6个百分点;地税局负责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税增长40.2%,增速位于全省第5位,高于省增速(27.2%)13个百分点;人民银行负责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增速位于全省第8位,高于省增速(13.1%)0.9个百分点;交通局负责的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25.2%,增速位于全省第三位,,高于省增速(20.3%)4.9个百分点;邮政局负责的邮政业务总量增长32.6%,增速位于全省第2位;电信部门负责的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6.9%,增速位于全省第7位;增速位于全省第7位。沈阳铁路局本溪车务段负责的铁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9.5%;证券公司负责的证券交易额下降25.3%;保险行业协会负责的保险费收入增长10.4%。

二、东莞第三产业发展的问题与不足

1、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

东莞市第三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结构不平衡和区域不平衡两个方面。首先,东莞市消费性服务(酒店、餐饮、房地产、医疗保健、娱乐休闲等)发展迅速,生产性服务(技术研发、会计、法律、审计、信息、咨询、广告营销等)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满足东莞市生产性企业尤其是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要求。在东莞市消费性服务和生产性服务内部也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如在消费性服务内部,酒店和餐饮服务发展迅速,文化、卫生和体育等服务发展相对滞后。在生产性服务内部,交通、通信、会展、物流等服务发展较好,技术研发、商业性支持和咨询服务发展滞后。其次,东莞市第三产业区域发展存在不平衡,在部分城镇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有11个镇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

目前东莞市发展较好的第三产业分别是:酒店业、房地产业、电信业、餐饮业和物流业。而目前东莞市最需投资的第三产业分别是:教育培训业、医疗服务业、房地产业、物流业以及信息、法律、会计、咨询等专业服务。从中也反映出东莞第三产业发展的结构不平衡是较为明显的。

2、第三产业的发展缺乏协调和统筹管理。

目前,东莞市政府内部没有一个统筹管理第三产业发展的职能管理部门,致使第三产业内部各个行业间的沟通、协调、控制比较困难,实施分类管理的基础条件薄弱,资源难以做

到整合利用,存在多头管理和管理缺位两种现象。同时,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第三产业数据收集部门,致使东莞市第三产业基本数据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散、乱、缺、失真等不足,难以对第三产业的规划和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此外,政府在发挥行业协会、第三产业民间团体的作用等方面也有待加强。

3、对外来资本和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过高。

推动经济发展的外向型(外源性)经济比重大,国有、集体、民营经济所占比重偏小,产业发展受国际因素影响较大。部分企业长期以来的销售网络大多在外国市场,对国内市场的重视程度和开发力度显得不足。相对而言,民营经济的整体规模和实力以及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够强。

4、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层次较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较快,资金、知识密集型行业发展过慢。目前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行业依然是第三产业发展的主体,科研信息服务、综合技术服务、电子商务、中介咨询、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新兴现代服务业发展迟缓。

三、东莞发展第三产业的对策与政策建议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经济的区域性于联合发展的两面性不断加强,一个

区域的发展往往依托于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点”,再通过这些增长“点”向周围辐射扩散,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崛起,大城市是龙头,辐射作用日增,领跑中国区域经济。全国走一步,经济发达区域走两步,加强区域合作,打破封闭观念,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全面建立区域性邮政物流配送体系,构筑现代物流,实现区域邮政互动共进。遵循市场规律,体现双赢互利、共同发展。提升区域邮政综合竞争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经济发达区域邮政要增加投入,增加公共服务产品,实现社会、经济和人的协调发展,弘扬区域文化,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发展区域规模经济,提高邮政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1、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高度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发展二产的同时加大发展第三产业的力度,形成二、三产业比翼齐飞的协调发展格局。努力打造规范、透明的法制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对市场监管,规范经营秩序,建设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加快改善基础设施环境。

2、增强市场辐射力,全面发展和提升传统产业。

继续发展交通、批发、零售、餐饮等传统行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再就业机会。加速市场体系建设,提升辐射力和外向度。在近年来城区商贸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要加强农村市场建设,触角向农村延伸。吸引社会各方面投资市场建设开发,发展一批功能完备、辐射力强的中型专业市场。发展现代流通业,加速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发展。

