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朱自清《荷塘月色》讲义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朱自清《荷塘月色》导学案

《荷 塘 月 色》

【学习目标】

1、学习《荷塘月色》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移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学习鉴赏抒情散文。

【基础梳理】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袅娜( ) 蓊蓊( ) 敛( )裾 羞涩( ) 独处( ) 酣( )眠 弥( )望 颤( )动 霎( )时 参( )差

脉脉( ) 倩( )影 煤屑( ) 踱( )步 梵婀玲( )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研究家。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笔名余捷、柏香、白水、知白等。1898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东海;因祖父、父亲长期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幼年在私塾读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912年进中学学习,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翌年,升入本科哲学系,于1920年修完课程提前毕业。他著名的诗集有《踪迹》,散文集有《背影》《你我》《荷塘月色》《匆匆》《绿》《春》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感情真挚醇朴;对自然景物观察准确精当,对声音、色彩感觉敏锐;文笔精美婉丽,节奏跌宕有致,饱含诗意和生活情趣。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赞扬他有骨气,“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北京物价飞涨,北大的教授们没法生活下去。国民党就向人们发美军的救济粮。可是,以朱自清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教授们宁可饿死也不去领救济粮。当时朱自清先生已经因为饥饿全身浮肿,很虚弱了,可是躺在床上还对家人说“不要去”。于是,朱自清先生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问题探究】

A、重点朗读、赏析课文第4段,回答问题。

1(赏析景物描写)作者在第4段描写了什么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理解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的作用:

(1) 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2) 对道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地理解,并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文采。

2请找出第4段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并分析每个句子的作用。

B、体味、赏析课文第5段重点词语及通感的修辞手法。 1理解词语含义

第5段“酣眠”“小睡”各指什么?有无深层含义?

2理解通感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作者在第5段由光和影联想到名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这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C、诵读、鉴赏第5、6段,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1、第5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月色本是难写之景,作者借哪些景物,写出了荷塘上月色的什么特点?为了描摹可感的月光形象作者用了一些传神的动词,如:“泻”“浮”“洗”“画”等,试结合语境分别分析这些动词的特点。

2、第6段写月下荷塘的景色,作者选用了一些叠词、叠字(如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隐隐约约、重重、阴阴等),试结合语境,说说这些词语的妙处。

D、 把握全文,理解作者情感。

结合写作背景,讨论作者“这几天心里”为什么“颇不宁静”?

【课外积累】 荷花诗句集锦 (1)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子夜吴歌 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李白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6)离骚 屈原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7)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8)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9)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0)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2、对“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宁静的月夜,这时的“我”与白天的“我”判若两人。 B.在宁静的月夜中,作者可摆脱白天人世的羁绊,得到自己追求的一时的自由。 C.在宁静的月夜下,作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性格,想说就说,想做就做。

D.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月夜的美丽,自己也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神秘的世界。

3对下面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风致:写出了叶子的神态,这神态是做给流水看的,叶子与流水便沟通了感情。)B.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本是形容人与人之间含情不语的神态,这里用在流水与叶子之间,赋予了它们人情味。)

C.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凝碧:青翠欲滴的样子。这里把一闪即过的情景固定化,形成一幅恬静的画面,但静中有动。)

D.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点缀:写出了满塘碧荷、荷花稀少的特点,与花相映成趣,更增添了荷塘的美。)

4、对文中有关联想江南采莲风俗的文字,理解最贴切、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夜晚闲居无事,沿着荷塘漫步而浮想联翩,这一段文字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删去。

B.作者触景生情,表达了他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由眼前的荷塘联想到故乡的荷塘,流露出热爱家乡的情感。

C.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故乡的惦念,是想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

D.为了充实作品内容而附加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5.下列对有关的文学常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南曲》《采莲赋》《西洲曲》都是古乐府诗。

B.《春》《背影》《荷塘月色》《绿》《威尼斯》等都是朱自清的优秀散文。

C.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和爱国知识分子。

D.从写作背景看,作者对当时的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极为不满,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问政治。

6.对“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白天的应酬太多,交际太多,夜晚终于可以安闲了,所以就放下心来欣赏荷塘月色。

B.在黑暗笼罩下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白天必须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感到很累;只有到了夜晚漫步的时候,才觉得轻松了些。

