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发展鲜果为主的经济林;在国有场圃及任城区李营为中心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
3、水系生态林业区
主要包括市中区、任城区、北湖区、泗水县、微山县、鱼台县、汶上县、梁山县。该区域以环南四湖大生态带为主体,以南四湖、东平湖、泗河、运河、汶河、黄河等主要水系为依托,全面开展水系造林工程、水系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大力发展杞柳种植产业,推进市域水系流域绿化、美化。
(二)产业布局
加快发展现代林业产业,充分利用自然区位优势,加快建设用材林、木本粮油、工业原料林、苗木花卉、特色经济林等5大商品林基地;着力打造以平原地区为主的木材生产加工、以东部山区为主的果品贮藏加工、以李营为主的苗木花卉生产经营、以南四湖自然保护区及森林湿地公园为主的湿地森林旅游四大林业产业带;重点培育发展果品加工、木材(杞柳)加工、苗木花卉生产经营、生态旅游等四大产业集群。坚持“调整优化第一产业、优先做强第二产业、大力做活第三产业”的原则,到2015年力争实现第一产业促进二、三产业,二、三产业带动第一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格局,最终实现二、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三)生态文明文化基地
按照生态市建设规划要求,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学校等生态景观或教育资源丰富的单位为基础,创建一批重点生态文明、生态文化教育基地。规划建设一个国家级生态文明或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各县市区要规划建设一个地方级生态文明或生态文化教育基地,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
四、“十二五”重点建设任务 (一)林业生态体系建设
1、山区绿化(五大生态区)建设工程。一是邹城两翼生态建设区。在邹城东部山区建设以黑松、刺槐、黄栌、大枣、核桃、柿子为主的水源涵养防护林体系,面积达50万亩;邹城西南山区建设以侧柏、火炬、核桃、柿子为主的水土保持防护林体系,面积达20万亩。二是泗河流域生态建设区。在泗河及其支流两岸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防护林面积达到20万亩。三是曲阜东部生态建设区。通过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等加快荒山绿化,建设经济林基地,实施山区绿化造林5万亩。四是嘉祥南部生态建设区。实施嘉祥南部山区大绿化工程,在机场、重要景点周围荒山实施工程造林,总规划绿化面积4万亩。五是微山两城生态建设区。依托鲁山林场等国有林场、森林公园和水系生态体系建设,全面完成1.2万亩宜林山地绿化。
2、平原绿化工程。实施以万亩林网工程、千亩用材林
基地工程、生态家园绿化工程等形式的造林绿化措施,带动平原绿化的大发展。2011-2015年每年新建林网10万亩,每年新建用材林2万亩,每年新增四旁植树2400万株。
3、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完善提高境内京福、日东、济广三条高速公路绿色通道,高标准建设济徐高速公路济宁段,实现95%以上的县乡道路绿化,形成带网片点相结合、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色长廊。2015年前完成济徐高速公路济宁段104公里等高速公路,国、省道济宁通车里程1300公里,县乡道13500公里的沿线绿化任务。高标准绿化高速公路沿线第一面坡可视范围内的荒山、荒坡面积5100亩。
4、水系植树造林建设工程。以南水北调输水干线为骨干河道,以南四湖为治理中心,辐射全市水系流域,重点围绕“两湖(南四湖沿湖和东平湖沿湖)两带(南水北调输水主干线生态保护带和市域重要河流生态保护带)两区(东部低山丘陵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区和西部平原采煤塌陷地治理区)一环(沿市域界线环绕全市生态保护体系)”,组织实施好水系造林绿化和水土保持工程,到2015年完成水系生态保护带新造林面积60万亩。
5、水系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工程。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加大建设力度,提高保护能力;大力实施“二退三还”工程,对遭到占用和破坏的湿地,退耕退池、还林还湿还湖,全面
进行保护;建立水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区和生态养殖区,加快水体循环、净化和生物恢复。通过实施湿地还原、生态补水、生物水质净化、生态自然修复等综合措施,逐步恢复湿地功能。重点做好一园两湖八区九纵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新建自然保护区4个、湿地公园6个,水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区1个;实施“二退三还”项目3个,面积15万亩;开展湿地修复恢复项目3个,面积 23万亩。
6、森林、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短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森林、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要科学合理的确定建设布局和重点,加强组织协调,切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升保护管理水平。
重点加强莲花湖湿地公园等12处省级湿地公园,旧城海子湿地公园等6处市级湿地公园建设。
重点加强峄山森林公园等5处省级森林公园,青山寺森林公园等9处市级森地公园建设。
以《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2008-2020年)》为指导,切实加强森林生态型、湿地型、野生动物型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建设森林生态型峄山自然保护区、十八盘自然保护区,建设面积分别为5000公顷和3000公顷,争取到2015年建成省级自然保护区。
重点加强南四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为尽快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创造条件。
重点加强大汶河鸟类自然保护区建设,建设面积2130公顷,争取到2015年建成市级自然保护区。
(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以市政府《关于加快全市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济宁市林业产业振兴规划》、《济宁市果业振兴规划》和《济宁市苗木花卉产业振兴规划》为指导,坚持调整优化第一产业、优先做强第二产业、大力做活第三产业。主要林产品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全市形成以产业园区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为骨干、以产业基地为依托、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显著的林业产业体系。
1、第一产业。以曲阜、泗水、邹城、嘉祥、汶上为重点,充分利用荒山、荒滩、坡耕地等,大力发展以柿子、核桃、红枣、板栗、苹果、梨、桃、大樱桃为主的名特优新经济林。到2015年,高起点规划建设八大特色水果产区和特色干果产区,建设总面积100万亩,其中干果45万亩,水果55万亩,全面提升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经营规模和档次,形成区域主导产业。以苹果、葡萄、桃为中心,以大樱桃、特色梨为亮点,以大枣、核桃、板栗为重点,到2015年,全市建设20个集约化栽培的市级标准化示范园区,充分发挥在当地或区域性果业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微山、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