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社会实践调查
之研究3—6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培养研究 一、研究3—6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背景
早在20世纪60年代班杜拉一系列出色的研究就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做出了最有说服力的解释。1961年班杜拉把一些幼儿园的孩子分成两组做实验,结果那些看过特制录像的孩子几乎都对充气玩具表现出攻击性行为,而只看一般录像的孩子却较少表现攻击性行为。更有意思的是,那些看过特制录像的儿童所表现的攻击性行为很大程度上是模仿是录像中那些新奇的攻击行为。于是班杜拉认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模仿的结果。
我国学者陈帼眉认为,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包括教育、榜样和环境因素,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和引导幼儿时应给幼儿讲道理,让其认识问题,还要让孩子有情感体验,然后再解决行为习惯问题。
其他学者如李俊通过对教师及家长实施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教师和家长一致认为,攻击性行为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所致,而没有形成攻击性的原因主要来自环境影响。张文新研究表明,幼儿的攻击性因父母教育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父母教育程度低的幼儿的攻击性高于父母教育程度高的幼儿,且幼儿的攻击性高低与父母教育方式中的拒绝性有正相关关系。
总之,中外学者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研究相当深入,这些论述给我们很多深刻的富有意义的启示。但是长期以来人们较重视研究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而对3-6岁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研究甚少。然而,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小朋友哄抢玩具、推挤别人、甚至故意抓伤小伙伴的攻击性行为。这些行为给被攻击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经常受到欺负的孩子情绪低落、恐
随意编辑
精品文档
惧、不肯上幼儿园。从攻击性行为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来看,幼儿攻击的发展状况,既影响其人格和道德的发展,又是其社会化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组针对3-6岁攻击性性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来预防和矫正幼儿攻击性行为。 二、研究3—6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目的
1.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等形式来了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一些知识,来增长和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2. 通过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观察研究,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我们将研究结果呈献给幼儿教师和家长,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3.通过对大、中、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分析,来给幼儿老师、家长提供一些建议。 三、研究3—6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方法、标准
主要通过观察法、查阅资料法来研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研究的幼儿的年龄段分为大班、中班、小班。
四、研究3—6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实践过程
我们组共16人,分为3个小组,三个小组通过个案观察法(分别研究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的行为亲社会攻击性行为现状。 (一)第一组 观察对象:小班
组员:周露、魏欢欢、张卫东、洪正、宋晨迪 个案观察1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 2013.10.10 江上青幼儿园 幼儿攻击性行为早上7:40刘进就早早的来幼儿园,他首先就到玩具区去拿了随意编辑
精品文档
的具体表现 他最喜欢的玩具积木,一个人在桌上玩,接着7:45时张瑞阳进到班里来,看到刘进在玩他每天都玩的积木,直接就过去把刘进的玩具抢过来,还说:“这是我的玩具,不许你玩”。刘进要把玩具抢回来,张瑞阳就开始狠狠的往他脸上打,打哭了就直接走开,并说:“谁要他抢我玩具。” 攻击性行为的结教师上去先安抚刘进,再将张瑞阳叫过来,说:“这是大家果 的玩具,要大家一起玩,不是你一个人的,刘进先拿到的,你可以说跟他一起玩,但不能抢。还有你打人了,打人了就是坏孩子,你要当坏孩子吗?”张瑞阳并不理会老师的说辞,还是坚持认为积木是自己的玩具,别人不许玩。最终老师将玩具抢下,让张瑞阳到反思角反思,张瑞阳在反思角哭闹。 个案观察2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 2013..10.14 江上青幼儿园 幼儿攻击性行为王子良一直是班上比较皮的孩子,孩子们都不太喜欢他。今的具体表现 天下午2:10他到班上,见到刘孜在玩从家里带来的毛绒玩具,二话不说就直接抢了去,刘孜一把抓住他,就在他胳膊上要下一口,并抢回自己的玩具,这时王子良就开始哭,但旁边的小朋友就只是在观看,没有人上去安慰他,甚至还说打他的话。 攻击性行为的结老师到王子良身边安慰他,并问:你为什么要抢刘孜玩具,果 那是人家的东西,你要是想玩要得到她的同意,你要问她:随意编辑
