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边城》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边城》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学习目标 1、 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2、 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3、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重点、难点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积累基础知识。 一、知识链接 作者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我国现代作家、文物研究家。

他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主要著作有《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他的《边城》被誉为“田园诗的杰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沈从文的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

二、《边城》的情节故事

第 1 页 共 11 页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三、初读课文,了解本文主要内容。

这篇小说具有“平中见奇、静中见情、疏密相间”的特点。

第三章写端午节的风俗活动,为翠翠回忆两年前的端午节埋下伏笔;

第四章则具体追述了两年前的端午节,翠翠在河边看龙舟,巧遇二老傩送时的情形;

第 2 页 共 11 页

第五章则照应第四章,补叙上一年端午节翠翠和祖父看竞渡时巧遇大老天保的情景,进一步交代了二老的情况;

第六章回到现在,写祖父和翠翠的对话,则照应了第四、五章。时间的回环往复衔接得天衣无缝,情节铺设更是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小说写端午节热闹的龙舟比赛、捉鸭游戏和人们争相观看的盛大场面,印证了这里的民风淳朴,而正是在这热闹的游戏中,作者让小说的主要人物翠翠、老船夫、顺顺、天保、傩送等人相继出场,并在端午节的活动中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与情感爱好。为下文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作好了铺垫。此外,端午节的热闹又极具地域色彩,给读者展示了一种美不胜收的风土人情,这也是《边城》的一大特色。

《边城》里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景美和人性美。

翠翠和祖父的祖孙情:这是作品中最主要的两个人物。相隔着中间一代人,祖孙俩组成的家庭是残破的,所以在悠长的岁月中,祖孙二人不仅生活上相依为命,也在感情上相濡以沫。

翠翠和天保兄弟的爱情: 爱情的美好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对物欲的排斥,爱情愈纯洁,其中包含的物欲成分就愈少。课

第 3 页 共 11 页

《边城》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边城》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学习目标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3、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重点、难点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积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kysp4w5hq072ie1yi364bptb11wxs00mb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