3、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为第三产业发展拓展空间。

要把城市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改革。积极调整就业政策,培育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通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来调节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培育农村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镇有序集聚的机制。加快经济园区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农民到县城或中心镇创业,培育非农产业集聚机制。通过城市化建设,带动县城和中心镇商贸餐饮、房地产、教育、科技、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4、扩大民营企业进入服务市场的范围

制定积极的鼓励政策,促进本地和外地民营资本扩大对东莞服务业的投资,在现有基础上扩大民营企业进入服务市场的范围,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逐步进入垄断性服务行业,培育民营企业参与垄断行业的市场竞争。为吸引和指导民营经济在东莞市重点发展的服务业部门

内的投资,政府在投资立项审批、税收、土地资源使用、用工政策等领域制订鼓励性优惠政策,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在会展业、物流业、技术研发服务业、教育培训业、休闲度假、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和医疗保健业等领域的投资,提高民营资本在东莞市重点发展的服务业部门中的投资收益率。

5、促进服务消费,弘扬服务文明

制订和落实面向全市的服务工程建设项目,引入市场竞争,鼓励本地服务企业创业与吸引大型服务企业前来东莞开拓市场相结合,推动服务公共终端及其服务网络的建设,为市民生活和出行提供便捷的服务消费终端。切实解决企业生产性服务和市民消费性服务中遇到的各种管理体制上的困难和问题,从观念入手,培育企业和市民的服务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培育东莞服务消费市场,提高全市服务消费水平,使东莞市服务消费水平位居广东省的前列。 积极引进服务提供商前来东莞市创业和拓展市场,为服务提供商在东莞落户和创业提供便利的条件,争取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提供商企业群。同时,在全市大力弘扬文明服务行为和服务语言,减少服务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和语言,以及不文明的服务消费习惯,建设富有东莞特色的服务文明准则和行为标准。

6、推动技术创新,培育服务品牌

通过增加对第三产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投资,增加对科技的投入,鼓励第三产业引进先进技术,改造传统第三产业,提高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水平。鼓励第三产业大力应用信息技术,推进第三产业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同时,推动第三产业运用节约资源的服务技术和低成本的服务技术,提高第三产业的集约化水平。

在第三产业推广和实施名牌服务战略,推动第三产业服务品牌的建设。通过评选和规范服务业技术标准和服务质量,扩大消费者对服务品牌的认知程度,扩大现有名牌的评选范围,将第三产业服务产品和技术包括在名牌评选范围内,将名牌产品的范围从农业产品、工业产品扩大到服务产品。

参考文献

1.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投资战略》,罗松山--宏观经济信息研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

会宏观经济研究院,2009-10-09 2. 《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思考》,魏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2006-04-24 3. 《西方第三产业的地理学研究进展》, 4. 《2009年湖南第三产业实现平稳增长》,湖南省政府统计局2009年经济统计报告 5.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意见》: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各市人民政

府: 6. 《努力推动制造业与第三产业互动发展》--吕政 7. 《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贾帆联--浙江省经贸委《第三产业》课题组 8.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社科院工经所 9. 《第三产业统计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浙江省统计局网络信息办公室

10. 《关于海南第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海南省人民政府参政建议提案, 2009-04-01

11. 《加快第三产业意义重大》,来有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03月23日, 中国经济时报

12.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张 季,《辽宁日报》,2008年09月08日

13. 《广东统计年鉴-2011》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08

14. 《2011东莞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08月

论东莞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

论东莞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08国贸2班陈健菲前言:第三产业不仅发展潜力大,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第三产业行业多、范围广,具有综合能力强的特点。第三产业以其各种服务功能,把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运行,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第一、第二产业的潜力和效益。因此正确认识东莞第三产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kzsu2h8le2i4cx3qik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