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一) 上册 绪论
1.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舍,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2按照道路在道路交通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干线和支线。干线公路:在公路网中起骨架作用的公路支线公路:起连接作用的公路、干线公路可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
3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4按照道路在道路交通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5 大、中、小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机动设计速度、道路网密度、道路中机动车车道条数、道路宽度) 6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内容:路线设计,交叉口设计,道路附属设施设计,路面设计和交通管理设施 7道路选线、道路断面组合、道路交叉口选型等是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重要内容。 8.城市道路设计应本着以下原则进行:
1)城市道路的设计必须在城市规划、特别是土地利用规划和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指导下进行;
2)要求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考虑道路建设的远近期结合、分期发展,避免不符合规划的临时性建设; 3)要综合考虑道路的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横断面布置、道路交叉口、各种道路附属设施、路面类型,满足行人及各种车辆行驶的技术要求;
4)设计时,应同时兼顾道路两侧城市用地、房屋建筑和各种工程管线设施的高程及功能要求,与周围环境协调,创造良好的街道景观;
5)合理使用各项技术标准,尽可能采用较高的线形技术标准,除特殊情况外,应避免采用极限标准。
第一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min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2车辆的停发方式前进停车,后退发车 后退停车,后退发车和前进停车,前进发车三种。 3.停车场车辆停放方式按汽车纵轴线与通道的夹角关系分,有平行式、垂直式、斜列式三种。
(1)平行式。车辆平行于通道方向的停放。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所需停车带较窄,驶出车辆方便迅速;但沿路占地最长,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数量少。
(2)垂直式。车辆垂直行道的方向停放。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数量多,用地比较紧凑;但停车带占地较宽。
(3)斜列式。车辆与通道成角度停放。其特点是停车带的宽度随车身长度和停放角度不同而异,宜在场地受限制时采用。
城市公共停车设施路边停车带和路外停车场两大类。
车辆停放的纵、横向净距的确定需要考虑车辆类型,停放方式,车辆进出,乘客上下所需的纵向和横向净距。 机动车净高 车辆种类 最小净高 各种汽车 4.5 无轨电车 5.0 有轨电车 5.5 机动车的停放面积 城市规划的停车用地,其用地总面积可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0。8——1。0平方米计算。 机动车停车场的用地宜为80%——90% 自行车停车场的用地宜为20%——10%
地面停车场的用地面积,每个车位25——30平方米
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库的建筑面积,每个车位30——25平方米 路边停车带,每个车位16——20平方米
机动车回车场地的常用形式和尺寸(画出四种简图)
自行车的停放方式单向排列,双向错位,高低错位,对向悬挂
非机动车净高 车辆种类 最小净高 自行车 2.5 其他非机动车 3.5 城市规划中自行车停车场用地,可按每辆车占地板(含通道)1。2——1。4平方米计算。
非机动车车行道纵坡限制坡长 坡度(%) 3.5 3 2.5 车种 自行车 150 200 300 三轮车,板车 — 100 150 第二章 交通流:将在道路上通行的车流和人流统称为交通流 交通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在道路上 二是在通行中
交通流的分类,按交通主体的不同可分为车流 人流 混合交通流。 按交通流输送的对象可分为客流和货流。
按交通流的交汇流向可分为 交叉,合流,分流和交织流。 交通流的三大参数交通量(流量),速度和密度。
交通量(Q)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数量或行人数量。
服务水平是交通流中车辆运行的以及驾驶员和乘客或行人感受的质量量度,亦即道路在某种交通条件下所提供运行服务的质量水平。
道路的通行能力是指正常的气候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或交叉口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或行人数量,以veh/h,p/h或veh/d表示
基本通行能力是指道路组成部分在道路、交通、控制和气候环境均处于理想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的均匀段上,或某一横断面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量,也称理论通行能力。