精品文档
可以让我玩一会吗?不能直接去抢别人的东西。并对刚刚说打王子良的小朋友进行了批评,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让王子良跟刘孜道歉,也让刘孜对于咬王子良的事向王子良道歉。 个案观察3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 2013.10.18 江上青幼儿园 幼儿攻击性行为张博在下午户外活动的时候,跑到其他小朋友面前,有意的的具体表现 去拧其他小朋友的耳朵,然后大叫本大侠来也,之后就开始指手画脚,向其他小朋友操练一番,把小朋友的衣服弄脏,撕破,甚至将小朋友打哭,然后他像无事人一样到旁边玩去了。 攻击性行为的结老师批评张博的行为,并让其跟其他小朋友道歉,但他就只果 是哭,并不理解他的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最终老师让他在反思角反思。 分析:
1.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常常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1)喜欢动手打人,经常惹事生非,爱欺负别人。
“多多”刚来幼儿园时哭闹非常厉害,老师抱她、哄她时她对老师又踢又打,而且不让别人接近她,当别人走近她的时候她愤怒的瞪着人家,举起小手说:“我打你。”然后狠狠的打下去。画画的时候她不在自己的画纸上画,而是去画别人的画纸,别人不给她画她就打人。开见别人的玩具好玩就去抢别人的玩具,老师批评她时她就闭上眼睛大声哭喊,对老师的批评及不理也不看,只管哭。
随意编辑
精品文档
(2)情绪波动大,脾气暴躁,时常发出尖叫声。
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容易生气,每时每刻神经都很紧张,紧惕的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生怕别人侵犯到自己。听不得不同的意见,动不动就发脾气、不理人。有时候和同伴玩着的时候也会发出尖叫声,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3)好斗性强,平时话多,爱与别人争论。
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自尊心强,当别人不同意他的观点时,他爱与别人争论。如:在玩游戏《谁的小汽车跑得快》中,钧钧选了一部红色的小汽车跑得“小汽车”,高高兴兴的与小朋友一起推着“小汽车”往前走,他的“小汽车”与泽泽的“小汽车”一同到达目的地,当老师说第一名是钧钧和泽泽时,他马上说“我的小汽车跑得第一快,泽泽的小汽车没我的快!”当同伴说她俩的一样快时,他马上和小朋友争起来“我的快,我的快。”当他说不过大家时,突然拿起“小汽车”砸泽泽的头,要不是老师制止得快他又跑去砸别人了。 2.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1)家长原因:有一些家长非常溺爱孩子,过于放任对孩子的教育。甚至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如果有人欺负你的话,你就狠狠的揍他。打不赢就用脚踢,用嘴咬!”在大人的纵容下,孩子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如果孩子偶尔出现的攻击性行为后得到了“甜头”,占到了“便宜”,其攻击性行为的欲望就更强。这是若再得到家长的赞同,其攻击性行为则会变得更多。
(2)大众媒体的影响:孩子的模仿能力与欲望是很强的,但是非辨识力很差,所以,孩子很容易模仿其周围人或影视镜头里人物的攻击性行为。现在,每个孩子每天看电视的时间都很多,电视里的暴力场面使幼儿不知不觉地模仿学习了攻击性行为。
随意编辑
精品文档
(3)老师的的教育:幼儿园是一个塑造幼儿品行的重要场所,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自己做好榜样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及时的评价。错的时候要批评,并明确指出错在哪,对的时候要当着班上所以的小朋友表扬。 3.措施:
首先,我们通过与家长交流了解孩子的性格,向家长宣传幼教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帮助家长建立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家庭教育环境。 其次,我们通过入园、离园时与家长交流等方式帮助家长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在日后的教育中结合每个孩子的不同因材施教。
第三,我们指导家长用恰当的语言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找出孩子的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帮助,使孩子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可分为一下几点: (1)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
小班的幼儿从三口之家到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对周围的环境缺乏安全感,对老师也不够信任,情绪极不稳定。因此,应让幼儿感觉到老师对他的爱,平时多拉拉他,抱抱他,和他玩游戏,如与孩子玩游戏《小蚂蚁上树》,让孩子用小手指做小蚂蚁在老师身上爬。经常用“你的小手真能干”、“你真聪明”、“我很爱你”等语言激励幼儿,让幼儿消除陌生感,对你产生依恋和信任感。 (2)正确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以冷静的态度解决幼儿之间的纠纷 首先要了解其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当幼儿有攻击性行为时,老师或家长要分清谁对谁错,面对攻击者的无理取闹不能妥协,不要因为怕孩子闹而作罢,让孩子误认为“谁凶谁有理”的印象,导致下一次该幼儿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
随意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