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单亲家庭及其亲子关系开题报告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湖南农业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常 冰 200840103118 2008级社会工作

龙 欢 人文学院

学 号 年级专业及班级 指导教师及职称 学 院

2011年 11月29日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单亲家庭亲子关系的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 文献综述(选题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参考文献等,不少于1000字) 一、选题研究意义 单亲家庭,这一由来已久的社会问题早已成为普遍现象,一般人直觉认为是离异家庭。但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居住两地、甚至未婚先孕等等。有学者预测,在21世纪,单亲家庭将成为主要家庭形式之一。面对现实及可能的预测,我们在担忧的背后更是一种责任。在这里本文将探讨单亲家庭在孩子青春期期间亲子关系的现状以及社会工作的介入。 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社会化场所,其对孩子的社会化起着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单亲家庭亲子关系问题倍受社会关注。应该说,现代化过程中凸显出来的这种问题,必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亟待解决的时代性课题。因此,在这里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的梳理与进一步探讨,不无意义。 由于在单亲家庭形成过程中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打破了他们的心理上和感情上的平衡,近年来青少年离家出走和自杀现象日益增多,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多样化。青少年在自己个性发展中,常常感到空虚、寂寞、焦虑,感情冲动好斗,常常产生不正当的行为,危害社会。因此,单亲家庭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介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目前, 社会工作以多种方式帮助人类与环境进行着多样化、复杂的交流。它的宗旨是促进人类发展全部潜能,丰富人类的生活并阻止人类功能失调。职业社会工作专注于问题的解决和变化。社会工作者们正是社会变迁、个人生活、家庭与社区生活进步的代理人。社会工作是一个融合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的多维系统。在亲子关系咨询方面行为矫正的程序和方法被专业人员及其辅助人员来帮助人员改变其社会行为, 以达到亲子关系的改善。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1)国外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离异家庭成为单亲家庭的主要类型,日本、新加坡等许多发达国家,单亲家庭大量出现。欧盟1996年统计“单亲家庭数占全部家庭总数的百分之十四,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女性”。①美国1970一19的年间,“因离异而与单亲一起生活的年满或不满18岁的孩子的人数几乎翻了一翻,由原来的H.9%猛增到19.7%。”。单亲家庭概念的提出产生于欧美国家对当代婚姻现实的考察。单亲家庭的研究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国家的“女权运动”。女权运动给妇女的劳动权、平等权、教育权等多方面带来了积极的结果,但是一些极端的女权主义者却偏离了女权运动的轨道,也叛离了维多利亚时代性爱只限于婚姻的观念,提出“性解放”、“同性恋自由”等口号。其直接后果是离异率上升,结婚率下降、大批离异式、未婚式单亲家庭出现(SingelPaerntfmaily)、非婚姻关系性行为普遍、家庭开始走向解体。 从表面意义理解,单亲家庭是指由于死亡或离异后只剩下夫妻中一方与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家庭。虽然,国外研究者对单亲家庭的界定与国内学术界

的界定有所不同,但是究其概念提出的角度,主要是从单亲家庭产生的原因和单亲子女的自立能力两方面进行。Schlesinger对英语国家单亲家庭进行了18年的研究,他将单亲家庭的概念界定为“以男性或女性为家长,同被抚养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多由死亡、离婚、分居、抛弃或者未婚所形成”。他分析出了单亲家庭产生的原因及其类型。离异式单亲家庭、丧偶式单亲家庭、未婚式单亲家庭和分居式单亲家庭是主要的四种类型。其中,离异式单亲家庭是指夫妻双方经法定程序解除婚约,夫妻一方与其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女性独立意识的增强。离婚式的单亲家庭成为目前单亲家庭的主要形式。 在英国单亲家庭委员会的报告中,单亲家庭被定义为:“一个没有配偶与之生活(或同居),并与其未婚的没有独立的年龄在16岁以下,或年龄在16-19岁,但正在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子女一块生活的父亲或母亲所组成的家庭”。 美国心理学家P,M.SymondS最早在研究家长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研究中发现,被家长接受的单亲家庭孩子一般都表现出社会所需要的行为,如情绪稳定、兴趣广泛、富有同情心等;被家长拒绝的孩子大都情绪不稳、冷漠、倔强而逆反;受家长支配的单亲家庭孩子比较被动顺从、缺乏自信、依赖性强;让家长服从自己的孩子有很强的进攻性。日本学者诧摩武俊原关于家长的教养态度与儿童个性发展的研究等也都得出类似的结论,那些既尊重儿童的独立性,又坚持自己合理要求的民主型家长,有助于儿童形成自信、知足、独立、爱探索、自我控制、自我肯定、喜欢交往的性格特点;滥用家长职权的专制型家长易导致儿童不安全、压抑、忧虑、退缩、怀疑、无主动性,不喜欢与同伴交往,且在能力、自信、自我控制方面表现一般。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亲子关系良好的单亲家庭孩子表现出积极正面,而亲子关系恶劣的单亲家庭孩子则表现出消极负面。 (2)国内研究 而在我国对单亲家庭的概念界定却显得不够明确和清晰。在《人口学辞典》中定义单亲家庭为:“家庭中夫妻缺一,即子女有母无父或有父无母,称之为单亲家庭,这种家庭是缺损家庭的特殊形式。”在《家庭社会学》中,单亲家庭定义:“有父亲或母亲一方与子女共同组成的生活联合体。” 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影响的研究。国内心理学家围绕亲子关系与儿童社会化和心理发展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刘金花进行的家长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钱铭怡等进行的青少年人格与家长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以及金沙的亲子交往与儿童人格发展等这一系列研究印证并丰富了西方心理学家的有关结论,即亲子关系和早期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核心和主要动因,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陈欣银等研究结果表明,母亲与儿童之间的和睦关系对儿童的攻击行为有显著的负效用;同时儿童的攻击和破坏行为反过来影响亲子关系的和睦;攻击性和有反社会行为的儿童为自己制造了一个恶性社会环境,这种环境又进一步加强了他们对外界的敌对态度和破坏行为。另外,我国学者孟育群通过测量和分析,认为家长教育的不一致型、父亲干涉型与母亲的消极拒绝型对少年人格因素的影响极大。亲子关系中家长管教态度不一致型对少年14种人格因素中6种因素均有影响;干涉型家长管教下的子女,一般身心发展迟缓、情绪不稳定、忍耐力差爱、推卸责任,而且依赖性强,缺乏远大目标和理想;而父亲的溺爱型则易使少年人格发展受阻,影响情绪发展,易动感情,缺乏独立性和创