设计通行能力是指一设计中的道路的组成部分在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和气候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或某一横断面上,在所选用的设计服务水平下,单位时间内能通过的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量。
交通调查的对象 交通流现象 交通流有关的国民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运输状况、城乡规划、道路等交通设施、交通环境等均可做专项调查。
交通调查的内容 随着调查的目的和要求不同而确定
交通调查的方法 现场观测、访问和印发调查表格等多种方式。
交通量调查四步骤 一、确定观测点二、确定观测日期和时间三、统计表格的设计四、绘制统计分析图表。
交通量调查的内容 一、不分流向调查 二、分流向调查 三、转向调查或交叉口调查 四、分车种调查 五、车辆占有调查 六、行人交通调查 七、境界出入调查 八、分隔查核线调查。
交通量计数方法一、人工计数法二、浮动车法三、机械计数法四、录像法 五、利用车辆定位系统计量法 车流量 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车辆数,且常指来往两个方向的车辆数 平均日交通量依其统计时间的不同又可分为年平均日、月平均日和周平均日交通量。 小时交通量是指一小时内通过观测点的车辆数
时段交通量(流率 对不足1小时的时间间隔内观测到得交通量换算做1小时的车辆数称为当量小时流率 地点车速 它是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断面的瞬时车速,用作道路管理和规划设计时参考用
行驶车速 它是指驶过某一区间距离与所需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求得的车速,用于评价该路段的线
形顺适性和通行能力的分析,也可用于进行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行程车速 它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行程车速是一项综合性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
设计车速 道路几何设计所依据的车速,称为计算行车速度,也称设计车速。它是指在气候良好、交通密度低的条件下,一般驾驶员在路段上能保持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 车流密度 是指在某一瞬时内一条车道的单位长度上分布的车辆数。
车头间距 在同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辆车头之间的距离称为车头间距。
车头时距 在同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辆车驶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时间间隔称为车头时距。 车流量、行车速度和车流密度:Q=K*V
汽车在城市道路上的行驶特征:连续流、间断流
公交车辆运行的典型特征 公共交通车辆是按固定线路行驶,沿途停靠站点的。 所以,它的速度变化就受到站距的限制,与道路上其他车辆的行驶特征不同。公交车辆在两个停靠站之间的典型运行状况,五个过程:启动加速、加速行驶、等速行驶、淌车、制动
运营速度 它是公交车辆在线路上来回周转的速度。衡量整个客运企业或某条线路上车辆运营情况好坏的指标。
城市货运车辆行驶的特征 自行车行驶的特征
自行车与机动车行驶的特征有那些不同:一、摇摆性 二、成群性 三、单行性 四、多变性
第三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
道路线形 指道路路幅中心线(又称中线)的立体形状。平曲线 通常由圆曲线及两端缓和曲线组成。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 根据道路网规划确定的道路走向和道路之间的方位关系,以道路中线为准,考虑地形、地物、城市建设用地的影响;根据行车技术要求确定道路用地范围内的的平面线形,以及组成这些线形的直线、曲线和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对于小半径曲线,还应当考虑行车视距、路段的加宽和道路超高设置等要求。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可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城市道路转折角度不大,可把转折点设在交叉口,使道路线形呈折线状。
圆曲线半径分为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指道路半径越大,离心力较小时汽车沿双向路拱外侧行驶时汽车的摩擦力足以保证汽车安全行驶所采用的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指圆曲线采用的极限最小半径)和一般最小半径。(设超高的时的推荐半径) 城市道路圆曲线的最小半径与最小长度:
2XCcos??Gsin?V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米。 ?????i0 GG127RV2 R?μ——横向力系数;i0——路拱横坡。
127(??i0) 公式 R?V2 中“±” 的取法? 127(??i0) 答:考虑路拱双坡,重力是增加或减少离心力影响的情况。
? 车在弯道内侧行驶,重力与离心力反向,取+; ? 车在弯道外侧行驶,重力与离心力同向,取-。
超高横坡度 超高设置 设置超高使重力的水平分离与离心力方向相反,横向力将减小 我国的城市道路的超高坡度一般取20 2%—6%。80 超高是设置在立交的匝道上和山地风景区道路上。
