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
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编制指南
0 指南说明
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是一个图书馆以书面形式系统地确定本馆文献资源的长期发展策略以及具体实施规范的纲领性文件。当前文献资源的类型和信息传播途径发展迅速,编制系统全面的文献资源发展政策,对于在新形势下做好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十分重要。在充分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编制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组组织编写本指南,供各高等学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编制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学校其他相关人员使用,为编制科学的、规范的和实用的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提供指导。
制订本指南的目标是:⑴确定编制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的指导原则和程序;⑵确定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文件的基本内容;⑶规范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文件使用的标准术语和代码。
鉴于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涉及图书馆工作的多个方面,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组同时组织制订了《文献经费预算与分配方案编制指南》、《文献采选原则与标准编制指南》、《文献集中采购工作指南》、《电子文献发展政策编制指南》、《文献资源发展协作指南》、《馆藏复选指南》和《馆藏评价指南》,与本指南共同构成完整的文献资源发展指南系列,以期为高校图书馆编制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提供更为详细的操作性指导。各馆在编制时,可根据本校本馆的实际情况,从中选取所需要的指南内容,制订详细的或简约的文献资源发展政策。
本指南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其他高校图书馆可参照使用。
1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的编制目的
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是图书馆规划文献资源发展,合理安排购书经费的基本依据。编制文献资⑴ 为图书馆工作人员、读者和管理人员界定馆藏的性质、范围、发展目标和任务; ⑵ 明确参与文献资源发展各方的责任与分工;
⑶ 明确文献选择的标准与优先顺序,保证文献资源发展的一致性与平衡性; ⑷ 为文献经费预算和分配提供基本依据;
⑸ 为文献资源发展方面的馆际合作提供一个参照、交流的框架; ⑹ 作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发展相关工作人员的参考工具与培训手册。
源发展政策的目的是:
2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的编制原则
⑴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为指导,以所在高等学校的学科发展规划和学生培养目标为依据,了解学校的教学科研计划和教师、学生的文献需求,使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目标适合学校发展的需要;
⑵ 评估现有馆藏,了解馆藏的基础与不足;
⑶ 明确学校领导、职能部门、院系和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中的责任,有利于各方之间的交流与配合;
⑷ 有利于与其他图书馆的交流与协作,促进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⑸ 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文件的组织方式,编制过程中注意广泛征求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⑹ 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变化,以及图书馆任务、目标、读者需求和收藏重点的变化,及时修订文献资源发展政策。
3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的编制和修订程序
⑴ 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文件的编制由图书馆馆长主持,由具备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负责规划和起草,并吸收相关院系教师和主管领导参加编制工作;
⑵ 进行有关文献资源和读者需求信息的调查、收集、分析和研究;
⑶ 拟定文献资源发展政策草案,在本校范围内公开征集意见并据之修改完善; ⑷ 修订建议和方案由图书馆提出;
⑸ 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或其修订方案由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通过后实施。
4 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的基本内容 4.1 引言
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的定义、编制目的、作用、使用对象和编制责任。
4.2 总论
⑴ 所服务大学的发展规划和教学科研任务的一般描述; ⑵ 读者文献需求的概括分析; ⑶ 图书馆性质和任务的说明; ⑷ 馆藏现状和发展目标的说明; ⑸ 文献收藏范围和收藏重点的总体说明;
⑹ 阐明图书馆保障读者利用文献资源的相关权利和尊重知识产权的立场;
⑺ 说明文献资源发展政策与学校和图书馆其他相关规章制度的关系。 说明建立责任制度的必要性,明确责任归属,保证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的实施。 ⑴ 文献资源建设协作责任
阐述图书馆在本校图书资料系统,以及在地区性、行业性、全国性或其他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体系中的角色与作用。
⑵ 文献资源建设团体责任
学校责任:确定文献保障系统的建设目标,提供稳定的经费保障,维持文献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等;
院(系、所)责任:建立与图书馆的互动机制,参与本学科文献资源建设总体目标及其发展计划的制订,参与具体的文献采选工作等;
图书馆责任:制定文献采选长期、中期和近期发展计划,建立文献采选制度和审核制度,具体贯彻落实文献资源发展政策;
⑶ 文献采访相关人员责任
明确具体承担文献采选工作的馆长、部门主任、采访人员、学科馆员和院(系、所)教师、研究人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4.3 文献资源建设的责任归属
4.4 学科文献资源描述
⑴ 界定图书馆收集各个学科、专题领域文献资源的范围和级别,揭示馆藏文献资源的特征。馆藏文献学科范围应与学校学科建设相适应。采用的学科名称应参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和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高职高专专业目录。
⑵ 根据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文件的编写方法,采用陈述方式、纲目方式或陈述与纲目相结合的方式描述学科文献资源。
陈述方式是基于学校院系学科专业或图书馆拟定的专题,用文字叙述方式分析学科文献资源。陈述方式编制文件较为灵活,便于图书馆工作人员、读者共同参与和理解。
纲目方式是在学科专业或专题领域内,根据图书馆的分类或主题体系、或者两者相结合的形式编排,用表格的方式和标准化的代码,按分类或主题描述文献资源的收藏级别和收藏范围,并辅以注释。纲目方式简洁明了,便于相关文献采选人员使用。
陈述与纲目相结合的方式采用代码描述收藏级别和收藏范围,同时使用文字详尽叙述其他内容。
⑶ 陈述方式
要求对每个学科、专题领域指明以下事项: ①收藏目的;
②主题分析:在学科或专题领域中,依据《汉语主题词表》确定所需的主题词;
③收藏级别:包括现有级别(目前的文献收藏状况)和目标级别(规划中应达到的状况)。文献建设过程中,文献“现有级别”动态性较强,因此政策文件中可以以体现“目标级别”为主;
④收藏范围:可根据需要列出收集文献的文种、时期、地区、文献类型和载体类型等; ⑤不予采选的主题范围和(或)文献形式;
⑥负责采选该领域文献资源的图书馆部门或人员,以及院系联系人。
以上③—④项可选择文字或代码方式进行描述,项目名称和代码请参考“5术语和代码”的相关内容。各学科收藏范围一致的部分,可在总论中概括说明。
⑷ 纲目方式
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或《汉语主题词表》制订分类或主题馆藏纲目(可根据《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相互参照),作为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文件的附件。可参照“附件一 分类/主题文献资源纲目描述方式工作单参考格式”。
分类或主题馆藏纲目的编制应依据以下项目进行限定描述: ①《中图法》分类号; ②主题词或类名;
③收藏级别:包括现有级别和目标级别;
④收藏范围:可根据需要列出收集文献的文种、时期、地区、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等; ⑤备注:说明采选责任人等。
以上③—④项应以代码方式进行描述,代码请参照“5术语和代码”的相关内容。
4.5 文献采选制度
⑴ 文献经费来源和使用规定,预算和分配原则。可参照《文献经费预算与分配方案编制指南》。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编制指南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