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日本大学本科课程管理运行机制分析
作者:郭德红 吕世彦
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年第04期
摘要:近年来,日本大学以“四年一贯制”的本科课程体系取代了实行多年的“二·二分段制”的大学课程体系,本科课程管理制度也随之得以改进。日本大学本科课程管理运行机制中的规划、实施、评价和更新等主要环节日益完善,大学学部一级有了更大的课程设置权利,有效地提高了课程的质量和教育效果。
日本大学本科课程的发展变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在美国的要求下,在大学本科教育中引入美国式的通识教育课程,称为教养课程(由各校教养部负责实施),安排在本科前两年集中学习,后两年进行专业教育,即“二·二分段制”本科课程体系。但由于教养教育与专业教育存在“两张皮”的弊端,从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日本学界批评和否定教养课程的呼声从未中断过,日本大学曾先后进行过三次课程改革。
1991年3月,日本政府准许大学课程设置自由化,将原来由政府掌握的课程设置权力下放到大学,对于教养课程学分的配置与规划,给予较大弹性,仅规定基本教养课程至少要达到30学分,至于课程内容及框架,均由校自定。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大学开始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各校按照自己的办学方针和理念,以及对各学科领域的不同理解设置课程,带来了大学课程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改变了以往大学课程死板单一的局面。
为解决以往本科教育存在的教养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弊端,日本大学普遍废除教养部,实行了综合化教学计划的改革。改革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把原教养部的教师分别配置于现有的学科专业;第二种是在撤消教养部的同时,分别对全校系科进行重新改组;第三种是把教养部改造成新学部或研究科。[1]
改革后,大学各个学部(相当于我国大学的二级学院)拥有了更大的课程设置权。大多数学校实行了教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和穿插进行的“楔子型”的四年一贯制教学计划,即将原来在大学一二年级进行的教养课程贯穿在大学四年中进行,置教养教育于专业教育过程之中。同时,日本大学教养教育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课程名称多使用“基础课程”“主要课程”“共同课程”和“核心课程”等。在课程内容上,各校根据学科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加快了更新步伐,使教养课程内容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同时增设了一定数量的跨学科综合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