超高缓和段 为了使道路从直线段的双坡面顺利转换到具有超高的单坡面,需要一个渐变的过渡段,超高横向旋转方式 绕路边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当达到与内侧车道同样的
单向横坡后,再将整个断面绕内侧边缘旋转至i超 。 绕路中线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当达到与内侧车道同样的单向横坡后,再将整个断面绕中线旋转至i超 。
加宽设置 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各个车轮的行驶轨迹不同,在弯道内侧的后轮轨迹半径最小,而靠近弯道外侧的前轮行驶轨迹半径最大。但弯道半径较小时,这一现象表现得更为突出。为了保证汽车在转弯时不侵占相邻车道,凡小于250m半径的曲线路段均需要加宽。 加宽缓和段长度按渐变率1:15设置,且长度不小于10米。
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的作用 目的是通过曲率的逐渐变化,适应车辆转向操作的行驶轨迹和路线的顺畅,缓和行车方向的突变和离心力的骤增,使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并可作为缓和超高变化的过渡段,从而使汽车从直线段安全、迅速地驶入小半径弯道。汽车在缓和曲线上的行驶时间至少应有3秒。 计算行车速度小于40km/h时,缓和曲线可用直线代替。
同向曲线 ( 转向相同的曲线 ) 反向曲线 (转向相反的曲线) 复曲线 ( 不同半径的两同向曲线直接相连、组合而成的曲线) 曲线的衔接应注意的问题 (1)相邻曲线半径不宜过大。(2)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宜大于或等于6倍的计算行车的速度值;两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宜大于或等于2倍的计算行车速度值。(3)注意超高的链接。(4)长直线近端,转弯半径不宜过小。 里程桩的编制
行车视距
定义:也叫安全视距。
司机为安全必须保持的最短视线距离。
内容:包括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停车视距
定义:车道前方突然遇到障碍物,能及时停车的最短安全距离。 组成:三部分——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
S停=L反应+S制动+L安全
L反应——驾驶人员发现障碍物到采取措施的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距离。 L安全——车在障碍物前停止的最小距离,一般按5m计算。
会车视距=2S停
指对向行驶的车辆在同一道路上相遇又来不及刹车所需要的最短安全距离 平面线形视距的保证 小车驾驶员的视线高度为1。2米
横净距就是道路曲线最内侧的车道中心线行车轨迹由安全视距两端点连线所构成的曲线内侧空间界限(包络线)的距离。
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1)平面线形连续、顺势,应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满足行驶力学上的基本要求和视觉、心理上的要求; (3)保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 (4)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
平面线形设计的步骤:1、初步拟定平面线形——定线
在地形图上确定道路中心线的走向(起点、讫点、控制点的位置),以细点划线表示。
2、选用平曲线半径
包括平曲线半径、各要素、超高、加宽等。
注: α<3~50
,可折线相连。 半径取值: R<150m ,取10的倍数; R<1000m ,取50的倍数。 3、编制里程桩号
将路线按顺序编制里程桩号(公里桩)。
如K3+027.640,表示距起点
3027.640m的桩号 编制顺序:一般由西向东、由南向北进行编制。 4、确定道路红线麗華 5、绘制平面图 1)绘制范围:道路两侧红线外20~
50m的范围内
2)绘制内容: 道路中心线、红线、车行道、人行道、分隔带;人行横道……等
沿线里程桩号(标于道路中心线上)3)绘制线型:
道路中心线——细点划线; 道路红线——粗实线 第四章 城市道路纵断面线形规划设计
1.道路纵坡:是指道路中心线坡度,坡长则指道路中心线上某一特定纵坡路段的起止长度。
纵断面设计内容
1)纵坡大小、纵坡长度及变坡点的位置。
2)选定竖曲线。
3)计算各桩点的施工高度。 竖曲线设计
1、坡度差
转坡角。 指两相邻坡的倾角差。 公式:w?i1?i2
i1,i2为相邻两纵坡坡度, 依前进方向 上坡为+,下坡为-。 略去角度、正切之差。 确定曲线类型(表示曲线凹凸性)。 w为+,变坡点于竖曲线上方,表示竖曲线;w为-,变坡点于竖曲线下方,表示竖曲线。
2、基本要素 我国竖曲线多用圆弧线,称圆形竖曲线。 1)竖曲线长度Lv
取水平距离. 原因:为了与道路平面桩号、长度相对应。
公式: Lv?Rw
纵断面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
均用其水平投影长度表示。
2)切线长度T 取水平距离.. 原因:转坡角较小。
公式: T?Lv/2 3)竖距h,外距E(中点竖距)竖距也叫支
距,指曲线上任一点与坡度线的垂直距离 公式::
其中 l—任一点与切点的水平距离
R——竖曲线半径 竖曲线各要素计算公式 坡度差:w?i1?i2 竖曲线长:Lv?Rw
切线长 T?Lv/2 竖距 :h?l22R 外距-中点竖距 :T2E?2R
3. 竖曲线桩号、标高计算1)桩号
起(终)点桩号=变坡点桩号-(+)
T2)标高 起点标高=变坡点标高 终点标高=变坡点标高 中间各桩号标高=切线标高±h 注:公式中“±”的取法?
凹形竖曲线取+,凸形竖曲线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