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引领课
——《麻雀》+《一件小事》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能把一件事情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3.抓住重点语句,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体会作者通过所见、所闻、所想描写人物,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重点
1.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能把一件事情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教学难点
1.能把一件事情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2.体会作者通过所见、所闻、所想描写人物,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麻雀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普通的鸟儿。可就在这普普通通的鸟儿身上,有一天却发生了一件震撼人心的故事,这个故事也深深地打动了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心,于是,便有了这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写了哪几个形象?(小麻雀、老麻雀、猎狗、猎人) 2.请根据提示,用简单的话语概括他们之间发生的事。
小麻雀(掉落),猎狗(走近),老麻雀(掩护),猎狗(后退),猎人(带走猎狗)。 3.事情的起因是 ,事情的经过是 ,事情的结果是 。
课文围绕麻雀,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将事情的整个过程写得清清楚楚。我们写叙事文章要把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明白,这件事的过程也就写清楚了。
(三)分析形象,体味写法
请你再来读一读课文,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这是一只怎样的猎狗,这又是一只怎样的老麻雀?作者在描写这些形象的时候,用了哪些方法?
1.学生自读课文,分别画出对它们的描写,并分析形象和方法。 2.小组讨论交流。 3.班级内小组展示。
4.师生点评,过程预设,明确答案。 (1)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
课件出示: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作者所见:“嫩黄、绒毛”“呆呆地、无可奈何地”, 是对小麻雀的外形、神态描写。 小麻雀:弱小可怜。 (2)这是一只怎样的猎狗? 课件出示:
作者所见: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关键词语:走近、张开、露出。 猎狗:凶恶、庞大的形象。 (3)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麻雀? 课件出示:
①作者所见: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品味:“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的妙处:麻雀本来是很轻的,但是用石头来比喻显示出它的力量大、速度快、决心坚定;“落在”显示出麻雀的勇敢,不顾一切。
本句通过比喻,描写出老麻雀飞落时用力之猛,动作之快, 充分反映出老麻雀着急、紧张的心情,也显示出老麻雀的勇敢。
②作者所闻:它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
品味:“ 挲”,就是全身的羽毛根根竖起,这是动物在遇险时的一种表现,意图是吓退对方,给自己鼓劲。“浑身发抖”,显示出它的恐惧和紧张,但是它却用嘶哑的声音为自己鼓劲。
③作者所想:“在它看来……飞了下来。”
提示: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强大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呢?
(4)小结:在这几个段落中,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想,把小麻雀的无助、老麻雀的无畏、猎狗的凶猛与退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把故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所以使我们才感到如临其境。
(四)阅读图书《童年的集合哨》第6页《一件小事》 1.默读《一件小事》,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要素 时间 人物 事件 起因 内容 经过 结果 2.仔细阅读“扎针失败”这一部分,举例说明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的。
重要内容 扎针失败 动作描写 心理活动 感想 3.对比阅读,想一想这两篇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1)写作顺序 (2)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
麻雀
小麻雀 老麻雀 猎狗 猎人
起因 经过 结果 所见 所闻 所想