造性。 而我国对亲子关系的研究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内容的单向性。只着重探讨家长对子女的影响,忽略了儿童在亲子关系中的作用;研究方法存在单一性倾向,许多研究都以问卷调查为主,很少深入到家庭从亲子互动的实际中去研究。而在本研究中,从单亲家庭亲子互动的实地考察中去研究单亲家庭的亲子关系,因此这些研究的不足正是本研究的基础和起点。 从宏观层面来看,随着社会的变迁,家庭结构的转变,单亲家庭会越来越多,而目前主要是中国妇女联合会的儿童部在承担这方面的职能,这显然是不够的,迫切需要政府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在经济上对单亲家庭的援助,通过补贴、优惠待遇等措施从物质方面支援该群体,另一方面应积极采取措施,鼓励非官方机构和学者参与支持和指导活动,从政策上保障单亲群体的利益,如通过就业辅导、职业训练、家庭教育、舆论倡导等形式促进、支持和保护单亲家庭儿童群体的发展与健康成长。 从中观层面来看,主要从社区和学校两大方面着手。社工应结合社区社会工作和学校社会工作,着眼改善单亲家庭中母亲和孩子的生存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和组织环境,例如接纳、支持、帮助单亲家庭等。 从微观层面来看,社工在实际介入过程中可采取多样化手法,如个案,小组等。就个案而言可采用生理—心理 —社会模式、个案管理模式、行为治疗模式;小组的话可开展同质支持小组、成长发展性小组等等。鉴于单亲群体的特质,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相关理论,注重社工的介入手法和技巧。 三、主要参考文献 [1]Sheldon D. Rose.青少年团体治疗 [M].翟宗悌,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责任编辑 张 鹏 [2]曾燕波.青年八大热点问题[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16. [3]翟进,张曙.个案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陈钟林,房新枝.单亲家庭子女的抚养模式与社会工作介入 [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0 (3). [5]王跃生.《中国社会科“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 ”学》2006年第 1期。 [6]周伟文.透视单亲家庭 ——一个跨文化的思考 [J].社会科学论坛2000 (9). [7]徐兆春.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甘肃教育,2010,10. [8]张爱玲《茉莉香片》,见《张爱玲经典作品集》,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003年3月出版。 [9]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101.[5] [10]徐安琪,张亮,刘汶蓉.家庭: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功能变迁和政策支持[J].社会科学.2006(4):31-38.中国青年研究.01/200764 [11]刘梦,陈丽云主编.小组社会工作——女性成长之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2. [12][美]托妮.法尔博主编,王亚南译,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家庭,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3]孟育群,关于亲子关系对少年问题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影响的研究,教育研究,1992,9 [14]房超,方晓义.家长—亲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 2003 1(1 1):65- 72. [15]周兆安.单亲家庭的亲子关系与性别意识教育——一个社会学解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01) [16]吴俣,耿柳娜,田宝忠. 巧用心理剧改善单亲家庭亲子关系[J]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管理2007.7-8 [17]美 托妮.法尔博主编,王亚南译,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家庭,云南教育出版社, [18]陈奔,从美国家庭变革看其基本价值观,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2 [19]艾略特,何世念译.家庭:变革还是继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 [20]石伟,张进辅,国外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对儿童青少年行为倾向影响的研究现状,四川心理科学,1998 [21] Schlesinger. B. One-Parent Families: Kowns and Unkowns. Social Science,1980:55(1),Winter:25-28

[22] Warren D. TenHouten.“The Black Family: Myth and Real2 ity”, Psychiatry,May1970 (vol. 33, no.2), pp.145-155. [23] SaraMcLanahanandGarySandefur, GrowingUpwithaSingle Parent: whathurts, whathelps (Cambridge, MA: HarvardU2 niversity Press, 1995).

[24] Carol Stack, All Our Kin: Strategies for Survival in a Black Community(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74).

[25] James S. Coleman,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注:此表如不够填写,可另加页。

研究方案(研究目的、内容、方法、预期成果、条件保障等) 研究目的: 为了了解单亲家庭青少年亲子关系现状、特点、以及出现的问题,然后分析这些现状特点问题的原因,再根据这些特点、问题和原因,结合专业理论和实际工作方法与技巧提出了一些具体思路,希望对构建单亲家庭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提供积极有效的方法和对策。

单亲家庭及其亲子关系开题报告 - 图文

湖南农业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常冰2008401031182008级社会工作龙欢人文学院学号年级专业及班级指导教师及职称学院2011年11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kokl2srvi3xy6q95j9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