C.白天在压抑的心情与环境中工作、生活,在晚上终于暂得宽余,独自欣赏荷塘月色,从那些令人厌倦的人与事中解脱出来,感到淡淡的喜悦。

D.白天从事地下工作,必须加倍小心地同周围的敌人周旋,到了晚上才可以放松一下,感到淡淡的喜悦。

二、鉴赏题

卜算子 赏荷以莲叶劝酒作

葛立方

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注]水芝,荷花的别称。

14.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对荷花情有独钟,赋予荷花许多的名字,诸如莲花、水芝等。请调动你的生活知识和文化积累,再写一个荷花的别称 。(1分)

1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是一幅清新、流丽、色彩淡雅的水墨画。词人通过层层点染,步步铺陈,描绘了夏日雨过天晴时水中莲叶荷花的美景。

B.上片写雨中荷花,下片写雨后天晴,都以静态描摹。

C.作者以“红衣”喻荷花,以“船”喻酒器,以红衣般的荷花瓣儿喻“酒船”,写出了荷花瓣之鲜艳硕大,和结句的“流霞举”相照应。 D.这首词,通篇都在写景,而情处处融于景中。

16.这首词善用叠字,前人周密说“妙手无痕”。结合全词分析其艺术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①修订本的出现,自然意味着原版本的先期存在。两者的关系,初始的意图是改进与进化,“彼可取而代之”。但就实现效果来说,不能一概而言,有初衷达成的,有不进反退的,亦有滋味难明的,其交织错落实可形成一个话题。文学作品的原版与修订版并存,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比照的丰富资料,作家的创作心理、思想嬗变乃至外界予其的潜在影响,都于同一文本的异样风貌间显露无疑。而原著者为何会修订自己已然完成且出版经年的作品,显然是值得探究的。

②艺术上的求精,是作家修订作品理所当然的理由。上世纪80年代重出《围城》时,钱钟书虽不悔少作,但重读总不免看到不太中意的地方,做些修订,于是有了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通行定本。而不久有人未经授权,擅自将《围城》发表于《文艺复兴》杂志的初刊本、上海晨光出版社初版本与后来的修订本进行汇校,且将之印行于世,结果引来一场侵权官司,是当年轰动一时的文化事件。小的修订因著作的重要引发关注,而当代作家薛忆沩对自己多部小说的重写式修订,或许未引人注目,但却值得言说。薛忆沩的修订力度之大,等于重写,范围之广,涵盖了其先前创作的大部分作品,不仅有中短篇,还有长篇。这种修订已是对原版本之质的改变,若有研究者做文本的比较研究,想来会有不小的收获。

③若论对自己作品孜孜不倦的修订者,金庸是个不能不提的人物。自70年代初完成《鹿鼎记》之后,他宣布停笔,不再写新的武侠小说,从此开始对以往的十五部作品进行精心修改润色,先后花去十年时间,方始完工。相关的研究者对照其初版本与修订版,发现差异比较大,初版不乏粗糙与悖谬之处,从文辞字句至段落乃至章节,金庸都动了不少“手术”,可以说是为其作品后来的经典化有意无意地做了先期的铺垫。这一修订成全了金庸的武侠江湖,亦成为无数人青春阅读的记忆。而令大家未想到的是,进入新世纪,金庸忽然宣布要再次修改其作品,出新版。如此的“小动干戈”,实在叫人疑惑,是老人有了创作新想法,还是商业方面的考量(作品集换了新的出版方)?这次修订动作不算大,但有些改动还是让老读者感觉诧异(如黄药师对女徒弟梅超风的暗恋),成败有几何,尚待众人争议。

④上述修订,牵涉因素很多,但均为自发,是主动的修改,而还有一种情形是作家身不由己地修订甚至否定自己的作品。1949年之后,政治形势变化,许多作家不仅

朱自清《荷塘月色》讲义

朱自清《荷塘月色》导学案《荷塘月色》【学习目标】1、学习《荷塘月色》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移觉修辞手法的运用;2、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学习鉴赏抒情散文。【基础梳理】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袅娜()蓊蓊()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klzz6x4aj4n7xz5eecp3x5if1klf700aw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